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天雨煤化集團有限公司500萬t/a煤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以下簡稱“天雨煤化項目”)現場炭化裝置1#~3#爐一次性投料開車成功,標志著天雨煤化工項目經過2年建設正式投產。
作為中泰集團第1 個涉足石油化工的項目,天雨煤化工項目實現了從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轉變,開創了中泰集團煤變油的先河,彌補了中泰集團石油化工領域的空白。為全力做好裝置開車準備,天雨煤化集團有限公司自2019 年10 月成立投料試車指揮組織架構至今,按照“單機試車要早、吹掃氣密要嚴、聯動試車要全、投料試車要穩、試車方案要優、試車成本要低”的原則,定人、定任務、定時間,全力以赴做好開車組織各項準備。
炭化裝置是天雨煤化項目整體工程設備當中率先投料開車的裝置,承擔著向制氫系統和加氫系統提供荒煤氣和煤焦油等原料的輸送任務。整個項目以該裝置開車為起點,陸續對其他裝置進行投料開車。
天雨煤化項目總投資25.61 億元,主要包括產能120 萬t/a 炭化裝置、30 萬t/a 煤焦油輕質化聯合裝置、26000Nm3荒煤氣制氫裝置和公輔工程,形成原煤—提質煤—煤焦油—焦爐煤氣—氣制氫—煤焦油加氫一體化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將產出蘭炭、1#煤基氫化油、2#煤基氫化油及重油等產品。該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20.85億元/a,新增利稅4.5億元/a,解決就業680余人。
據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消息,中安聯合170 萬t/a 煤制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近日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
專家組給出的評審意見是,原則同意中安聯合170 萬t/a 煤制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并對評價報告和項目施工現場等提出修改和整改完善意見。
該項目核心工藝采用中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S-MTO 專利技術,氣化裝置采用中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SE-東方爐技術。以朱集西礦煤炭為原料,生產甲醇及轉化烯烴(LDPEPP)、乙二醇(MEG)等產品。2020年5月份,該項目甲醇合成裝置MTO級甲醇產量首次突破18 萬t/月,裝置月平均生產負荷達104.9%,甲醇月度產量創裝置試生產以來新高。
近日,伴隨19#風機第3支葉片在百米高空與輪轂穩穩對接,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東臺五期海上風電場項目首臺風機吊裝成功,正式拉開了風機吊裝作業的序幕。
作為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東臺五期海上風電場項目與已并網投產的東臺四期海上風電項目是國華投資與法電新能源合資合作的新能源項目。東臺五期海上風電場項目位于江蘇省管區的竹根沙海域,離岸距離約37km,風電場東西長約14km,南北寬約7.5km,涉海面積30.1km2,擬安裝50 臺上海電氣4.0-14695 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規模200MW,配套新建1 座220kV 海上升壓站,經升壓后以1 回220kV 海纜接入集控中心,再以1 回架空線路送至電網。
國華投資江蘇公司奮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大攻堅任務,強化時效觀念,緊盯并網目標,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積極組織各參建單位,合理安排吊裝工期,克服施工海域地形復雜、水深跨度較大等施工難點,有效抓住海上施工窗口期,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開展跨單位、多工種協作吊裝作業。為確保此次吊裝順利進行,為后續風機吊裝樹立可供參考樣板,該公司同時推進協調風機設備供貨、組織吊裝方案專家評審論證、現場技術與安全交底、碼頭預拼與海上風機安裝銜接等各項工作,確保了首臺風機吊裝任務的圓滿完成,為首批風機并網贏得了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