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閆梅
機械制造技術是一門多技術交叉的系統性技術,已十分成熟,實現了實踐運用,并在現代機械制造系統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之后,機械制造技術得以成功轉型,由傳統生產制造業向基于高新技術的現代化生產制造業轉變,極具現代化氣息,目前已經進入了全新領域。
機械制造技術的最終目標是提升經濟效益、保證質量、提高核心競爭力。基于企業角度,現代化機械制造行業涉獵多環節,即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等。機械制造行業集中開發多環節,以生成制造營銷售后一體化經營模式,從而顯著提升制造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以此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幫助[1]。
就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而言,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勢在必行,如此不僅可顯著提升機械生產效率與制造準確性,還可有效節約人力與物力投資,從而降低機械制造成本。此外,適度合理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還可進一步提高機械制造業智能化水平。與此同時,還可融合各種其他先進科學技術,推動機械制造實現智能化發展,進而全面提高機械生產效率與質量[2]。
微電子技術衍生之后,機械制造業微型化發展趨勢便嶄露頭角。微電子機械設施設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微電子機械及體積小于1m2的機械設備,具有輕質性、靈活性,且便于攜帶。國外微電子機械設備各式各樣,功能完善,我國也在不斷研發新型微電子機械設備,以期能夠與國外縮短差異。而在持續優化創新趨勢下,我國微電子機械設備已實現了在多領域的應用,如國防軍事、生物醫療等,且獲得了良好實踐效果。
在機械制造中,組裝完整的機械設備,需很多生產廠家共同參與。設備組件都來自不同自動化生產廠家,所以實現模塊化管理難度非常大。在動力設備研發時,一般會融合發動機與減速機功能。在檢測設備研發時,還需對質量識別設施進行研發。在測距設備研發時,還應增加一定的圖像處理功能,以此方式既可健全優化既有設備功能,還可擴大新型產品生產規模,從而實現機械制造的模塊化發展[3]。
在網絡時代下,機械制造業為了實現快速健康發展,需充分合理引進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化也早已成為機械制造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其可推動機械制造工業充分有效利用資源。基于遠程網絡技術與網絡監測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實踐應用,可強化信息應用能力與監控能力。而網絡化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為機械加工系統添加多種功能,使人們共享高科技技術與網絡的便捷。
在現代化社會中,節能環保理念已經充斥于各個行業,是各大企業所需遵守的主要生產原則。機械制造業在生產制造時,勢必會遺留許多污染物,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處置,極易污染生態環境,還會導致嚴重的能源與資源浪費。所以在機械制造過程中,需節約原料,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同時以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強優化管理,如此,便可從根源上實現節能環保目標。此外,機械制造業還需適時轉變機械生產模式,通過環保型生產設施設備,對生產中存在污染的物質加以環保處理,以確保可二次利用部分原料,進而推動機械制造行業逐步構建廢舊材料加工再利用生產模式,如此不僅可提升環保性能,還可節約投入成本[4]。
總而言之,機械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機械制造自動化生產早已成為機械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生產效率與水平的重要途徑。但是機械制造業卻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如信息化水平低、技術研究起步晚、機械制造技術落后等。為實現機械制造業健康穩定發展,應著重朝智能化、微型化、模塊化、網絡化、環保化等方向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