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霞
高郵市中醫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高郵 225600
肺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該疾病在臨床具有極高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化療方式治療,雖然該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較多不良反應,而在治療過程中加強患者護理干預十分必要,不僅能夠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得以提升,同時能夠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使其疾病預后得到改善,促進疾病早期轉歸[1]。通過分析兩組不同護理方式的療效,并探討效果,具體見下文。
1.1 基線資料 將肺癌化療患者列為本次研究對象,共收治40例,收治年限在2016年度-2019年度間,其中觀察組20例、剩余20例為對照組,兩組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措施。
納入標準:均符合臨床肺癌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由于個人原因中斷研究者。
觀察組(20例):組內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在24-65歲,平均為(44.65±1.21)歲。
對照組(20例):組內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在25-65歲,平均為(45.01±1.64)歲。
二者各項資料無差異,用P>0.05表示能夠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為每位患者提供整潔、安靜的病房環境,對每位患者理解能力、病情、文化程度進行綜合評估,同時告知患者關于疾病的注意事項、治療方式以及發病機制等,使患者明白治療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意識。
觀察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①情志護理:在疾病的病情發展和轉歸過程中,心理因素占據重要地位。若患者伴有焦慮和抑郁情緒,上述不良情緒均可對人體肺部和腎臟組織造成影響,故此,護理人員在實施各項操作過程中,應加強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并對患者進行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夠對自身病情有正確認知,使其心理壓力得以減輕,樹立康復自信[2]。②辨證分型護理:加強分析患者中醫辯證情況,并根據每位患者不同分型情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于脾胃虛弱型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應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防治風寒感染,在飲食方面清淡易消化,佐以陳皮、黨參和蓮子滋陰補脾開胃食物為主,并與貼敷和針灸等中醫療法進行配合;對于肺腎兩虛型,在護理過程中應以避免腎精虧損為主,且需補腎納氣,在飲食方面以清淡溫補食物為主,并將艾葉煎水,進行泡腳[3]。③不良反應護理:與患者各項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結合,選擇針對性的中醫護理措施,比如對于存在胃腸道反應者,應給予其玫瑰花、太子參、厚樸、白術、北沙參、桔皮等用水煎服,每日一劑,于早晚分別服用[4]。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對照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指標包含:生活質量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實施SPSS 2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其中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用T值檢驗;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用計數資料檢驗,用卡方值檢驗,若2組間差異存在意義,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2.1 對比2組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肺癌化療患者軀體功能(92.31±1.02)分、精神障礙(93.64±1.57)分、心理障礙(92.64±1.45)分、物質生活(93.11±1.21)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2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Mean±SD,分)
2.2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5.00%,二者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如表2。

表2 2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
肺癌是臨床發病率極高的一類惡性腫瘤疾病,該疾病在臨床具有較高死亡率,進而導致患者生存時間減少,對患者疾病預后造成不利影響。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化療方式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情況,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且增加不良反應風險。而通過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能夠使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在護理過程中,其將患者作為中心,將西醫理論以及中醫辨證進行結合,根據每位患者不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有效護理,能夠使護理質量水平明顯提高[5,6]。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肺癌化療患者軀體功能(92.31±1.02)分、精神障礙(93.64±1.57)分、心理障礙(92.64±1.45)分、物質生活(93.11±1.21)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5.00%,二者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