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宏
(蘇州市職業大學圖書館,江蘇 蘇州 215104)
現代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創意(以下統稱文創)產品研發方面應有所作為。當前在國家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很多圖書館都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納入了業務范疇,但真正獲得成功的案例比較少見,大多數圖書館開展的文化創意研發工作仍在探索和試驗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圖書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立足圖書館實際,以特色資源為依托,以促進圖書館資源的開發利用為目的;圖書館發展文化創意事業,是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實踐,應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從信息資源角度考察,圖書館本身具有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性使其具備將資源轉化為文創產品的可能。圖書館擁有大量的紙質文獻、電子資源等,特別是一些特色資源,例如地方文獻以及珍品、孤本等,往往均陳列于書架或書柜,不為人所知,使得其原有的價值被湮沒。在“十三五”規劃中,文化產業又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即“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這是首次將文化產業確定為國家支柱型產業之一,體現了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在國家重視創新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的前提下,各省也陸續頒布“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一些圖書館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例如國家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寧夏圖書館等單位,行動速度較快,成績斐然。
圖書館文創產品呈現出特殊性、唯一性、創新性、教育性、反哺性、傳播性等特性[1]。其中,唯一性是指圖書館在文創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每種文化產品都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是原創性研發的過程,往往是將古代文化與現代手法進行完美融合的再創作行為。教育性主要是指其社會教育的功能。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社會教育的職能,不同圖書館結合自身館藏特色,將各圖書館中的文化與創意相結合,幫助人們了解圖書館館藏文獻等知識。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有助于加強和鞏固圖書館文化知識的公共教育功能。圖書館發展文創產品是推廣閱讀的有效舉措。例如國家圖書館、貓的天空之城、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產品在線上極具影響力,對閱讀推廣有推動作用[2]。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內容生產方式的豐富性,人們需求的日新月異,無時無刻不在刷新著人們對于世界的認知,與其說是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不如看成是一次文化傳播與大眾審美的激烈碰撞與變革[3]。傳播性體現為圖書館均有能夠呈現歷史上某個特定時空里人們的審美情趣、生產生活、人生禮儀等的元素,甚至是可以代表圖書館文化產品的特殊符號,這些標識,是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無形資本,具有顯著的傳播效果,能夠達到提升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目的。
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的來源多種多樣,包含古代傳統文化資源、現代流行題材、科技創新成果等[4],其手段包括傳統產品開發、數字化產品開發、創新產品開發3種類型[5]。
圖書館館藏優勢在于豐富的傳統文化沉淀與傳承,可借助厚重的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文創開發,如河南省圖書館古字畫復制品——《清郎世寧花陰雙鶴圖》《富貴白頭圖》等;國家圖書館利用我國京劇早期行頭與臉譜的珍貴館藏古籍《慶賞升平》,設計了一整套彩繪戲曲人物圖譜,并以此為原型創造了狀元、公主、哪吒等卡通形象,衍生出公交卡、書簽等數十類文化創意產品。同時圖書館又可緊跟時代潮流,應用新技術進行文創開發,如國家圖書館開發的一系列經典“IP”。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天貓旗艦店的產品,即分為創意生活、文房雅趣、郵品書籍三大品類,產品數量近50種[6]。最后,現代題材豐富多彩,如萌、Q等,被引入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中。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可以根據各自館藏文獻的特色進行設計,開發出藝術品造型、尺寸、色彩等多樣性、新穎性的仿制品和復制品。現代題材要避免文創產品開發和文化價值脫節,應強調文獻豐厚的內容,充分將館藏特色甚至地方特色與文創產品結合起來。
3.2.1 傳統文創產品。傳統文創產品設計主要依托館藏資源,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注重地域文化符號提煉,彰顯中華多民族文化魅力。例如寧夏圖書館推出了筆、杯子、手提袋等文創產品。
3.2.2 數字化文創產品。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密室逃生”游戲、武漢大學圖書館“拯救小布”游戲等,寓教于樂,深得用戶喜歡。APP是基于移動終端和互聯網平臺的數字應用型文創產品。一些公共圖書館APP名稱包括云閱讀、掌上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專業人員繼續教育網絡學習平臺等。
3.2.3 創新型文創產品。國家圖書館利用開展各類豐富展覽的經驗,帶動文創產品的開發工作。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第八展廳舉辦的2017年“世界插畫大展——國際安徒生獎(終身成就)50周年展”,實行全國聯網售票。在典籍博物館正門,利用數十級臺階構成巨幅羅伯特·英潘的作品《丑小鴨》插畫,以此及引受眾。可見,中國國家圖書館積極利用館藏資源,提升文創產品文化價值,探索豐富與創新文創產品開發的道路[7]。陜西省圖書館和西安唐瑭品牌共同打造的“陜圖唐瑭文創館”,主打文創、互動、體驗,定期為讀者設計互動活動,讓他們可以通過使用、體驗文創產品來增進對陜圖的了解,并提升閱讀的興趣。如“2019心愿格”活動,通過書寫心愿卡片,新年立個Flag等方式,讓讀者關注自己和身邊的人,發掘人們內心的力量。
圖書館是一個文化空間,也是文化的符號。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由文化和創意兩部分組成,其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將二者有機結合。無論哪一種文創產品,均與其所附加的文化性內容息息相關。所附加的文化需要和產品的功能以及使用環境的文脈相契合,使體驗能夠得到順利的展開和生長。英文表達為“experience”,意指出于好奇而體驗事物,感悟人生,并留下印象。象征是人類獨有的行為,主要指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示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為,它通過使用象征符號來實現象征意義的表達。創造符號是人類與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正如卡西爾所說:“人是符號的動物。”特別是在人類進入大眾傳播時代以后,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為代表的現代大眾傳媒,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的手段,每時每刻都在向人們進行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到處都充滿著象征性符號,比如某人穿一身蜘蛛俠的衣服,這套服裝不僅有蔽體保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表明著裝者對于該電影的態度。在現代傳媒的推動之下,產品的符號意義往往比操作、性能等產品本身的相關內容更需要設計師去揣摩和挖掘,文創產品之所以能被冠以文化的標簽,也是因為其能應用產品的造型來表達一種文化內涵,從而使該產品成為承載該種文化的符號。①對于流行審美文化的符號表達。在相同地域的同期,人們對于美丑、穩重、輕巧、柔和、自然、圓潤、趣味、高雅、簡潔、新奇、女性化、高科技感、活潑感等流行審美文化有著相同的理解。②對于消費者自身文化符號認同的表達。這種自身文化符號認同的選擇受到消費者自身學識、修養、品位等的影響,表現為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8]。例如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天貓旗艦店,即由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公司負責設計、開發、運營,針對圖書館典籍特點,組建了專家小組和設計、創意、運營團隊,全面深入地挖掘館藏文獻,并與市場完美結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如其開發的永樂大典系列、慶賞升平系列、十竹齋系列、芥子園系列、甲骨文系列等產品均設計美觀、實用,深受人們喜愛。
“創意”是現今最為流行的詞匯之一,用來形容個體時側重于思維方式和個人能力,用來形容企業時側重于其產品和核心競爭力,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時側重于文化與精神的延伸[9]。創造圖書館文創產品不能只是靠一些口號或者是設計靈感的閃現,而是需要具體的創新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5種。
4.2.1 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必須明確而具體地列出思考的課題,同時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由數人至數十人構成一個集體,這些成員由專業范圍較廣泛的互補型人才組成。就文創產品開發而言,一般需要人才有:文化類人才、創意類人才、營銷類人才、生產制造類人才等。例如,所委托的項目是開發一款關于三峽的文化旅游紀念品,主持人一開始僅提出“紀念”這一簡單抽象的詞匯,組員再進行討論并提出意見。如“拍張照片”“收藏當地的特色產品”“在當地完成相關體驗并留在記憶中”……然后主持人給出主題——開發一款關于三峽的文化旅游紀念品。組員們根據上面發散出來的想法,繼續得出設計概念。如“收藏當地的特色產品”的想法就可以發散出:用三峽的鵝卵石通過手繪的方式,描繪三峽特有的風景;用三峽石制作三峽大壩的等比縮小模型;用三峽地域傳統圖案裝飾具有實用功能的物品,如筷子、錢包、打火機、U盤等。通過頭腦風暴法得出的設計概念能夠為具體的產品開發和造型提供相關的創意方向。
4.2.2 聯想法。聯想法是一種利用相似、接近、對比等聯系思維來進行創造的方法。比如當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時,就會聯想到諸如唐詩宋詞、書法、文房四寶、神話信仰、茶道、自然地理、傳統工藝等。這種方法很多時候需要依靠設計師的經驗和直覺,但在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的具體創作中,更為直接的方法是兼具相似、接近、聯想的直角坐標組合聯想法。例如,要創意一款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就可以在X軸上寫上青花文化、茶道文化、戲曲文化、神話傳統、禮儀文化等;在Y軸上寫上飾品、燈具、電子產品、玩具、生活用品、辦公用品等。如果二者已經結合或者不太可能實現結合則用灰色表示,如果可以結合且市場上還沒有此類產品則用紅色表示,如果可以結合但實現較難則用深藍色表示,這樣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創意的可能方向,從而把握文創產品的創造過程。
4.2.3 移植法。移植法發源于工程技術領域,是指將某一領域里成功的科技原理、方法、發明成果等,應用到另一領域中去的創新技法。例如,魯班發現帶齒的茅草割破了皮膚而發明了鋸子;美國發明家W.L.賈德森所發明的應用于衣、褲、鞋、帽、裙、睡袋、公文包、文具盒、錢包、沙發墊等的拉鏈,目前應用于病人刀口的縫合,為需要二次手術的病人減少痛苦。圖書館創意中的移植法并不是一個科技原理的移植,而是一種情趣、意象、情感等感性成分的移植。比如文創人員對館藏文獻有所理解,然后應用色彩、造型以及材質將這種情感或是意象轉移到具體的產品上,讓使用產品的消費者也產生同樣的感覺。
4.2.4 設問法。設問法主要有“5W2H法”“奧斯本設問法”“阿諾爾特提問法”等。在文創產品設計當中比較常用的是“5W2H法”。“5W2H法”從7個方面進行設問,可以作為創新產品的設計方法,只是思索和追問的問題有所不同,字母的具體含義也不一樣。在創新設計中其含義為:Why——為什么要進行這個設計?Who——什么人使用?When——什么時候使用?Where——在什么地方使用?What—什么產品或者服務?How——如何使用?Howmuch——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對于這7個問題的不斷思索和回答的過程就是對于新產品概念不斷形成的過程。
4.3.1 認識問題,明確目標。在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設計工作中,通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隨著設計的開展與深入,大量的信息和問題就會隨之而來,這些問題令人無從下手。所以,文創人員必須在設計一開始,就要弄清楚創意產品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組成和結構。
4.3.2 設計研究,分析問題。對文化創意進行設計研究、分析問題,是每個文創產品開發前必經的流程。
4.3.3 概念展開,設計構思。在設計研究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文創人員會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設想,這種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過程就是設計想法產生的過程。文創人員對設計進行構思的想法越多,獲得好的文創產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設計過程中文創人員往往借用一定的創意方法,利用草圖展開自己的設計構思。草圖的表達大都是片斷式的,顯得輕松而隨意。但是就文創產品設計而言,構思需要圖解為3個層次,即創意概念構思、象征符號構思和感性審美構思。①創意概念構思。從整體的角度檢視輪廓、姿勢及被強調的部分,主要是看對于所理解的“文化”能否通過色彩、形體、線條等得以表現;通過用創意方法,“文化”與當下“生活方式”是否得到了很好的結合;在設計研究階段所遇到的設計問題是不是得到了徹底地解決。如果對于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證明了該設計方案成功地詮釋了設計概念。②象征符號構思。在創意概念的基礎上,設計人員需對設計所采用的具體設計元素進行符號化的加工,站在消費者對符號解讀的基礎上,進行符號設計的創造并將之融于創意概念中。具體而言就是審視立體的成分與平面的構造來決定物體的特征性及圖樣,表現出體量感,以便進行細致的構思推敲。③感性審美構思。最后一步是對文化產品的視覺方面進行處理,應用形式美的法則和審美流行趨勢對表面線條、配色、質感等進行處理,精心處理產品的細部,展現設計創意的魅力使整體達到最佳的效果。
4.3.4 設計展示與評價。一個設計項目在經過了概念展開和設計構思之后就是對設計進行展示,設計展示是要將一個完整的設計呈現在大眾的面前,要能夠充分展示設計創意。需要注意的是,評價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很容易影響到評價的結果,使其更具相對性。在通常情況下,文化文物單位可以根據多個個人評價的數值形成坐標進行分析和評估。評定標準中的每一項滿分為5分,圍成的面積越大則該方案的綜合評定指數就越高。
4.3.5 模型制作,生產準備。有些純手工制作的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是不需要這一步的,而是由創意定稿以后直接進行生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