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瑞
公主嶺市中心醫院,吉林 公主嶺 136100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的常見子宮良性腫瘤,這種病癥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對女性的生活質量會造成極大的影響[1]。隨著近年來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宮肌瘤患者對于現代醫療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在完成手術時能夠保留子宮,避免出現子宮切除的不良結局。雖然腹腔鏡微創手術方案能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術效果,并保留患者的子宮,但患者的手術操作難度較大,并且術中出血量較多,患者在術后可能形成血腫,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機體損傷[2]。故而需要做好患者的術中止血,這樣能保證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探究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垂體后葉素對患者進行止血的效果,分析臨床可用性,將方法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實驗時間段設置為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該時間段內對我院數據庫進行資料統計,錄入其中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均分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28。對照組中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15:13=53.57%:46.43%),患者的年齡信息區間介于23-74(46.7±3.5)歲;實驗組中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14:14=50.00%:50.00%),患者的年齡信息區間介于26-77(47.3±4.2)歲。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關器質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實驗中各項操作以及后續隨訪,詢問患者相關病史以及基本資料后,確認患者可配合本次實驗開展,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時均選擇常規,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直接在肌瘤周邊子宮肌層注入縮宮素20 U。對照組患者在注射縮宮素的基礎上,加用垂體后葉素進行治療止血,用藥量為6 U,將垂體后葉素與0.9%氯化鈉注射液8 mL進行混合后,直接注射于患者周邊子宮肌層。
1.3 評價標準 對所有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血腫發生率進行記錄分析患者的手術時間,探究組間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實驗數據選擇SPSS 22.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統計操作由同組檢驗人員開展,計量資料(年齡、手術指標)選擇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血腫形成率)選擇χ2值進行檢驗,以P<0.05作為數據差異界限,說明統計學差異存在。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相較對照組明顯更低,同時實驗組患者中僅有2(7.14%)例患者出現術后血腫,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1(39.29%)例,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十分常見的良性腫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在逐漸重視自身的子宮生理功能并在手術前提出了保留器官的需求,所以在目前臨床研究中,逐漸拋棄了傳統的子宮切除手術,逐漸將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治療中[3]。而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發現需要保證患者的止血效果,這樣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有積極意義。垂體后葉素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激素類型,這種藥物能夠使血管平滑肌和子宮平滑肌劇烈收縮,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同時這種藥物的半衰期較短,維持生物學作用時間僅有20分鐘,能夠降低對患者機體功能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時,患者應用垂體后葉素配合縮宮素,其止血效果優于單純應用縮宮素,對于患者的康復來說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