何光中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政治生態搞好、用人導向搞正、干部作風搞實、發展環境搞優,這是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根本保證和關鍵所在。我們將大力建設“政治生態好、用人導向正、干部作風實、發展環境優”的“四個荊州”,全面加強和完善城鄉基層治理,加快推進疫后重振、災后重建和高質量發展。
一、把政治生態搞好,讓荊州充滿“正能量”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治理一個地方,首要是把政治生態搞好,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讓黨風、政風、民風洋溢正能量。
營造講政治的良好氛圍。“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引領黨員干部思想上充分信賴、政治上堅定不移、組織上堅決服從、感情上深刻認同,自覺把“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始終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弘揚新生代斗爭精神,營造清清爽爽的從政環境。把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擺在重要位置,全面組建街道“大工委”,讓街道黨工委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組建社區“大黨委”,建好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工作者、應急自愿者“三支隊伍”,讓基層黨組織用心用情凝聚服務群眾。
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無論是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防汛救災突擊戰,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堅守一線,讓黨員站出來、黨徽亮起來、黨旗飄起來,打響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在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同時,也贏得了群眾更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在疫后重振災后重建進程中,我們必須自覺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做深做實結對幫扶和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服務工作,廣泛開展紓民困、解民憂活動。
二、把用人導向搞正,讓荊州成為“賽馬場”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就是要貫徹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好干部標準具體化實景化,引導形成你追我趕的“賽馬”效應,為基層治理提供人才支撐。
選育重用“實干型”干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疫后重振和災后重建疊加的繁重任務,全市黨員干部必須勤勉敬業、甘于奉獻,帶頭干在實處、干出實效。精心組織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一線考察干部,全面真實掌握干部表現,及時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發現出來、任用起來。注重干部實踐鍛煉,堅持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脫貧攻堅、信訪維穩等一線培養選拔干部。
選育重用“擔當型”干部。越是困難時期,越是情況復雜,越需要干部敢于擔難擔險、敢于沖鋒陷陣。要深入開展“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系列宣講活動,大力宣傳“抗疫先鋒”“抗洪模范”,引導更多的黨員干部不做“談將”做“闖將”,不做“葉公”做“愚公”,讓擔當成為一種風氣。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也要為干部擔當,持續完善考核獎懲制度,精準運用好容錯糾錯機制,以更大力度保護他們、激勵他們、關愛他們。
選育重用“干凈型”干部。干事是為官之要,干凈是為官之德。領導干部唯有干凈干事,方能行穩致遠。要扎緊制度的籠子,不斷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抓好巡視巡察工作,加強政治監督,探索同級監督;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完善日常監督,用好“第一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讓干凈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機會,讓那些既干凈又干事的人能夠心無旁騖施展才華、脫穎而出。
三、把干部作風搞實,讓荊州涌現“實干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需要拿出更大的干勁、拼勁、闖勁和韌勁,擼起袖子干事業,撲下身子抓落實。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上出實招。慎終如始、再接再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的諄諄告誡,強化底線思維、風險意識,堅決把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抓實抓細抓到位。堅持科學精準防控,落實嚴防輸入、嚴防反彈防控策略,不斷鞏固來之不易的決定性成果。
在穩住經濟基本盤上創實績。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堅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增加群眾就業和收入。全力克服疫情汛情疊加不利影響,盡最大努力恢復生產,把損失降到最低。加快推動消費回補,完善提振消費的系列政策,持續推動文化旅游市場回暖,全面激活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深度對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加快謀劃實施一批水利、交通、公共衛生、新型城鎮化、環保、民生等重大項目。積極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大力度落實降本減費各項措施,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用好廣東、海南對口援助資源,圍繞現有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強力開展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全力打造產業集群。
在全面小康補短板上施實策。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對剩余貧困人口實施集中攻堅,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實行動態監測和及時幫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標準推進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奮力繪就“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始終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食品安全責任制,確保全市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四、把發展環境搞優,讓荊州勇當“排頭兵”
發展環境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關鍵,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反映。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必須壯士斷腕、刀刃向內,動真碰硬、自我革新。
升級政務環境,體現一個“快”字。主動對標國際國內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縮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和時限,為項目建設設立專業化、一站式服務窗口。聚焦“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廣“一窗通辦、一事聯辦”服務,真正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加快建立完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實現數據實時全量共享,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升級市場環境,體現一個“活”字。大力推進“企業金融服務方艙”試點建設,搭建網上金融服務平臺,健全銀企對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不斷為企業“輸血供氧”。充分發揮荊州科教資源優勢,建立一批產業研究院與科研中心,加快釋放人才紅利。加快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功能,對重大項目實行“管家式”“保姆式”服務,確保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
升級法治環境,體現一個“信”字。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扎實開展“雙千活動”,自覺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著力打造社會信用體系,政府和部門帶頭講誠信、守契約,杜絕“新官不理舊賬”。健全合法權益保護制度,讓每一位企業家在荊州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著力健全市場監管制度,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讓違法者受懲處、守法者受保護。
升級城市環境,體現一個“美”字。堅持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規劃建設水平,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堅持以綠蔭城、以水潤城,扎實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實施新時代荊州治水工程,著力塑造“一城活水、靈動荊州”的秀美景色。積極發展“夜間經濟”“地攤經濟”,讓城市充滿活力。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風尚,提升市民素質,優化人文環境,讓荊州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投資福地。
(作者系荊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