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利 羅 偉
(六盤水師范學院 貴州六盤水 553004)
入學準備是指兒童為了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任務要求所需具備的身心發展條件。許多研究顯示,入學準備水平與兒童入學后的學業成就、學校適應有著密切相關。而且,一旦兒童入學準備狀況不良,兒童在學業、適應上所面臨的困境將長期存在[1-3]。
作為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他人,家長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兒童的認知、語言、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并繼而影響兒童的入學準備水平。已有研究發現,家長參與程度越高,兒童的入學準備水平和入學后的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性越好,且行為問題越少[4]。然而,也有許多研究和現實顯示,并不是所有的家長參與都是有效的。最為典型的是,許多家長出于“孩子入學后會跟不上”的擔心,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的計算、識字、寫字、背古詩甚至背乘法表等內容。這些孩子入學后,短期內可能在學業上有一定的優勢。然而,隨著新知識的不斷增加、重復知識的不斷減少,孩子的優勢逐漸減弱、甚至轉為劣勢。過去,這種現象被稱為“三年級現象”。但近期的研究顯示,這種優勢保持還不到一年[5]。學習不適應是兒童入學準備不良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家長們最為急迫的問題之一。怎樣的家長參與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進兒童在學習適應上的入學準備?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孩子學習不適應的各種表現說起。
不喜歡上課、上課聽不進去、坐不住是許多入學準備不良、學習不適應兒童的典型表現。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兒童注意力不穩定和缺乏學習興趣。
注意力不穩定、容易分散是兒童注意力發展的年齡特征。活動時間過長、活動枯燥單調、周圍環境中出現干擾物,都會成為兒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研究發現,在一般條件下,小班兒童的注意力只能保持3~5分鐘,大班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但在游戲環境中,小班的注意保持時間卻可以增加至20~30分鐘,大班甚至可以增加到96分鐘。可見,興趣是提高兒童注意力的關鍵因素。針對這種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安靜的環境、減少無關干擾、讓兒童進行感興趣的活動、讓兒童養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等方式逐步發展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
孩子愛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看到一個新事物,孩子會津津有味地觀察、探究它有什么功能;孩子總是不停地問“為什么”,想知道這個神秘的世界蘊含的秘密。這些都告訴我們,孩子是喜歡學習的。但是,孩子喜歡的學習和成人所理解的學習不同,孩子的學習是通過游戲的方式獲得各種感性經驗的過程。許多成人出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功利心態,讓孩子提前通過重復強化的方式學習他們還不感興趣的各種“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會到的不是學習的有趣和快樂,而是學習的枯燥和可怕。
許多兒童在語文學習中容易出現將字母和漢字加減筆畫、顛倒方向、混淆相似字,或在數學運算中出現丟符號、加減列式錯位等問題,如將“ie”和“ei”、“午”和“?!被煜?,或將“f”寫成“”,將“16”寫成“61”,將“17+5”算成“65”等。家長們通常將這些問題歸類為“粗心”。
事實上,這些問題可能是由于兒童觀察細致性較差、容易忽略事物細節(如漢字的某些筆畫)所致。針對這個問題,在幼兒期,家長可以在和幼兒玩游戲、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通過教會幼兒一定的觀察順序、提問、提示等方法,逐步引導幼兒發現事物的細節,提高觀察的細致性。
另外,視知覺發展不良也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兒童5歲后開始辨別以自己為中心的左右,6歲以后就很少有孩子再穿錯鞋了。如果孩子總是穿錯鞋、對“向左轉”“向右轉”等口令反應不及時、不能照樣擺七巧板圖案,家長可以通過多和幼兒談論關于左右關系的話題、迷宮和拼圖游戲、圖案再現、找不同游戲等訓練兒童的視知覺。
閱讀和背誦是培養兒童言語感知、詞句積累、言語表達等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大主題。進入小學后,許多家長反映,孩子不喜歡閱讀,更不喜歡背誦,一到背誦就老記不住。這是為什么?
先來說閱讀。4~5歲是兒童發展書面言語的關鍵期,而這時的書面言語發展不是指識字、寫字,而是指發展對文字符號的興趣、對閱讀的興趣。年幼的兒童雖然不認識字,但是,他們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包裝袋、商店招牌、垃圾桶等上面的文字和符號,體會到這些“神奇”符號的豐富含義,于是心向往之;會在和父母一起閱讀繪本、和父母談論繪本中的事物、“裝模作樣”地翻閱文字材料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美好和神圣。這個時期建立起的閱讀興趣,將直接影響兒童今后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因此,家長應該不定期地為幼兒增加以圖畫為主的讀物、為孩子提供安靜閱讀的空間,并經常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促進兒童閱讀興趣的激發。
再來說背誦。兒童能背嗎?能較快地記住嗎?事實上,由于兒童大腦易興奮、容易建立神經聯系,他們是可以較快地記住的。老記不住的原因可能是對材料不理解、不喜歡甚至抗拒,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由于成人的態度不當導致兒童缺乏記住的自信。因此,家長要借助形象的材料及兒童能理解的語言幫助幼兒進行理解性記憶,還應通過提供適合幼兒記憶的材料、采用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讓兒童在愉悅的情緒中、積極地感知中輕松記憶,并體會到記憶的成就感。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看圖寫話是寫作的最初級形式。兒童不會看圖寫話,主要是由于不善于觀察和想象、言語表達理解不佳所致。
針對孩子的觀察力,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增加感知和觀察的機會,讓孩子養成經常觀察的習慣;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通過向孩子提供適當的觀察條件和材料,教給孩子簡單的觀察記錄方法,促進孩子觀察能力的提高。
幼兒期是兒童想象力最為活躍的時期。向兒童提供豐富的刺激是激發兒童想象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另外,兒童常常會因為缺乏足夠的經驗和素材而不能展開充分的想象。因此,家長既要通過帶領孩子多出去見聞,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作為表象素材,又要通過為孩子講述繪本、鼓勵孩子的手工繪畫等想象性活動激發孩子的想象。
幼兒期言語發展的重點是口語發展,幼兒期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兒童能夠基本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口語詞匯和句型,實現和成人的自由交談。因此,家長必須積極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言語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為了讓孩子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和任務,家長在孩子的入學準備中,要幫助孩子準備的不是知識、識字量、計算量,而是通過游戲、共讀、見聞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興趣和習慣。孩子是一株小草,需要家長的細心灌溉,等待它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