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大數據為實現我國社會治理數字化、精準化、現代化開辟了新空間。通過大數據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形成社會治理各環節和全過程數字化的精準治理新形態,為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社會治理;精準治理;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可見,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大數據對提升治理效能的科技支撐作用是一個重大課題。
一、精準治理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大數據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大數據與社會治理相融合是大數據思維在社會治理中的具體實踐。1988年,美國《科學》雜志首次提出了“大數據”一詞,宣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隨著大數據應用擴展至社會各領域,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所提供的新技術、新方法來探求社會治理的解決方案,不斷突破傳統政府管理的局限,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政府事務、公共安全、醫療防疫、應急管理、社會服務等社會治理各領域中。正如美國學者威廉·艾格所揭示的:“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給政府治理創新提供了新生態,從根本上變革政府組織和管理模式,形成社會治理新方法,即從善政走向善治”。
處于轉型關鍵時期的中國社會,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日益顯現,這就要求社會治理應當及時把握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整體框架中,過去的“社會管理”概念被“社會治理”替代,黨的十九大形成了關于社會治理的新觀點、新體系。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智能化水平,就是要抓住新一代科技變革帶來的機遇,找到信息技術最新成果與社會治理需求的最佳契合點,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科技充分地運用到社會治理當中。通過海量數據、智能化分析,及時、全面地動察社會治理的新情況和新趨勢,實現社會治理數據化、精準化目標,從而更大程度地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二、應用大數據實現社會精準治理的路徑選擇
實現大數據協同性、精準性的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根據新時期出現的主要挑戰,遇到的新情況,選擇正確的路徑進行應用與創新。
(一)通過大數據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探索社會治理各環節和全過程數據化的新路徑。
面對不確定因素增多,社會狀況日益復雜,公眾需求日趨多樣的新情況,以往憑經驗決策的社會治理方式顯然已無法完全適應。應對當前社會治理難點、痛點問題,可以探索“數據+”的革新方式,建立和完善社會治理大數據信息基礎體系、社會管理全程數據分析體系、社會數據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實踐數據化治理的新模式,讓數據為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
實施數據治理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社會管理中實現數據驅動,即“用數據分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畫像、用數據決策”,起到“一庫知全貌、一鍵查問題”的效果,改變過去少數主體簡單化、主觀化、經驗化的決策方式和管理方式。以數據驅動的各項公共政策能更好地滿足絕大多數社會群體的需求,能向社會公眾提供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從而大幅提升整個社會治理的精確化水平和精細化能力。例如數字政務的推出,可以融合城市的諸多服務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精確優勢,為公眾提供各取所需的精準化服務。
實現數據治理必須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各地區、各行業的共識,盡快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壁壘、信息封鎖、數據孤立、資源阻隔的狀態,堅決破除數據、信息資源方面的橫向阻隔,構建起參與社會治理的各類主體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模式。同時,完善政策引導,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數據標準體系, 保護數據安全,推動大數據在社會治理各領域、全過程的應用和發展。
(二)在推進社會治理方式數據化的基礎上,探索社會治理各環節和全過程智能化的新路徑。
大數據自身具有全面性、多樣性、動態性、時效性的顯著特征,深入分析、充分挖掘海量數據背后的內在價值,并在管理決策中真正加以運用,讓決策管理變得有序可循、有據可依是大數據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關鍵。探索社會治理智能化就是將大數據分析、大數據監測融入社會治理各環節,其最大優勢在于提供了對社會發展走向、對重大事件預測的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對網絡輿情的準確預判。智能化應用可以及早預估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做出預警,利于管理者進行有效干預, 做到事前預防,讓社會治理從源頭治起,從而提升重大公共事件的應對能力,有效降低社會風險產生。
“大數據+智能化”的模式是社會治理實現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上線運行,讓智能化的數據流將網絡虛擬空間與社會真實空間相互融合滲透。目前較典型的是在城市管理中運用的“城市大腦”,它利用強大的智能化分析系統快速消化來自城市各方面的海量數據,并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隱匿的信息,有效地幫助管理者動態地了解和掌握社會運行狀況、整體運行趨勢,及時調整出臺相關政策,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問題,從而大幅提升社會治理決策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社會治理的效率和質量。
由于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差異等因素的影響,讓中國社會治理變革面臨著特殊而復雜的國情。因此,社會治理需要更加現代化的治理方式和更加高效的治理能力,更要著力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靈敏、快速的優勢。通過轉變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整合社會數據資源,真正形成大數據支撐下的社會治理新形態,實現社會治理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陶希東,大數據時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與戰略選擇,南京社會科學,2016 (06).
[2] 張海波,大數據驅動社會治理,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 (03).
[3] 劉佳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困境與創新發展路徑,學術探索,2014 (04).
作者簡介:
周彬:(1969-),男(漢族),云南昆明人,大學本科,任職于中共云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應用。
郵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楊家村中共云南省委黨校信息技術部
周彬:1778785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