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媛,薛利軍
1.漢中市人民醫院,陜西 漢中 723000;2.漢中市婦幼保幼保健所,陜西 漢中 723000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由于妊娠進行中,首次出現任何程度的糖耐量障礙,無論是否需要予以胰島素治療,無論分娩后這一情況是否進一步延續,均可判定為妊娠期糖尿病,臨床妊娠合并糖尿病占總數>80%[1]。此病癥嚴重危害母嬰安全。所以予以合理護理干預,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提升,臨床意義存在。
1.1 基本數據 在2015年11月10日-2016年12月2日期間,我院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45例,依據護理差異性分為研究組(n=30)和對照組(n=15)。
研究組中,最大年齡41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30.4±7.5)歲,初產婦16例,經產婦14例。妊娠階段在36-40周,中位妊娠(37.1±2.9)周。對照組中,最大年齡40歲,最小年齡19歲,中位年齡(30.3±7.6)歲,初產婦8例,經產婦7例。妊娠階段在37-41周,中位妊娠(37.2±2.8)周。
判定依據:①≥2次的空腹血糖,指標≥5.8 mmol/L[2];②50克葡萄糖負荷試驗60 min血糖≥11.2 mmol/L;③75克糖耐量試驗異常判定為空腹血糖5.6 mmol/L,60 min 10.3 mmol/L,120 min 8.6 mmol/L,180 min 6.7 mmol/L。如其中≥兩項超出正常值,則判定為妊娠糖尿病[3]。
45例患者數據對比,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基礎干預,研究組予以個性化干預,具體流程為:①對患者的基本病情有詳細了解,護理人員和患者主動交流,同時對患者的家庭情況,個性特征以及心理情況進行記錄,對患者的上述情況進行綜合分析[4]。②個性化心理干預,糖尿病孕婦因知曉糖尿病對自身和胎兒的危害后,會出現情緒緊張,焦慮以及抑郁反應,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造成患者在進行治療中依從性較差,不利于病癥治療。③建立個性化健康教育,記錄患者的年齡,職業情況,文化程度以及血糖測定情況;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小組,提升對此病癥的風險認識,提升監測能力。

表1 兩組遵醫行為對比[n(%)]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
1.3 統計學處理 SPSS 19.0軟件記錄45例妊娠期糖尿病數據,兩組遵醫行為對比、滿意度用率(%)表達,行卡方檢驗,組間判定P<0.05證實有差異性。
2.1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 表1結果判定,研究組遵醫行為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完全不依從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差異性(P<0.05)。
2.2 兩組臨床滿意度分析 表2數據可知,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差異性(P<0.05)。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主要和患者飲食不當,運動量減少以及體質量增加有一定關聯,同時因患者妊娠期間內分泌出現代謝紊亂,導致血糖水平出現異常變化,以此危害母嬰生命安全[5]。因此妊娠期階段糖尿病患者處予以合理治療外,還需要保證健康知識的傳輸,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本次數據中,妊娠期糖尿病予以個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不良情緒的調節,因此臨床推廣意義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