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2020年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大會上,數十名科技創新人才代表登上領獎臺,獲得30 萬元至50 萬元不等的“真金白銀”獎勵。據了解,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共拿出2400 萬元,重獎在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其中“易成新能并購重組開封炭素創新上市研究”開創了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借殼重組第一例,不僅破解了易成新能退市危機,而且實現了開封炭素間接上市,也為完善該集團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榮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2019年度科技創新特等獎,獲得獎勵50萬元。
針對十一礦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產布局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效益低下等因素,該礦通過技術攻關,千米突出礦井三軟厚煤層復合頂一次采全高技術取得了突破,2019 年為集團盈利3.1 億元。“以前干多干少一個樣,如今薪酬激勵、成果獎勵極大激發了我們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該項目有關負責人說。在此次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大會,該項目榮膺最高技術獎,獲得獎勵30萬元。
圍繞影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該集團堅持產學研用相協同,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結合集團安全發展實際,根據煤基產業鏈發展現狀,我們牢固樹立資源開發和綠色發展的理念,瞄準優質主焦煤、尼龍新材料、硅碳先進材料等高端領域,氫能、光伏、碳纖維、儲能等前瞻性領域,充分發揮好科技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推動三大核心產業向新興轉、向高端轉、向綠色轉。”該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建國說。
其中煤炭板塊以科技創新推動安全高效發展,平寶公司成功實施深部礦井自進式水力增透成套技術,為破解深部礦井煤層增透難、瓦斯抽采率低等技術瓶頸開辟了新路徑。尼龍板塊堅持高端化、差異化研發方向,高性能聚酰胺66工業絲產品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新能源新材料板塊立足技術和市場最前沿,成功開發煤基人造石墨產品成套技術,打通了“煤-煤焦油-針狀焦-石墨電極(負極材料)”高端煤基碳材料產業鏈。
據了解,2019年,該集團全年安排科研資金4.3億元,實施科研項目292 項,建成省部級創新平臺9個、高新技術企業7 家,獲得省部級、行業級科技進步獎13 項,取得各類知識產權266 項,集團科技成果轉化率80%,居于全省工業企業領先水平。
“今后,我們將按照‘瞄準高端、突出實用、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文化引領強組織保證,以搞活機制強激勵約束,以人才保障強隊伍建設,推動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高端邁進,努力使集團成為創新高地、產業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說。
近日,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舉行專場股權劃轉會議,潞安集團、晉能集團、山西晉通與云時代公司簽訂協議,將3家企業所屬的5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股權劃轉至云時代公司,涉及資產總額近140億元。
云時代公司是山西大數據產業龍頭企業,肩負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產業發展的重任,正在傾力打造大數據產業旗艦勁旅。
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是晉能集團近年來培育的新興產業,連續5年入圍中國光伏組件企業20強,是推動異質結技術量產的領軍企業。潞安太陽能科技公司、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公司、中科潞安半導體技術研究院公司是潞安集團精心培育的高新技術“三劍客”,致力于搶占紫外LED領域制高點,在推進關鍵技術產業化方面,始終走在業界前列。大眾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著雄厚的軍工技術背景,擁有多種軍民用機械電子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的獨立研發生產能力,差異化競爭優勢明顯。
這5戶企業代表了省屬企業在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其股權劃轉至云時代,將為云時代承載轉型使命、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日,國內首個智能化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神東煤炭榆家梁煤礦43101工作面優質貫通。
該工作面在“采煤機記憶割煤、支架自動跟機拉架、遠程干預控制”的基礎上,首創性采用“精確三維地質模型和掃描構建工作面絕對坐標數字模型的自主智能割煤”技術。設備自動化率由85%提升至綜合自動化率為95%以上,且持續保持穩定。該技術極大程度解決了長期困擾智能化開采煤巖無法識別的難題。工作面配有特種機器人代人巡檢,初步實現了工作面無人化開采,為國內外薄煤層和較薄煤層開采提供了技術依據和寶貴的參考經驗。
43101工作面設計采高1.4m,長度為351.42m,推進長度為1809.4m,煤層厚度為1.0~1.7m,平均厚度1.47m,傾角為1°~3°,容重1.30t/m3。工作面回采率為95%,產量183.59萬t,安全生產660d。
榆家梁煤礦薄煤層綜采工作面開采,有力推動了神東大型采煤裝備國產化進程。在工作面煤層硬度大、初采割底量大的情況下,創造性地使用雙電機彎搖臂直齒傳動方式煤機搖臂,為國產化薄煤層采煤設備升級改造提供寶貴的技術支撐。該工作面融合了自動化割煤、工作面機器人巡檢、以太環網通訊、設備集中控制、全景視頻監控和采煤機電纜拖拽等6 個方面的關鍵技術,通過這些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了地面分控中心遠程干預,讓煤礦工人由“藍領”變成“白領”。
汾西礦業集團按照“一優三減”和“四化”建設要求,堅持把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作為厚植企業發展優勢、應對變革挑戰、贏得發展先機的重要戰略部署,找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在科學論證和精準調研的基礎上,果斷決策,投入大量技術和資金支持,全力推進水峪、柳灣、賀西、雙柳等礦井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如今,汾西礦業集團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初見成效,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是汾西礦業今年的重點工作。我們要把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堅定信心克服各種困難。我們要有整體設計和解決方案,結合自身實際,加大技術研發與設備升級改造,切實提高礦井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同時要加強學習和注重人才培養,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培養固定的管理團隊,固定的操作人員來解決棘手問題。”日前,汾西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建華深入賀西煤礦3412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現場調研時對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汾西礦業集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早在2018年初劉元祥副總經理就多次率領相關人員赴山西焦煤正利煤業、陜西黃陵煤礦、淮北朔石煤礦、陽煤新元煤礦、山東棗莊及電液控自動化設備廠家進行前期考察調研。同時結合汾西礦業集團所屬各礦井的工作面地質條件、生產銜接安排等情況綜合考慮,最終確定了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三年規劃,并列為汾西礦業集團重點工程,在三年內規劃建設12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其中放頂煤工作面3個、中厚煤層工作面3個、薄煤層工作面3個。前期先建設雙柳礦33(4)18 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水峪81104智能化放頂煤工作面、賀西礦3412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柳灣61120智能化放頂煤工作面。
為保證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順利進行,汾西礦業集團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統籌項目推進,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技術方案、設備技術規格書、技術協議等的審核中,機電處多次組織相關處室、設備選型專家委員會專家進行詳細研究、評審,最終確定配套方案,在設備招投標、設備驗收方面嚴格把關。在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建設期間,汾西礦業集團生產處、機電處多次組織人員深入現場進行督導,調試期間駐礦跟班指導,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及時溝通解決,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