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王 萌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91)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建設項目也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實際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捷和安全[1]。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人臉識別的認知也隨之深入。隨著“掃臉支付”“掃臉解鎖”這些技術的應用,人臉識別逐漸被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人臉識別技術來說,其本質是一種針對人體特征所開發的生物識別技術。這一技術搜集人體的面部信息特征,在后續的識別過程中針對面部信息參數進行比對,從而實現人臉識別的目的。就目前來看,比較常見的人臉識別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對人面部信息的核對從而進行識別;另一種則是通過對人體面部的信息逐項確認的方式來實現人臉識別的目標[2]。
首先,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篩選目標人像,進而為后續工作提供參數;其次,相較于其他身份識別方式,人臉識別對目標人物生物特征的采集比較便捷,能同時綜合面部特征比較強的唯一性,確保人臉識別的精準度;最后,人臉識別能夠與其他科學技術相融合,從而更好地融入到眾多領域[3]。
根據對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現如今的很多方面都應用到了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在公安管理系統中的應用是實際智慧城市建設中比較常見的應用模式之一[4]。常見的是應用于犯罪嫌疑人的追蹤和公安系統負責的證件登記兩個環節。比如,在追蹤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公安人員可以在馬路、網吧、車站等人員流動比較大的位置所安裝的監控系統中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對犯罪嫌疑人的面部信息與監控內容進行篩選和核對,及時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范圍,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公安人員的核對工作量,避免人工核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紕漏,實現了公安系統運行效率的大幅提升。又如,公安系統中很多身份認證也應用到了相關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在核對人員真實性的同時,提升原有的管理工作效率。
近幾年,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政務管理系統也涉及到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比如,在國家辦稅服務體系中,以往的稅務開票軟件大都是通過賬號、密碼的方式登錄,很容易出現違規代開發票的問題。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不僅能有效規范發票開具,而且能有效避免原有體制內稅收的流失,減輕政府等相關管理部門的損失,確保國家稅收。又如,在養老體系中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能從根本上保障養老金被切實發放到老年人手中,進一步完善了養老體系,推動了智慧城市的文明建設。
近幾年,學術不公的問題頻頻發生,影響了我國高校的學術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實際的教育公平。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高校政務管理過程中,就能完善學生的身份驗證體系,保證考試過程中的相對公平。另外,我國部分高校推行了基于人臉識別的飲食管理系統,能夠通過記錄學生的飲食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飲食建議,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愈發完善,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公安、政務、高校等場合越來越多地用到了人臉識別技術,人們日常生活的社區、商業服務環節也出現了很多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案例。因此,在未來的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合理應用人臉識別技術,不僅能有效減少國家稅收損失、幫助城市建設發展,而且能從根本上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