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李紅紅
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觀念、財務管理體制運行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不足,為了能夠解決這些不足之處,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進行從上而下的變革,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中的弊端予以排除,并且將時代發展下的優秀經驗引入進來,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模式。
受傳統經費分配體制的影響,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觀念嚴重滯后。大多數院校的財務管理重點放在了如何增加收入上,缺乏提高成本本身所衍生出來的效益的觀念。當需要資金時,一些院校往往習慣于想方設法地向國家財政要錢。但是,隨著近些年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國家對高職院校的政策和要求發生了變化,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目標和任務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盡快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樹立起統籌籌集資金、合理分配資金、高效使用資金的先進管理觀念,促進高校財務管理體系的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高職院校目前普遍實行的財務管理體制有“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兩種形式。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體制的學校,財務集中管理,財權集中,學校下屬院系沒有得到學校的授權,沒有權力卻要對外承擔責任,不享有相應的利益,卻還要擔心承擔責任,院系領導在此種模式下,自然沒有用心工作的動力,工作積極性不高。而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制的學校,財權分給下屬院系和部門,下屬院系得到了授權,但是責任承擔體制不健全,權責劃分不明確,責任劃分混亂,容易出現各院系之間,院系與學校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的情形,使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
受傳統觀念影響,會計工作往往取代財務管理工作,會計人員兼任財務管理人員。實際上會計工作大大不同于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是對財務活動及其財務關系進行管理,統籌各項財務項目,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會計為財務管理服務,提供信息數據支撐,但會計不是直接管理財務活動,不會直接進行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財務分配、財務監督等。會計工作更多的是一種手段,而財務管理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
當前高校多的是記賬、算賬、報賬的會計人員,卻缺乏專業的、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致使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因為缺乏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統籌協調,出現目標不明、重點不突出、決策定位不準確等問題。
首先,應及時調整和改變過去落后管理觀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調整,高職院校對于資金不能一直依賴國家財政支持,要創造出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并且根據學校的自身特色,打造出學校自己獨特的創收項目,自力更生,創造內生動力。促進學校財務部門的職能由會計核算型向財務管理型轉變,促進學校財務管理結構的優化升級,使學校的財務管理部門不僅僅是擔任簡單的記賬、報賬等會計核算工作,更多的是從決策、制定方案、實施、監督、管理,全方位、多環節的對財務活動進行綜合管理。
對于“統一領導、集中管理”體制的學校,適當將權力下放,賦予院系領導的部門負責人更多的權力,調動相關領導和負責人的積極性;而對于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制的學校,明確責任劃分,使院系領導承擔起與其權力相匹配的責任。同時加強財務制約和監督,形成有權有責、權責一致、權力制約、權力監督的完善高效的財務管理體制。
建立重大財務項目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學校的重大經濟決策由學校決策機構集體討論決定,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征求專業財務管理機構和人員的意見,引進專業人員參與決策,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對于涉及學校及職工重大利益的經濟決策,應當向全體師生公開,保證決策的公開性。
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財務部門和其他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內部制衡機制,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監督,防止發生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的情形。另一方面,順應時代,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的優勢。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的作用,對院校資金的動向進行實時監督,及時反饋,利用信息分析技術對資金數據進行分析。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國家、社會各方面經濟政策,市場形勢的變化,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在自身建設、綜合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加強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是高職院校發展提高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