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學基礎》課程是我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文介紹了筆者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嘗試從教學內容的充實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兩個方面為《經濟學基礎》的教學提供新的思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Abstract:The course of basic economic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ourism Management in our colle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tr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try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of basic economics from two aspects: the enrich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經濟學基礎》課程是河南檢察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了解和認識初級經濟學的入門課程,學好這門課程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可以使學生學會理性的思考,了解經濟社會運行的規律,對未來未知的社會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一、經濟學基礎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筆者在我院已經教授了六年的《經濟學基礎》課程,在每年講這門課程的時候,都會發現遇到一些共同的問題:首先,經濟學理論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與學生在初中、高中學習的文化知識相差甚遠,而我院開設這門課的時間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這些大一新生又未接觸過任何專業課的學習,所以對于經濟學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其次,我院選用的《經濟學基礎》教材中會應用到很多高等數學知識,大多數的大一新生沒有學習過這些知識,對于他們來說讀經濟學教材等同于讀天書;最后,我院對于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安排是12周時間、一周兩次課,也就是說要求用48學時講完經濟學基礎課程,而經濟學基礎課本里包含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全部基礎知識,課時少、知識多,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課時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點的、有選擇的去講授知識點。
二、針對以上在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共性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力求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式新穎有趣,讓同學們在學習中寓教于樂、學到真知,目前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借助案例,講活傳統教學內容
案例在經濟學基礎的教學中舉足輕重、必不可少,在傳統的教課書上有很多經典的案例。例如,用“黃油與大炮問題”來講述經濟學是選擇的學問、分析選擇的成本;用“水和金剛石悖論”、“狗尾巴搖動狗身子”來說明邊際效用的重要性及對消費者均衡時需求價格的決定;用“燈塔案例”、“搭便車”“公地的悲劇”來講述市場失靈理論;用“蜜蜂的預言”“節約的悖論”來講述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這些例子對于初學經濟學的同學來說也是初次相識,所以老師在講述這些知識點時需要言簡意賅的引入這些經典案例,同學們會覺得如醍醐灌頂,霎時明白了教學內容。
但是,僅僅引入經典案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用中國本土的、生活中的案例講活經濟學基礎課程。例如讓同學們討論東西越便宜,賣的越好么?讓大家明白什么是需求定律;讓同學們思考表揚越多越有用嗎?使大家切身感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讓同學們觀察為什么火車上的盒飯賣得貴?使同學們明白商品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咖啡廳愿意提供免費wifi?讓大家理解公共物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提供;讓同學們想想麥當勞優質在哪兒?使大家理解經濟學里對優質的解釋。通過對生活中的這些小例子的經濟學分析,讓同學們覺得經濟學離他們并不遙遠,使大家更能理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增加學習經濟學的興趣。
(二)邂逅經濟學家,豐富傳統教學內容
在我院對管理類專業學生是不開設經濟思想史課程的,所以對剛入大學校門的青年大學生來說理解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實常常是不知所措、一知半解。青年大學生們學習經濟學并不缺少興趣和熱情,他們所缺乏的是對經濟思想的系統理解。在我的《經濟學基礎》課堂上引進了徐瑾老師的關于經濟學大師的介紹,以幫助學生了解重要的經濟思想,如何誕生,如何與現實相關聯,帶領學生看清經濟學的全貌,站在經濟學大師的肩頭,更明白地理解當下。
在我的課堂上一學期可以介紹24位經濟學大師,這些大師都是經濟學的地標人物,從亞當斯密到李嘉圖,從凱恩斯到弗里德曼,從熊彼特到卡尼曼,更不用說科斯、阿爾欽、赫希曼、皮凱蒂、楊小凱、林毅夫等這樣的重要人物。通過他們,我將經濟思想的關鍵地標,一一為同學們重新勾勒出來。
經濟學的締造者亞當斯密在不可思議的蘇格蘭寫就了《國富論》,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古典經濟學派的創始人李嘉圖在法國大革命的一片混亂中寫成了《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本書,其中的比較優勢理論,成為自由貿易最強大的理論支持;宏觀經濟學的開山祖師凱恩斯在1932年經濟大蕭條最慘的時候在其專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拿出了整套政策方案,還給出了理論指引;對凱恩斯主義,歷史上至少有三位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宣戰,哈耶克從市場角度批判,布坎南從財政角度思考,弗里德曼從貨幣角度論戰、為資本主義的自由作了辯護;現代經濟學家皮凱蒂寫了全球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使人們關注到知識經濟時代的不平等;中國經濟學家楊小凱和林毅夫的關于后發劣勢和后發優勢的爭論,其實是中國改革的不同側面,看起來矛盾,實則互為因果,對于理解中國經濟非常重要……
我帶領學生邂逅一位又一位的經濟學家,學習他們的經濟思想,幫助同學們初步建立自己的經濟坐標,面對各種經濟現象和經濟學,有了一把自己的尺子,使他們能夠有能力去丈量真實的經濟世界。
(三)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
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需要合理正確的教學內容,而且需要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我院統一要求采用學習通在線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程建設。學習通是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在學習通里有很多相關的線上經濟學課程,在這些課程里有配套的幻燈片、習題和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部分借鑒這些資料,但萬萬不可全盤采納,需要根據我院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的教學安排。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效的線上學習,不能只是簡單的線下教學課件的上傳,不能只是長篇大論的教案的復制,如果只是把課堂教學用的課件和教案復制上傳是不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因此,線上網絡平臺資源應力求有趣而簡短,這就需要老師提前把“經濟學基礎”課程的重點、難點按照其內在的邏輯結構進行處理,把各個知識點錄制成教學微視頻,還需要配套制作好集動畫、音頻、網絡鏈接、圖片與一體的教學微課件。這些網絡學習資源一要具備學院特色、地方特色、時代特色,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二要做到圖文結合,即教學課件和教學微視頻等載體力求圖多字少,給學生帶來感官的沖擊,使學生學習時瞬間被吸引、愛不釋手的主動學習;三要篇幅適中,每個教學微視頻盡量保證學生能在10分鐘內學完,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有效的完成在線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目前的“經濟學基礎”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共分為十個模塊,具體的教學模塊名稱依次為:初識經濟學、供求生活、理性消費我最行、生產的秘密、不同的市場結構、誰的收入誰做主、認識國民收入、了解失業與通貨膨脹、市場失靈與政府的微觀經濟政策、經濟自由與經濟增長。
每個教學模塊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分為三個環節,即課前在線自學、課中引導教學、課后在線拓展。
1、課前在線自學。每次課前老師會提前一周的時間,上傳與本次課程相關的教學微視頻、教學課件、課后練習題等學習資源,學生在學習通網絡平臺的經濟學基礎課程里獨立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看不明白的知識點,學生可通過網絡搜索、查詢課本、在線小組討論、平臺在線向老師提問等方式進行解決。如果還是不明白,學生可以把疑問及時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上請老師解答。學生還需要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在線布置的討論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完成在線自學后,學生自主作課后練習題,以檢驗自己學會的知識,鞏固預習成果。
2、課中引導教學。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首先針對學生在線預習中遇到的共同疑難問題和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解答,與學生共同探討;然后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幻燈片,輪流展示本小組的在線作業的成果;最后各小組匯報結束后,在教師評價、小組成員互評、班級同學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該小組每位同學本次任務的成績。課中引導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自主學習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轉變,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3、課后在線拓展。在真實課堂教學結束后,還需要進一步的鞏固教學成果。老師還需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本次課程的知識重點、難點,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與反思,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此外,老師需要布置一些本次課堂教學的拓展任務,發布至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思考作答,老師及時的給予反饋。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全體學習情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深入思考評價,發現問題,實時的更新、完善“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不斷優化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充實改良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此過程中,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們有機會、有動力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主動與老師交流,提出疑問,積極思考。教師則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情況,適時引導點撥,使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筆者希望能幫助學生不但能完成學習內容,而且能像呼吸、走路那樣自然而然地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對真實世界做出反應。
參考文獻:
1、張紅智、劉珉、賈欣、張繼佳、嚴方,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經濟學基礎”教學為例,《西部素質教育》 20180910
2、丁曉麗,構建高職“七位一體”教學改革一一以《經濟學基礎》為例,《今日財富》,2018(19)
3、徐火軍,高職院?!督洕鷮W》課程教學創新,《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916
4、劉昕,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究,《魅力中國》2010年第9期
5、劉昕,“藍墨云班課”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運用研究《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