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李橋中心衛生院,甘肅 張掖 734103
我國的流行病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在32%-33%之間,每十個人中,就有超過三個人患有高血壓,如此龐大的數量,光依靠大型醫院來進行治療和管理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越來越迫切地需要基本組織對高血壓患者有一個系統化的管理[1,2]。社區衛生服務站就是基層的衛生系統,要將對社區衛生的管理和促進作用發揮出來,本研究就將162名高血壓的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和不采用基層規范化管理,來探討應用基層規范化管理對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期間,選取162名高血壓的患者,這162名高血壓的患者都來自經濟文化和生活水平對比無差異的同一個地區的兩個社區,每個社區選取81名高血壓患者為本次研究的研究資料,一個社區接受高血壓的基層規范化管理故歸為實驗組,另一個社區未接受高血壓的基層規范化管理故歸為對照組;1實驗組的81名患者的年齡在47-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23歲,對照組的81名患者的年齡在48-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15歲;162名患者的以往病情材料均表示被診斷為高血壓;對比兩個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其他資料,差異不具有可比性,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的社區的81名高血壓患者接受高血壓的基層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為:在社區居委會和其他部門的幫助下,為實驗組的81名高血壓患者組織健康知識講座,講座的內容包括高血壓的基本疾病知識和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講座每個季度一次,請高血壓領域的專家進行講授;為患者發放生動形象的宣傳手冊,內容涵蓋較為詳細的高血壓相關的知識,同時制作一些宣傳小視頻,鼓勵大家觀看;在社區醫院設立咨詢臺,為患者提供咨詢和血壓的測量[3]。對照組的社區的81名高血壓患者則未接受高血壓的基層規范化管理。
1.3 觀察指標 一年后,觀察兩個社區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n, %)
實驗組的81名患者中,有74名患者的血壓控制在較為理想的范圍內,有5名的血壓控制不穩定,有2名患者因高血壓水平控制較差而住院治療;對照組的81名患者中,有61名患者的血壓控制在較為理想的范圍內,有11名的血壓控制不穩定,有8名在一年間住過一次及一次以上醫院,有1名去世,可見實驗組的血壓控制水平較對照組的優,P<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并發癥方面,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實驗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目前隨著高血壓患者的增多,由于高血壓所引起的疾病的患者也隨之增多,高血壓猶如人體的一顆炸彈,時刻威脅著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血壓水平控制不好,就容易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腦卒中、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由于高血壓患者群體龐大,因此,基層衛生組織或機構應當發揮作用,對其進行干預,幫助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避免其他更加嚴重的與高血壓有關的疾病發生[4]。本文中接受基層規范化管理的社區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較未接受基層規范化管理社區的患者的血壓控制得好,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未接受基層規范化管理的社區的低。
綜上所述,基層規范化管理對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是積極的,能幫助患者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同時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應大力提倡基層的規范化管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