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對超國家議題的國內化推動
——以“全球契約”的中國化推動為例

2020-01-08 21:42:43
太平洋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信息

王 敏

(1.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100732)

隨著全球化日益深入,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由于歷史地位上升,中國與聯合國的良性互動有力地促進著全球治理。進入信息時代后,傳播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傳播越來越成為提升全球意識、推動全球議題,從而促成全球行動、完善全球治理的有效手段。那么,聯合國這個在全球治理中起關鍵作用的國際組織是如何利用信息傳播手段來推動全球議題的?聯合國為推動全球議題而專門建立的信息傳播系統,作用如何?這直接關系到全球行動與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審視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作為傳播主體對全球議題的推動作用,拓展對聯合國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對其推動作用做出學術視角和中國視角的評價;另一方面,可以為中國參與聯合國全球議題傳播,提升中國在相關議題傳播過程中的話語權提供參考性的研究成果。

一、既有研究述評

早在聯合國創建初始,就受到來自不同學科學者們的關注,將聯合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如今,“聯合國研究”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除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這一主要職能外,促進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不同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以及保障人權等,都在聯合國機構的職能范圍之內。因此,“聯合國研究”包括對聯合國各機構及其在不同領域作用的研究,具有多學科、多領域及跨學科和跨領域的特點。(1)孟文婷:“中國聯合國研究的現狀與前景——李東燕研究員訪談”,《國際政治研究》,2017年第3期,第144-160頁。

聯合國信息傳播研究跨越傳播學和國際關系學兩大學科,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聯合國的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聯合國全球議題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但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其更具實質性、具體性的工作通常更受關注。例如,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大會以及負責維和行動的專門機構,在解決沖突與維持和平方面的作用;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裁軍審議委員會、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組織,在武器控制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問題上的作用;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等組織在與沖突相關的人道主義救援事務,特別是難民救助問題上的作用;聯合國的“毒品控制和犯罪預防辦公室”在打擊跨國犯罪問題上的作用。而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的作用則往往被忽視或弱化,沒有被納入聯合國各組織方案和項目的主流,未被視為方案或項目的正式組成部分,往往作為最后才采取的宣傳措施。(2)“聯合國系統內的公共信息和傳播政策和做法”,文件號GE.15-17264,聯合檢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在一些國家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人們對聯合國以及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推動全球議題的能力存有懷疑。(3)Andrew Dugan and Nathan Wendt:“Solid Majority of Americans Say UN Doing a Poor Job,” Gallup,February 25, 2014,http://www.gallup.com/poll/167576/solid-majority-americans-say-doing-poor- job.aspx.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它不僅具有闡明聯合國大家庭目標、價值觀和挑戰的職能,還有重申聯合國系統和組織的重要性,強化其公信力、形象、聲譽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推動全球議題、動員全球行為體、增強全球共識、提升全球意識等方面的作用。

回顧關于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的現有研究發現,有學者針對其特定部門進行了一些專門的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獲得知識方便快捷、言論自由”的指導方針下,重視信息傳播技術,利用互聯網、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技術和方法取代原有的信息傳播方法,為消除國際傳播中的不平等現象做出了諸多努力。(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介——使命與任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http://www.unesco.org/new/zh/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全民信息計劃(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簡稱IFAP),致力于把IFAP打造成一個“有助于減小數字鴻溝的實現反饋和行動的平臺”,建立一個“全球公正平等信息傳播體系”(5)“全民信息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http://www.unesco.org/new/en/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intergovernmental-program-mes/information-for-all-programme-ifap/priorities/information-ethics/,訪問時間:2020年2月21日。。學者劉楊指出,通過IFAP戰略,更多的發展中國家逐步走出國際傳播體系的邊緣地帶,走進中心區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到他們的聲音。然而,盡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一些強大的發達國家迄今為止仍掌握著國際傳播體系的話語權。(6)劉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與‘全球公正平等信息傳播體系’”《東南傳播》,2008年第5期,第24-25頁。

還有學者針對聯合國官方微博、官方網站、等特定傳播渠道進行了專門研究。據聯合國統計數據,聯合國在新浪網的官方微博已有超過 1 013 萬名關注者。(7)新浪網,聯合國官方微博,截止2020年1月1日數據。清華大學的史安斌在《社交媒體時代全球傳播的理想模式探究——基于聯合國“微傳播”的個案分析》一文中,用“語義網絡分析”,以聯合國官方微博對“死刑”的態度為案例評價其在人權議題上的表現,認為聯合國微傳播的現實表現距離全球傳播的理想有很大差距。(8)史安斌:“社交媒體時代全球傳播的理想模式探究——基于聯合國‘微傳播’的個案分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第67-76頁。再如,王國華、熊偉強等認為,聯合國官微關注重點與熱點時事的關聯性強,粉絲評論的衍生效應明顯,與粉絲評論存在較大的態度反差,友好互動會引發反向認知并造成刻板印象。(9)王國華、熊偉強、王雅蕾、謝宏:“聯合國涉華‘微傳播’的輿論傾向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情報雜志》,2013年第12期,第6-8頁。學者雪松指出,聯合國官方網站在全面公平對待六種正式語文上雖然進展緩慢,但在關鍵新聞領域實現了完全或近乎完全的同等地位。(10)雪松:“聯合國網站”,《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6年第8期,第62-64頁。

除了研究聯合國個別機構或個別傳播渠道的信息傳播之外,研究者們還展開針對具體議題的信息傳播探討。例如,高杉的《聯合國非殖民化戰略傳播研究》(11)參見高杉:《聯合國非殖民化戰略傳播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學位論文,2018年。以及莉莎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傳播研究》(12)參見莉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傳播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學位論文,2018年。兩篇文章,分別從可持續發展議題和非殖民化議題進行聯合國信息傳播戰略研究。

學者們已經針對聯合國整個信息傳播系統展開研究,包括傳播途徑、傳播戰略、傳播效果等。學者劉宏等指出,從組織傳播角度分析,聯合國信息傳播分兩種途徑即項目傳播和媒體傳播,二者界限明顯,相互合作和補充。(13)劉宏、孟昭瑞:“聯合國信息傳播的兩種途徑”,《青年記者》,2016年第4期,第49-51頁。在聯合國信息傳播的戰略上,有學者分析了聯合國信息傳播機構內不同部門的職能和分工。其中,戰略傳播司為聯合國制定優先議題的聯絡策略并發起全球運動,促進聯合國重要事務的推廣,管理63個聯合國新聞中心和世界各地的辦事處;新聞和媒體司為聯合國的優先事項和活動制作并發布新聞和信息,與媒體機構和特定受眾建立伙伴關系,幫助和支持記者和新聞機構報道聯合國的工作;外聯司聯系和教導世界各地的人們和社區支持聯合國的宗旨和活動。(14)王子珍:“聯合國新聞部的主要任務”,《國際新聞界》,1998年第1期,第80頁。在傳播效果上,學者劉宏認為,聯合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組織,雖組織系統復雜、分支機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但建立了統一、協調有序的傳播戰略,并通過龐大而嚴謹的組織架構、有效地向公眾傳播了聯合國的宗旨和信息,讓公眾更加了解聯合國的目標和工作,并動員全球公眾廣泛參與到傳播中。(15)同⑥。戴湛軒認為,聯合國的職能隨著全球傳播與擴展活動,在關系到人類和平與發展的諸多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聯合國的行動使得全球性的人類共識意識在提升,聯合國的國際傳播活動為多種緊迫的全球議題的解決提供了渠道和途徑。聯合國的全球傳播行動重視與民間社會的合作,同時全球性的民間社會領域事務離不開聯合國全球傳播與推廣。(16)戴湛軒:“聯合國文化傳播的行動影響”,《財訊》,2017年第3期,第143頁。高杉則認為,雖然聯合國信息系統的全球傳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許多問題,促進新聞自由流通以及在更廣泛、更均衡傳播新聞的基礎上,建立公正、有效的全球新聞傳播秩序是其未來應努力的方向。(17)高杉:“概述聯合國全球傳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傳播力研究》,2017年第4期,第21頁。

綜上所述,學者們對聯合國信息傳播的途徑、戰略、效果等展開了廣泛的探討,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啟發。但已有研究存在兩點不足。其一,在研究視角上,現有研究大多采用單一學科視角,不能全面揭示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兼具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的復合性特征。其二,在研究切入點上,現有研究的切入點大多把聯合國作為推動全球議題的平臺或渠道,在強調其作為平臺的重要性的同時,忽略了其本身作為傳播主體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作為傳播主體的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推動全球議題的作用到底如何?有何獨特性或代表性?這正是本研究考察的核心問題。本文以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對超國家議題的推動為切入點,以全球契約的中國化推動為案例,嘗試結合全球傳播要素以及全球治理要素,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分析框架:建構主義最基本的命題系現實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即現實不是獨立于人類自身之外的客觀,而是在各個集體、社群和文化之間的互動過程中構建起來的,這種互動就是傳播。(18)袁政:“傳播成就現實——建構主義傳播觀與中觀哲學的呼應”,《東南傳播》,2008年第5期,第97頁。聯合國信息傳統系統通過推動全球議題這一過程與全球受眾(包括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商業團體、市民社會等)產生全球范圍內的互動,即全球傳播,從而發揮作用,建構全球治理的現實。為此,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與案例分析結合的綜合分析法,試圖從不同方面考察觀察對象,以期作出更充分的評價。

本文將從以下方面論述聯合國在推動超國家議題中的作用:首先,論述推動超國家議題的難點,聯合國對此采取的應對原則。其次,在此基礎上,闡述與其他超國家議題推動者相比較,聯合國獨特的屬性優勢和組織優勢,其專門設立的傳播機構機制——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是核心的推動力量。最后,以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中國化推動為案例,展示聯合國如何通過架構、移植和榜樣激勵等機制來積極建構,從而把一個超國家議題成功地進行國內化推動,

二、推動超國家議題的難點及聯合國的應對

超國家議題的國內化推動面臨三大難點:信息主權屏障讓超國家議題難以進入主權國家;逆全球化思潮使超國家議題難以得到重視;文化折扣讓超國家議題難以理解。聯合國在推動超國家議題時,發揮了其獨特的政治和組織優勢,秉持三大原則來應對三大難點:堅決保障和維護國家信息主權安全;堅持倡導多邊主張、積極引導全球化方向;運用全球本土化戰略減少文化折扣。

2.1 超國家議題國內化推動的難點

超國家(supranational)即超越主權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屬性,是構成現代國際關系的基石,指國家在國際法內擁有的處理自己內外事務的權力,對內具有最高的統治權,對外具有獨立權。(19)邵津著:《國際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頁。“超國家議題”指超越主權國家的議題。這類議題涉及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指議題超越主權國家邊界,包括有形疆界與無形疆界,具有超國家性,與國內議題相對而言,例如全球契約、反對種族主義、禁止化學武器等;第二層次,指議題超越人類社會,在主權國家之上,涉及整個地球的存在狀態,例如氣候變化、和平利用外太空等。

而超國家議題的國內化推動面臨三大難點:信息主權屏障讓超國家議題難以進入主權國家;逆全球化思潮讓超國家議題難以得到重視;文化折扣讓超國家議題難以理解。

第一,信息主權屏障讓超國家議題難以進入主權國家。信息主權是信息時代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指一個國家對本國信息傳播系統和信息傳播內容進行自主管理的權利,包括對本國信息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權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確立本國信息生產、加工、儲存、流通和傳播體制的權利;對本國信息的輸出和外部信息的輸入進行管理和監控的權利。(20)楊澤偉著:《國際法析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47頁。以上信息主權內容中提到的外部信息就包括國際組織推動的各類超國家議題。雖然全球傳播的技術飛躍模糊了國內信息與國外信息的邊界,傳統的國家主權概念受到沖擊,但這并不代表全球化信息傳播能夠完全銷蝕國家信息主權的疆界。戍守信息邊疆是主權國家維護信息主權天經地義的要務。(21)[美]D.赫爾德、[美]J.羅西瑙著:《國將不國:西方著名學者論全球化與國家主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 165頁。作為外部信息的超國家議題若要輸入主權國家,遇到的第一道屏障就是國家信息主權屏障,這道屏障保障國家信息主權不受侵犯。所以當國際組織向主權國家輸入超國家議題時,尊重國家信息主權是前提。

第二,逆全球化思潮讓超國家議題難以得到重視。全球化為世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但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并非全球化造成的。然而,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不僅阻礙生產要素的全球性流動,更導致國際交流產生隔閡。近年來,英國“脫歐”、貿易保護主義增強、極端政治勢力抬頭等事件就是逆全球化突出表現。逆全球化思潮夾雜著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排外主義,一并成為掣肘全球議題國內化推動的主要障礙之一。雖然現在逆全球化暗流難阻全球化大勢,但是民眾對全球一體化的信心受挫,導致超國家議題在各國國內推動時受到種種冷落、質疑甚至排斥。超國家議題的國內化推動有賴于全球意識的建立,強調世界聯盟。然而,某些國家片面追求唯國家主義,以鄰為壑,忽視其他國家的利益,導致全球聯盟成為空談。超國家議題在此種情境下開展國內化推動舉步維艱。

第三,文化折扣讓超國家議題難以理解。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是指由于價值觀、世界觀、社會環境和歷史文化上存在的差異,媒介消費者難以理解或接受跨國文化產品,導致其價值降低和折損。(22)Colin Hoskins and Rolf Mirus, 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998, pp.499-504.此理論最早由加拿大學者考林·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和米盧斯(Rolf Mirus)提出,起初僅用于電影產業的受眾分析。他們在分析全球受眾對好萊塢產品接受情況時發現,文化結構差異是文化折扣產生的主要因素。(23)Francis L.F.Lee, “Cultural Discount and Cross-culture Predictability: Examining the Box Office Performance of American Movie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006, Vol.19, No.4, pp.259-278.隨著研究的深入,文化折扣理論被應用到更廣泛的全球傳播領域,用來分析因文化習俗、社會制度、民族信仰、語言符碼、意識形態等差異影響受眾對信息接受和文化認同的程度,進而影響全球傳播效果。如何降低文化折扣,使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受眾實現信息共享進而意義共享,成為超國家議題國內化推動需要逾越的屏障之一。當聯合國推動的超國家議題與本地受眾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等產生不協調時,可能會出現漠視甚至抵制。同時,受眾具有特定的審美偏好和預期,符合預期就引發興趣,否則就很難被接受或理解。文化折扣低的超國家議題更容易被本地受眾所接受,而文化折扣高的超國家議題則很難被本地受眾理解。

2.2 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秉持的原則

聯合國在推動超國家議題時,堅決保障和維護國家信息主權安全,堅持倡導多邊主張、積極引導全球化方向,運用全球本土化戰略減少文化折扣,以此來克服超國家議題國內化推動的三大難點。

第一,堅決保障和維護國家信息主權安全。聯合國以維護國家主權為宗旨,是實現維護國家主權的最重要機構。信息主權作為主權在信息時代的新發展,以聯合國為主要的權利場。(24)Joseph P. Liu,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in Internet Coordination: A domain Name Case Study,” Indiana Law Journal, 1999, Vol.74, No.2, p.87.其一,聯合國保障國家信息主權。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信息的即時流動,信息資源涉及國家的主權,關鍵信息資源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信息技術實力的不均衡導致信息主權的實現需要國際組織的平衡、協調與保障,只有聯合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信息主權的獨立和平等。其二,聯合國維護國家信息主權。信息主權屬于國家主權范疇,侵犯國家信息主權就是侵犯國家主權。現有國際機構中,聯合國安理會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因此,信息主權的維護離不開聯合國。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時秉持國家信息主權至上原則,能夠獲得國家的信賴,對其卸下心理防御和戒備。

第二,堅持倡導多邊主張、積極引導全球化方向。聯合國既是全球化的產物,又是全球化向正確方向前行的引導者。聯合國作為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最有資格充當全球化的引路人。(25)賈烈英:“全球化的邏輯與聯合國的作用”,《區域與全球發展》,2018年第1期,第95頁。因為其極高的合法性,聯合國適合做大國協調的平臺,主權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的紐帶以及國際規范推動者。和平、發展與人權都是全球化的正能量,是聯合國孜孜以求的目標。雖然存在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聯合國在許多全球性問題上仍功不可沒:包括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國際論壇和談判的場所;管理和組織協調國際事務,合理分配國際資源;為世界定規則、議程,組織和推動國際立法等。可以說,聯合國體現的多邊主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發展和人權的最佳方式。(26)錢文榮:“聯合國應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和平與發展》,2015年第3期,第83頁。

聯合國的創立源于一種共識,即全球團結合作框架對于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重演至關重要。聯合國的存在有效回應了多邊主義價值懷疑者的挑戰。針對逆全球化現象,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而全球性解決方案只能通過多邊框架來實施。”(27)馬建國:“專訪:‘中國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新華網,2018年4月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4/08/c_1122649038.htm。超國家議題往往涉及不止一個國家或地區,聯合國在推動議題時始終運用全球邏輯,堅持多邊原則,摒棄單邊思維,努力樹立全球命運共同體意識。

第三,運用全球本土化戰略減少文化折扣。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全球議題時秉持“全球本土化”戰略,將全球與本土相結合,普遍性與特殊性融合,既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又體現本土文化特色。根據超國家議題推動所在地的特征,因地制宜,將議題進行本地化加工,以滿足接受國受眾的解讀偏好。全球本土化戰略是推動超國家議題本土化最有效的方式。

超國家議題的國內化推動可能出現三種結果:抵制、接受(社會化)、部分接受(本土化)。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對超國家議題徹底抵制勢必不是一個最優選項,這樣做會造成國家被整個國際體系拒之門外,影響國家自身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改良。更多情況下,超國家議題在全球傳播會產生兩種結果:社會化或本土化。社會化指國家行為體能完全接受超國家議題所倡導的理念,甚至內化為規范;本土化指通過構架、移植等積極建構,使外來觀念和本國觀念達成一致,(28)Amitav Acharya, “How Ideas Spread: Whose Norms Matter? Norm Loc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sian Region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8, No.2, 2004, p.245.從而使國家行為體部分地接受超國家議題,產生融合了部分超國家議題特征和部分國內議題特征的變異體。超國家議題朝著本土化的方向推動是更現實、更有效的選擇。本土化的超國家議題是全球智慧和本土智慧的結晶,更能被本土受眾所接受,避免出現全盤接受或一概拒絕的局面。這種變異的超國家議題形式,在某一地區如果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促進地方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那么它有可能作為一種新模式反向輸入國際體系中,帶來議題進化。

2.3 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的獨特優勢

聯合國具有推動超國家議題的獨特優勢,獨有的代表性、權威性、包容性與前瞻性使其成為最適合推動超國家議題的倡導者。而為傳播全球議題、培養公眾全球意識,聯合國專門建立了一套信息傳播系統,形成了穩定成熟的運行機制,這也是其推動全球議題的傳播主體。

(1)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的特性與優勢

在全球性組織中,聯合國所具有的政治屬性與組織特征,使其在推動超國家議題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第一,聯合國具有職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聯合國的會員構成覆蓋全球幾乎所有國家,不分地域、種族、民族、宗教信仰、大小和強弱。聯合國的職能無所不包,其推動的議題不囿于某個專門領域或特定區域,幾乎覆蓋全球各類議題。聯合國與眾多區域組織、次區域組織、跨區域組織、全球性組織、國際專門組織、民間組織、商業部門、企業私營部門之間建立了緊密聯系,形成了穩定的全球伙伴關系,是當今世界與其他行為體聯系最廣泛、最全面的國際組織。由于全球議題的綜合性、突發性、擴散性、持續性等特點,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際組織或集團更適合推動全球議題,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這樣的特性讓聯合國對許多超國家議題的推動獲得了全球關注,包括種族歧視、酷刑和失蹤、兒童權利、文盲、難民問題以及文化遺產等。

第二,聯合國具有權威性與國際合法性。聯合國的權威性和國際合法性源于其全球最廣泛的代表性。聯合國大會的一國一票制賦予所有會員國平等的代表權,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享有代表權,甚至有擔任大會主席和安理會主席職位的機會,這是其他任何機構所不具備的。聯合國是享有最高國際合法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憲章》是現代國際法最重要的淵源,是世界各國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原則。聯合國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合法使用武力這一權力的國際組織,只有聯合國授權后,使用武力才是合法的。通過合法權威、授予性權威、道義性權威及專家權威這四個權威來源,聯合國能夠使用廣泛和制度性的資源來使得其他行為體遵從它。聯合國能夠給予全球議題合法性,比如發展援助、深海和外層空間等“人類共同遺產”以及殖民主義等議題。對于一些在特定的國際爭端和危機中達成的妥協方案,聯合國也能賦予其合法性。(29)[英]亞當·羅伯茨、[美]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第13頁。

第三,聯合國具有包容性與多元性。其一,聯合國具有會員國資格的包容性。聯合國會員國不受文化、宗教、種族、國家以及意識形態條件限制。其二,聯合國構建的話語體系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聯合國試圖代表不同文化、宗族、國家,善于謀求各國在倫理道德、價值觀及情感上的“最大公約數”。其借助人類共通的表達方式,提供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貼近不同受眾的文化背景,增強富有親和力的分享感。聯合國推動全球議題時,其構建的話語體系能夠超越某個國家或民族的個體情緒,關注人類共同命運的廣度,最大程度爭取國際認同。其三,聯合國的功能不局限于具體領域,涵蓋范圍不固定于具體區域,代表利益不限于少數集團,因此成為討論、推動、解決全球議題的主要平臺。

第四,聯合國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成立75年以來,聯合國根據國際社會的變化,在多個領域不斷提出新的全球議題,這是它對全球治理做貢獻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涉及預防性外交、維持和平行動、裁軍與發展、法治代替沖突、人類安全、公平的國際經濟關系、發展目標、國家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等。這些新的全球議題不僅促進了聯合國自身事業的發展,而且對國際社會和會員國的政策制定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一些具有開創性的全球議題經過時間的驗證,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思想,甚至上升為聯合國及其成員國的政策或行動。

(2)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的傳播機構: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

聯合國是最被關注、最被看好的全球治理多邊行為體之一。因為它最具全球性、代表性以及合法性,是最合適協調各行為體采取共同行動的平臺。要解決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的共同行動,而共同行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全球性的共識。為此,聯合國專門建立了一套信息傳播系統,并以傳播全球議題、培養公眾全球意識為己任。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是一套龐大、復雜的信息傳播機器和機制。在聯合國本部,由隸屬聯合國秘書處的全球傳播部完成;在聯合國本部之外,則由包括63個下屬分支組成聯合國全球信息網絡,以及遍布全球的聯合國系統各機構的代表處進行傳播。(30)“全球傳播部”,聯合國官網,https://www.un.org/zh/sections/departments/department-global-communications/about-us/index.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9日。這些機構共同組成的信息傳播系統是聯合國推動超國家議題的主體。聯合國全球傳播部(Department of Global Communication),即原聯合國新聞部,是聯合國系統中負責公共信息和傳播的最大實體,負責整個聯合國信息的傳播。(31)“聯合國大會第13(I)號決議”,聯合國官網,1946年6月21日,https://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13(I)。聯合國全球傳播部的使命是,“向公眾提供準確、公正、全面、平衡、連貫、及時和相關的信息,從戰略角度宣傳聯合國的各項活動,實現最大的透明度和對公眾產生最大的影響,以便加強對本組織活動的國際支持”。(32)聯合國內部監督事務廳2011年報告:“審查秘書處的新聞職能的組織框架”,文件號(A/66/180),2011年7月25日,https://www.un.org/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A/66/180&Lang=E。全球傳播部下設四個部門:戰略傳播司、新聞和媒體司、外聯司及秘書長發言人辦公室。各司下設多個處、科等,分管聯合國議題的戰略傳播業務,主要通過廣播、電視、出版物、網絡等信息渠道培養公眾的全球意識,增進他們對聯合國工作的理解。(33)同①。隸屬聯大的新聞委員會負責監督全球傳播部的工作,并提供政策、方案和活動的指導。(34)“聯合國大會第34/182號決議”,聯合國官網,1979年12月18日,https://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34/182。

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全球議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穩定的傳播機制。聯合國信息傳播機制主要分為對內和對外兩種機制:對內以信息聯動和互助為傳播機制,對外以機構主導外在輔助為傳播機制,這兩種機制針對不同的內容展開,相互補充,形成了聯合國信息傳播機制中的重要內容。為確保這兩種機制的順利開展,聯合國信息傳播的主要機制衍生了一系列輔助機制,以促進這兩種機制的順利實施。(35)“聯合國系統內的公共信息和傳播政策和做法”,文件號GE.15-17264,聯合檢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互助協調機制保證信息傳播的一致性,監督機制保證信息傳播的公正性,多種語文機制體現信息傳播的包容性,秘書長發言人機制促進信息傳播的公開化,非傳播人員參與培訓機制開辟信息傳播新渠道,外媒輔助機制擴大信息傳播范圍。

三、案例解析:“全球契約”的中國化推動

“全球契約”是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向全球各地推動的超國家議題之一。2000年,聯合國首倡全球契約,經過20年的持續推動,全球契約贏得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的認同。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中國化推動成果尤為豐碩。根據全球契約的統計數據,加入全球契約的中國企業和組織在規模數量上位居亞洲第二,(36)根據聯合國全球契約網站統計數據,https://www.unglobalcompact.org/,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成為全球契約在世界范圍內最大、最重要的網絡之一。以“全球行動、本土參與”為戰略,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通過積極建構,將全球契約這個超國家議題進行中國化推動,實現了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知識共享與價值共享,中國企業逐漸以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價值和原則來規范自身。

3.1 解鎖議題:“全球契約”的內容和性質

針對剝削、收入不平等、腐敗、性別歧視等阻礙可持續發展的行為,一項號召全球企業和組織共同遵循的準則應運而生,即全球契約(Global Compact)。1995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在社會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首次提出全球契約設想。2000年,全球契約正式啟動。全球契約號召全球各公司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及反貪污四個方面的十項基本原則。(37)十項原則包括,(1)企業界應支持并尊重國際公認的人權,(2)保證不與踐踏人權者同流合污,(3)企業界應支持結社自由及切實承認集體談判權,(4)消除一切形式的強迫和強制勞動,(5)切實廢除童工,(6)消除就業和職業方面的歧視,(7)企業界應支持采用預防性方法應付環境挑戰,(8)采取主動行動促進在環境方面更負責任的做法,(9)鼓勵開發和推廣環境友好型技術,(10)企業界應努力反對一切形式腐敗,包括敲詐和賄賂。“聯合國全球契約”,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官網,http://cn.unglobalcompact.org/aboutUs.html@tenitem,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

全球契約是一個典型的超國家議題,具備以下特性。其一,議題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全球契約組織通過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方網絡機構實踐著全球契約,使全球契約原則在世界各地的企業中逐漸主流化。其二,議題具有權威性和合法性。全球契約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倡議,擁有來自聯合國最高層面——聯合國秘書長的支持,享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豐富資料庫。其三,議題具有包容性。全球契約組織是最具包容性的全球網絡,擁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多重利益攸關方組成的強大國際網絡。其四,議題具有前瞻性。全球契約是一項體制創新,是可持續發展和良好企業公民意識的自愿舉措,是基于普遍接受原則的一套價值觀,是公司和其他利益攸關方組成的一個網絡,是一個學習和交流經驗的論壇。全球契約為成員企業提供的是一個框架,即承諾接受契約的十項原則。全球契約組織不具強制性,企業加入或退出完全是自愿行為。

3.2 推動過程:“全球行動、本土參與”

聯合國大會賦予“全球契約”的使命是“在聯合國系統內以及全球企業界倡導聯合國價值觀以及負責任的商業實踐”。(38)“我們的使命”,全球契約組織網站,http://cn.unglobalcompact.org/ourmission.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9日。秉持“全球行動、本土參與”(Act Globally, Engage Locally)原則,全球契約開啟了在中國的國內化推動進程,移植機制、構架機制及榜樣激勵機制是其中主要的運作機制。

(1)移植機制

移植機制(grafting),指把所倡導的超國家議題和該問題領域的既有舊議題相關聯,使之成為既有議題的衍生品,從而使民眾更好地理解、認同、接受,進而推動該議題的制度化。理查德·普賴斯(Richard Price)把移植定義為“通過積極的操縱性勸服與業已形成議題譜系(genealogical heritage)的臨時結合,產生新的規范”。(39)Richard Price, “Reversing the Gun Sights: Transnational Civil Society Targets Land Min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2, No.3, 1998, p.617.

最初,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向中國推動全球契約這個全新的議題時,追本溯源,強調全球契約的理念和原則并非天外來物,其倡導的十項基本原則都來源于既有的全球共識:涉及人權的原則1和原則2源自《世界人權宣言》;涉及勞工標準的原則3、原則4、原則5和原則6源自《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涉及環境的原則7、原則8和原則9源自《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原則》;涉及反貪污的原則10源自《聯合國反腐敗公約》。(40)“全球契約十項原則”,全球契約組織網站,http://cn.unglobalcompact.org/aboutUs.html@tenitem,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通過這種移植,把全球契約議題和既有共識關聯起來,讓公眾對全球契約議題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產生共鳴,進而接受該議題。

另外,中國本身擁有根植企業社會責任的肥沃土壤。“義利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與全球契約的思想內核高度相通。中國古代圣賢講究義利兼濟的義利觀,認為義與利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即“以義主利,以利佐義,合而相成,通為一脈”(41)參見顧憲成:“明故處士景南倪公墓志銘”,蛐蛐涇皋藏稿(卷十七),《四庫全書》影印本(第490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教化人們要“富而好義”,促進“利己”和“利他”的和諧統一,達到普遍公利,實現“富而仁”(42)王榮榮:“論孔子的貧富觀”,《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第143頁。。當全球契約概念的種子落地于中國義利兼濟的土壤,受眾更容易把“全球契約”議題理解為更現代的、更國際化的、更普適化的世界通用版本的“義利觀”。

(2)構架機制

構架機制(framing),指通過聯系本地社會的文化內涵,用不同的表述對超國家議題的內容重新構架,從而引起公眾注意,激勵公眾采取行動。瑪莎·費尼莫(Martha Finnemore)和凱瑟林·辛金克(Kathryn Sikkink)認為,構架是指議題倡導者通過“重新命名、詮釋某一問題,或者采用夸張地戲劇化方式來突出該問題,從而引發公眾對該問題的注意,甚至創造出一個新問題”(43)Martha Finnemore and Kathryn Sikkink,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8, Vol. 52, No.4, p.897.。構架作為一種說服的工具,用來“確定意義,組織經驗,警告他人其利益或身份可能面臨風險,并提出解決的方案”(44)Michael N. Barnett, “Culture,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Change: Israel’s Road to Oslo,”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99, Vol. 5, No.1, p.25.。認知框架是否能夠把超國家議題與本國廣泛認同的大背景聯系起來是該框架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全球契約剛剛在中國開始傳播時,困難重重,很少有中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保護環境。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全球契約議題時,把全球契約放在“全球化帶來的新危機與新挑戰”的大背景下,提出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南北差距、貧富懸殊、資源破壞、環境惡化等出現的嚴重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突出危機影響每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緊密關系企業切身利益,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時任全球契約總干事喬治·科爾(Georg Kell)曾在中國發表主旨演講《應對新挑戰——環境危機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強調環境危機這一新問題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可持續發展的。(45)劉永剛等:“專訪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喬治·科爾,企業社會責任是全球命題”,《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第14期,第41頁。

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企業在國際經濟舞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中國開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通過參加全球契約來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危機,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

(3)榜樣激勵機制

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 Skinner)認為,人的行為由外界環境界定,外界的強化因素可以塑造行為,而榜樣行為就可以視為一種強化因素。當社會組織樹立一位榜樣時,往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容易得到認同和響應。(46)Burrhus F. Skinner, “A Matter of Consequences—Part Three of an Autobiography,” Knopf,1983, p.65.如果有模仿者表現出榜樣的行為并受到認可和獎酬,通過不斷自我激勵和自我強化,模仿榜樣的行為將會反復出現并強化。以榜樣激勵為機制,全球契約樹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最佳企業榜樣和最佳個人榜樣,為模仿者提供參照物,刺激和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加入。

通過“最佳實踐案例”樹立企業榜樣。“全球契約中國網絡”每年舉辦“最佳實踐評選”,(47)“關于推選最佳實踐案例的通知”,全球契約中國網絡網站,http://www.cec-ceda.org.cn/qqqy/more_about.php,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評選活動秉持“符合全球契約精神又具有中國企業特色、兼具社會影響力和推廣價值”的原則,總結全球契約中國成員踐行全球契約的良好經驗。優秀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國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他們在各自的行業或領域發揮帶頭作用,引領中國企業履行全球契約。中國企業實踐案例將抽象的“全球契約”精神具體化,落地為一個個行動。

通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先鋒人物”(SDG Pioneers)(48)“Young People Ar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Unglobalcompact, https://www.unglobalcompact.org/sdgs/sdgpioneers,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樹立個人榜樣。為了提高企業界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度,激發更多切實行動,2016年,聯合國契約組織提出“讓全球性的目標本土化落實”活動,每年從全球會員企業中評選出10位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的青年員工,授予他們“可持續發展目標先鋒人物”稱號,為有意投身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年輕人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通過對全球契約議題的積極建構,使超國家議題與中國本土觀念和實踐盡可能接近,既具有超國家話語的邏輯和結構,又有中國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具體而言,通過移植機制,介紹了什么是“全球契約”,賦予其合法性和權威性,由此開啟議題正式進入中國的大門。通過構架機制,明確了中國企業和全球契約之間休戚與共的緊密關系,由此引起中國企業界對議題應有的高度重視。通過榜樣激勵機制,由先鋒個人和優秀企業示范,帶領中國企業界一起推進全球契約,明確企業如何實現商業利益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贏。

3.3 推動結果:中國對全球契約的發展和進化

中國自古就有關于“義利觀”論述:“兼有愛,交相利”,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聯合國“全球契約”進入中國后,與中國的本土傳統文化、當代經濟社會現實情況以及歷史發展階段相結合,產生了一系列中國版“企業社會責任”成果。(49)劉少華:“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中國發聲”,《華人世界》,2007年第8期,第109頁。

“全球契約”扎根中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全球契約”原則視為嚴肅考量與應對的事務,企業界的態度由內斂轉向外向,部分企業領導人開始向政府游說。一些中國央企主動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以追隨社會責任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政府開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進程。2011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臺《中央企業“十二五”和諧發展戰略實施綱要》(50)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十二五’和諧發展戰略實施綱要》的通知”,2011年10月8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2676143/content.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9日。,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升至戰略的高度,為中央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工作提供了總體指導和頂層設計。201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中國社會責任領域第一份國家層面的標準性文件,即“社會責任系列國家標準”(51)參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編著:《社會責任指南》,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年版。,該標準的發布統一了中國國內對社會責任的不同理解,為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系統指導,提升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水平。此外,一些民間組織、行業領域、地方政府也制訂了相關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這些本土化成果既是對全球契約在中國的呼應,更是對全球契約的發展和進化。

四、結 論

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超國家議題方面優勢明顯,成果顯著,作用突出,是主導力量與核心力量。從政治屬性來講,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獨有的代表性、權威性、包容性與前瞻性使其成為最適合推動超國家議題的倡導者。從傳播屬性講,聯合國專門建立了一套信息傳播系統來承擔推動全球議題的使命,這套系統的機構設立完善、職能分工明確、運行機制成熟,為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推動超國家議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雖然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超國家議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該系統的主動性不夠,其職能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聯合國大會決議強調應將信息傳播工作置于聯合國戰略管理的核心位置,但是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的工作人員往往將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視為“反應性的,而非主動性的”,這使得其傳播職能受到很大局限,更多時候成為一種例行的、終端的、技術性的職能。(52)“聯合國系統內的公共信息和傳播政策和做法”,文件號GE.15-17264,聯合檢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訪問時間:2019年3月25日。

唯有不斷改進才能更好地執行任務,承擔使命。當下,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的工作處于不斷地調整和變革當中,2019年3月,聯合國“新聞部”改名為“全球傳播部”。該部以此為新起點,在與聯合國成員國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新的工作方向,把握時代脈搏和國際需求,通過更有效的傳播渠道和更積極的工作模式,及時廣泛傳遞聯合國的聲音,推動全球議題,凝聚國際共識。

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推動全球議題具有兩個時代意義。一是傳播學意義,通過推動全球議題來推動全球傳播,突破國際傳播,成為踐行全球傳播的先行者、垂范者。二是政治學意義,以推動全球議題為抓手來推動全球治理,為聯合國開展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隨著中國歷史地位的上升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深入,中國的影響和作用舉足輕重,中國議題與全球議題的交織點越來越多。(53)石晨霞:“全球治理機制的發展與中國的參與”,《太平洋學報》,2014年第1期,第26頁。中國應積極參與信息傳播系統的改革,提出建設性建議,使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在推動全球議題方面發揮更公平、公正、平衡的作用,成為促進全球治理的積極力量。聯合國信息傳播系統對超國家議題的推動是一項宏大而深刻的討論,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全球問題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需要后續研究者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細化,以期得到更具有針對性的理論和經驗,更加有力、有益、有效地推動超國家議題,完善全球治理。

猜你喜歡
信息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超市
大眾創業(2009年10期)2009-10-08 04:52:00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信息
建筑創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色综合五月|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成人18免费|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色噜噜中文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黄色a一级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免费aa毛片|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5555国产在线观看|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区免费| 日韩视频福利| 亚洲青涩在线| swag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热久久国产|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日本久久网站|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国产视频a|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日韩二区三区无|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精品|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18p|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中文字幕1区2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最黄视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婷婷六月在线| 88av在线| 91色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中国毛片网| 亚洲动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