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 曹永志
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中專院校教學任務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力培養效果與中專院校學生工作能力及就業率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機械加工專業作為制造行業的類別之一,機械產品質量及精確度的要求相對嚴格,而機械加工崗位往往需要職業技能專業且職業態度認真的人才,方可于中專院校教學期間增強學生的個體職業能力[1]。同時,人才是機械制造行業的關鍵性競爭要素,換言之增強中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不得脫離能力教學及人才需求戰略的支持,方可全方位突出中專院校教學能力及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鑒于此,本文針對“中專機械加工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進行分析研究。
中專院校傳統機械加工專業教學僅僅以理論教學內容為主體,沿用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內容,無法提升學生知識技能應用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專業教師應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持續革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以機械加工專業實踐操作環節為例,利用合作式、探究式及體驗式教學手段,減輕學生動手操作期間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間的難度,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同時,待完成理論教學任務后,可引進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全方位演示重點教學內容,提倡學生自己動手,有助于其熟悉及掌握實踐技能水平。
在中專院校機械加工專業《機床規范化操作》內容教學過程中,具體教學期間相關專業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向全體學生演示正確的機床操作方法及實踐操作技能,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將機床操作視為機械加工專業的基本教學內容,特別是機械零部件設計及成型往往需要一定技術水平[2]。同時,待學生掌握規范化機床操作方法后,以供電、操作及斷電為切入點引入實踐操作環節,使其熟悉刀具操作流程及不同刀具的適用范圍。此外,由于操作技能強化無法脫離多次動手實踐的支持,客觀上要求相關中專院校盡量向學生提供多次實踐操作機會,有助于糾正學生原本錯誤的專業認知。
除重視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外,中專院校機械加工專業實訓環節所組織的評價考核是否合理有效某種程度上決定學生職業技能的高低。由于實訓環節是中專院校培養學生自身操作技能的關鍵環節,客觀上要求相關中專院校組織專業化及高水平的教師團隊開展實訓指導,擴大軟硬件建設力度,創設有效的實踐操作情境,以達到滿足不同類型機械設備加工要求的目標。例如:以中專院?!敖鸸嵙暋睘槔?,這屬于中專院校普遍的教學流程,對于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而實訓期間盡量要求中專院校配備實踐經驗豐富的操作技師,確保學生獲得有效的指導。
中專院校機械加工專業人才培養不僅僅需要職業能力,更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換言之將職業素養培養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能明顯提高中專院校機械加工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專業教師必須努力開拓個人眼界,通過組織用工滿意度或職業能力調查活動等方法,評估德育教育的效果,確保畢業學生職業能力及技術技能水平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樹立學生崗位責任意識,明確機械加工專業學生的工作要求及工作內容,以標準化教學模式為參照完成教學任務,例如:職業素質教學期間融入德育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崗位服務意識。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職業能力是中專院校機械加工專業的重點教學任務,不僅能大幅度提升學生就業率,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個體職業能力。因此,相關中專院校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加大對培養機械加工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視程度,持續革新機械加工專業的教學模式,將綜合素質培養與實踐操作、技能應用結合,促使學生于實踐環節增強自身職業感知能力,滿足培養高素質技術性人才的要求,為促進我國中專院校教學水平提高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