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 劉心悅 劉賽 王舒琪
關鍵字:天然材料;包裝設計;綠色包裝
現有的包裝材料主要為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等,由于塑料制品在生產和使用時的方便快捷,成為目前用量最大的包裝材料。但塑料包裝在使用后的處理方法依然是世界性的難題,不合理的回收處理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天然材料不僅原料來源廣泛,而且具有可降解的特性,嘗試天然材料包裝設計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天然材料還具有常用包裝材料不具備的自然肌理和文化內涵,能夠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發展天然材料包裝符合當今的時代特點。
天然材料是指大自然中本來就存在的材料,取自動物、植物、礦物等,經過物理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即可直接使用,具體應用在包裝領域的天然材料包括木、藤、竹、葉、草等。與天然材料相對的是人造材料,是指將天然材料經過一系列化學處理,使其本質屬性發生改變,從而得到的新的材料。天然包裝材料的內涵是取之自然,最終又回歸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屬于綠色包裝設計的范疇[1]。
1.2.1 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天然材料由于直接從大自然中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加工方法簡便易操作,加工人群普及;加工余料可通過簡單有效的方式重新利用,而廢棄不可回收的天然材料包裝可直接掩埋,自然分解后可轉化為天然肥料,為土壤增加營養物質[2]。
1.2.2 材料具有獨特的外觀
由于天然材料沒有經過多余的加工和處理,因此,天然材料保留了材料原有的觸感、肌理、氣味等自然屬性[3]。如我國許多傳統食物采用竹子、荷葉等進行包裝,外形樸素美觀,給食物增加了原始清新的感覺,又將本身的香氣和紋理傳給食物,進一步提高了食物的口感。
1.2.3 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天然材料本身就帶有特殊的含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我國,竹子總是象征君子,代表著高尚的情操;荷葉代表清廉之士,代表高潔的志向。將這些天然材料與包裝設計相結合,不僅能體現包裝的美感,也能突顯中華民族的傳統視覺表達。
1.3.1 輕量化原則
在包裝設計中,天然包裝材料的質量更輕、用量更少,從根本上杜絕了過度包裝的現象,繼而降低產品的流通成本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1.3.2 單一化原則
產品在進行包裝設計時,對于同類商品鼓勵使用單一天然材料,要求盡量做到不混入異種材料,這樣可以減少生產工序,有利于包裝材料的集中回收處理和再次循環利用。
1.3.3 無害化原則
在將天然材料應用于包裝設計時,要保證材料的安全無害,對材料進行徹底殺菌處理,尤其對與人直接接觸的產品來說,應充分檢查包裝材料有無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如今,雖然我國正處于在工業化發展迅猛的時代,但是由于將天然材料用于包裝設計具有成本低、操作簡便、材料來源廣泛等優點,天然包裝材料并沒有完全被人造材料所取代,許多利用天然材料的原始包裝方式保留至今。如將葫蘆用作盛酒容器、把藤編成簍用來裝魚等,這類利用天然材料的保護、容納物品的原始功能和識別功能的方法,是天然材料的直接利用[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探索出了以天然材料為基礎的新型材料。通過加工可以提高傳統天然材料的機械性能和強度,從而使天然材料煥發新的生機。如國內現已開發出原料為稻草的新型餐盒,大量投入使用后可顯著減少塑料餐盒和泡沫餐盒的用量,從而減少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另外,通過熱定性、漂白、殺菌等操作后,可將蒲葉制作成一次性包裝,目前已受到國內外的重視。總之,現代工藝和天然包裝材料相結合,是目前天然材料應用的重要方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加大天然材料包裝的科研投入。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的天然材料資源豐富,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5]。基于天然材料的包裝設計方法策略,屬于綠色包裝設計范疇,有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方略的實施,符合國際上對環保包裝的法規要求,有利于加快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腳步。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日漸密切,以及綠色包裝概念的提出,天然材料包裝的優勢越來越得到現代輕工行業的重視,必將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用品。
我國對于天然材料包裝的應用具有豐富的經驗,有利于將其改造成適合現代社會的常用包裝材料。我國目前已有設計師涉足該領域,但設計成果和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需要對國外的天然材料包裝設計方法進行有效地借鑒,研究出適合我們國家的天然材料包裝產品。
我國的天然材料資源豐富,將天然材料應用于包裝設計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開發天然包裝材料的應用形式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由于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天然材料在包裝領域還未被充分利用,生活中可見的天然材料包裝并不多。憑借天然材料的優良特性以及豐富的精神內涵,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天然材料必將會大量應用在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