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廬山市氣象局 劉衛鋒
當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存在著應急機制建設不健全的問題。在進行此項工作的時候,應當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計算出準確的氣象數據,從而保證該項工作順利開展。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氣象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并不健全,在管理上尚存在一些可改進之處。具體表現在,工作當中缺乏科學的工作方式,并未完全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進行氣象災害的預報,這就導致了災害天氣一旦來臨,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給人民特別是農戶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1]。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也不到位,導致發生極端災害天氣時難以統一調動資源,降低了工作效率。
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也是影響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的原因之一。只有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地進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然而,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還存在著氣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情況,相關的財政支持力度較小,沒有足夠的資金發展技術、建設相關的設備體系,也無法及時找出氣象災害的應對措施,氣象災害預警工作時效性較差,當災害天氣來臨時會給所在區域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要完善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應當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將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危害降低到最小。
氣象預警系統網絡的覆蓋面積較小,會影響到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信號較弱,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該區域無法及時接收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2]。同時也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氣象災害發布的端口受限,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氣象預警的覆蓋面較小。另外,有很多地區的氣象災害預報信息都是通過天氣預報等媒體傳播方式進行的,但是在我國西北和偏遠山區,很多農村地區網絡覆蓋面狹窄,導致村民無法及時接收到氣象災害預報信息。這種信息的滯后性體現出了預報預警工作覆蓋網絡的局限性,因此應當拓寬預報預警系統的覆蓋面,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同時也增強預報預警工作的效率。
作者認為,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的效率,應當著重建設應急體系,使氣象災害預報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提高預報結果的準確率。在氣象災害來臨時,應當加強應急方案的建設和完善,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規范工作流程,同時也使氣象災害預警工作呈現網絡化的方式發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聯動公安、衛生等部門,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和分工合作,制定有效及時的應急預案,提高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效率。
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對于氣象災害預警工作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應當建設完善的預警系統和基礎設施,從而使該項工作獲得足夠的支持。增加資金投入的力度,使氣象災害預警設備和儀器與時代需求相匹配,對相關的儀器設備定期進行維護和管理,提高工作質量使其能夠準確地提供氣象數據的檢測和分析,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使他們能夠利用先進的設備開展工作,延長機器設備的使用周期,當災害天氣來臨時使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針對我國部分地區存在網絡覆蓋面狹窄的問題,氣象工作應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預警信息的發布,拓寬接收信息的渠道,改進落后的技術,使信息的發布和傳播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的要求[3]。繼續建設媒體的傳播端口。使氣象災害信息可以通過新聞等媒體第一時間進行傳播,使農戶及時了解氣象災害,做好防范和準備工作,降低由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在進行氣象災害的通報工作以外,有關部門還應當派遣專業人員對農戶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能夠了解在災害天氣來臨時應當如何做好應對措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電視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傳播渠道,人們可以通過手機App 等多種工具了解氣象變動,對于常見的災害天氣應對方式,應當以村為單位進行宣傳普及。
綜上所述,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應當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預警工作的效率,降低由于天氣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