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農機安全監理所 彭志堅
在我國鄉村振興策略的推動之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關系到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應當對基層農機技術的推廣方式加以創新,推動我國農業技術朝著科技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全面促進農業產業的進步。本文圍繞著基層農機技術推廣問題及對策展開論述,希望能為基層農機推廣問題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當前我國農機技術的推廣存在的關鍵問題就是不夠重視。在很多鄉鎮和農村,先進的農業機械和使用方法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還是保留傳統農業意識,在生產勞動中使用傳統的農業器械,其中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比例的農業活動是靠手工人力完成的。在很多農村地區,農民對于農機技術的推廣甚至存在一種排斥心理,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推銷行為,產生了抵觸心理,并沒有意識到農業生產活動進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農機推廣的資金支持較為匱乏,導致基層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當中。在當前的農機推廣體系建設中存在著不完善的問題,很多農機推廣單位缺乏必要的財政撥款,導致農機技術不能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甚至導致很多推廣人員的工資都不能按時結算,大大削弱了推廣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也不利于農機推廣實踐過程的順利開展[1]。同時,由于推廣工作的思想和原則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導致農民在農機推廣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他們忽視了農機技術最終是要用于農業、服務于農民的思想,在推廣工作中不注意與農民進行積極交流。
新型農機技術,只有與實際的農業生產結合,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因此,當前的農機推廣工作不能夠與農業、種植、施肥等具體的農業操作環節相聯系,導致推廣工作處于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尷尬境地。同時,在推廣工作的人員組織上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問題[2]。當前農村和鄉鎮地區的農機推廣隊伍并不具備系統性和專業性,人員隊伍的管理較為松散,有很多地區都是由兼職人員代替專業人員開展工作,這些工作人員在專業程度上達不到要求,同時在服務態度上也有待改進。在農機示范工作中,很多地區的農機示范不到位,經常流于形式,對一些已經成熟的農業生產進行適用,其進步性的效果無法明顯的體現出來,導致農民認為沒有更換農機的必要。
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對于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當加強對農機推廣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積極將科技成果投入農業生產當中。只有得到了良好的宣傳才能使農機技術順利被接受和應用,因此推廣工作人員應當自覺擔負起使命,加強對農機推廣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市場經濟背景,找出農機推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農業產業的信息化建設應當以農民和市場為核心導向,在行業范圍內形成面向社會大眾的服務網絡,以數據的形式對市場動態進行分析,打造生產、銷售、使用一條龍的產業鏈條。除此之外,在信息網絡平臺中可以擴大消費渠道,實現資源共享,為農機推廣的跨地區模式提供可能。農機推廣的宣傳工作不必由人力親自開展,農民可以在家中使用電話或網絡,對感興趣的農機產品進行咨詢,并可以通過正規的網絡交易平臺進行購買。
在推廣工作中應當注意加強與社會資源的聯合合作,將農機生產的科研、用戶與企業鏈條打通,利用社會資源的各自優勢,進行農機產品的升級和推廣,對于難度較大的農機器具,應當強調與研發單位的交流配合,使農機推廣工作加入市場銷售、農民使用等多個環節之中,化被動為主動,加強對推廣工作效率的量化分析,注重用戶使用的反饋,改進推廣方向,引導農民主動接受農機器具。
基層農機的推廣應當將自身的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緊密結合起來,讓農民看到農機使用的實際效果,實實在在為農民謀福利,轉變農民對農機的認識。利用好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利用好輿論導向,采取有趣生動的宣傳方式,使農民對產品有興趣、有信心。在宣傳工作中,應當落實責任的明確歸屬,形成風險共擔的農機使用方式,打消農民在農機使用過程中的顧慮。
綜上所述,基層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應當認清問題,尋找對策,以專業的態度加強宣傳工作的效果,讓農民通過農機技術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