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軍,林曉波
江蘇省睢寧縣中醫院,江蘇 徐州 221200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醫院的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也逐漸向更為科學、有效的模式轉變。本次研究對我院在職的90名護理人員進行分組對比,旨在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職的90名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6例,女39例,年齡23-44歲,均數(26.88±1.24)歲;實驗組男4例,女41例,年齡24-45歲,均數(27.30±1.36)歲。兩組護理人員基本資料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按照常規程序評估、診斷及評價護理人員的工作。實驗組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對每個護理人員的性格特點進行評估,結合護理人員實際情況進行工作分配,可根據每位護理人員的意愿進行排班。另外,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高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計劃,去除傳統觀念,推陳出新,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積極落實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②在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問題,因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煩躁等各種心理問題,故有必要定期給予護理人員心理干預,以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③由于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比較大,日夜倒班使得護理人員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因此醫院領導可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展相關素質拓展訓練,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增加護理團隊的凝聚力。④醫院護理部可通過微信平臺、投信箱以及問卷調查等形式聽取護理人員的心聲,采納護理人員的建議和意見,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每年表彰先進個人和科室,樹立優秀標桿,建立護理人員的職業自豪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得分、護理差錯評分及護理操作準確評分。同時,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對自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 21.0處理,設定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人員相關指標評分對比 實驗組護理質量得分及護理操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差錯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相關指標評分對比(Mean±SD,分)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人員對自身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以往,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多注重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及服務態度的要求,缺乏人文關懷思想,因此不利于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及積極性的提高,造成護理管理工作效率低下[1]。鑒于此,有學者提出[2],在醫院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效果確切,能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對自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人性化護理管理主要圍繞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對護理人員的性格特點、個人喜好、生活習慣進行針對性評估,盡可能的了解護理人員的個體需求,然后對其開展具有個性化的培訓,從而讓護理人員提高知識的掌握率,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主動性。并且,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改善了其不良情緒,從而保證了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將人性化管理模式應用在醫院的護理管理中,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以及對自身的護理滿意度,還能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