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華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 泰州 225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醫學上一種比較常見的肺部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該疾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由于慢阻肺在癥狀表現上不夠典型,許多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慢慢發展為呼吸衰竭,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會造成患者死亡[2]。因此,本次研究為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提供無創通氣治療,治療效果良好,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將其劃分為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5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12,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8.04±4.52)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4:11,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7.82±4.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治療內容具體包括酸堿平衡、營養支持、祛痰、補液、吸氧治療等。全程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根據監測結果有針對性地調節治療方案。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無創通氣治療,所使用的治療儀器為Weinmann無創呼吸機,采用S/T通氣模式。吸氣壓初始為10-12 cm H2O,視患者病情變化可適當增加到16-22 cm H2O;呼氣壓初始為3-4 cm H2O,視患者病情變化可適當增加到4-6 cm H2O。每日進行2-4次治療,每次治療時間為3-4小時。
1.3 觀察指標 調查兩組患者在體征指標、氣血指標以及預后指標等方面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3.0分析計數資料(χ2)和計量資料(t),分別表示為(n, %)和(Mean±SD),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體征指標、氣血指標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體征指標、氣血指標對比結果(Mean±SD)
2.2 預后指標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指標對比結果(Mean±SD)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癥狀表現主要有咳痰、喘息、氣短以及咳嗽等,隨著患者情況的加重,還有可能會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無創通氣治療能夠有效促進肺泡通氣,降低氣道阻力,改善患者通氣狀況[3]。同時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避免氣道閉塞,降低呼吸阻力,減少呼吸消耗,促進肺部功能恢復。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傷,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經實驗研究發現,觀察組在體征指標、氣血指標以及預后指標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為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提供無創通氣治療,有顯著改善患者疾病預后,縮短住院時間,臨床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