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菊,李青偉,莊海峰
徐州市中心醫院導管室,江蘇 徐州 221009
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冠心病已經成為臨床工作中十分常見的一類疾病,針對該病常見的干預措施包括保守藥物干預、介入以及手術等不同方式[1]。其中,介入方式對患者傷害較小,可以取得較好臨床效果,得到患者的廣泛接受,最常用的介入方式是經橈動脈進行介入,此種方案無需臥床,能夠較快下床活動,因而應用較廣。臨床中施行橈動脈(或股動脈)介入治療時,必須將整個肢體裸露。傳統的病員服很難將整個肢體衣服向上卷起,為了方便治療,一般情況下,病人只能將上衣或褲子全部脫掉,既增加了病人的麻煩,還會因為氣溫過低而導致感冒,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不能很好的保護病人隱私。同時,普通上衣還不利于醫護人員的護理與觀察。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完全把病員服脫掉病員服就會被消毒液浸濕,增加了病人的皮膚刺激與不適,而且還不能完全達到需要的消毒范圍,從而增加了污染及感染機會[2]。于2017年6月自行設計制作了一種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經過我們多次實踐并改善,效果已經比較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自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療的患者100例,體重過高、過低或者進行穿刺部位發生病變患者不納入研究。男68例、女32例,年齡31-80歲,平均62.4歲。冠心病84例,急性心梗16例;其中4例為擇期PCI術患者,2例留置尿管,60例僅在右橈動脈消毒穿刺手術,30例僅在右股動脈消毒穿刺手術,10例同時在右橈動脈和右股動脈同時消毒穿刺手術。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5-80歲,平均61.1歲;其中急性心梗8例,導留置尿管1例。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31-79歲,平均60.4歲;其中急性心梗8例,導留置尿管1例。不同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穿著常規病員服進行介入干預治療。首先,按照患者的實際病變部位進行規范合理的暴露,此操作可由跟臺護士完成。①需要進行介入的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首先要求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向其介紹常見的問題。②進行介入之前,對患者的行為、精神狀態、方式以及所帶管路等方面進行合理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患者進行及時調整。③進行介入手術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臨床要求,保證操作力度的適宜,合理選擇需要進行消毒的部位,減少對相應部位皮膚的傷害。④患者手術完成后,要加強監測與巡視,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時及時報告患者主管醫師。⑤詳細規范做好護理記錄工作。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自行研制的一種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具體如下。(1)一種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的制作方法:①制作材料:電動拉鏈、電池、微型減速電機[3]、普通病員服。②制作方法:本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包括上衣和褲子,所述上衣包括衣身和衣袖,所述衣身和衣袖連接處通過線材縫合,所述衣袖內測設有第一拉鏈,所述第一拉鏈起始于衣袖的袖口,終止于衣身腋下10 cm處,所述褲子設有褲腰和褲腿,所述褲腰內設有松緊帶,所述褲腿兩側設有第二拉鏈,所述第二拉鏈起始于褲腰,終止于褲腿側面膝下部位10 cm處,所述褲腿連接處設有褲襠,所述褲襠內側設有第三拉鏈,所述第三拉鏈起始于一條褲腿內測膝下部位10 cm處,經過褲襠終止于另一條褲腿內測膝下部位10 cm處。一種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設計圖,見圖1-4。(2)介入診療病員服使用方法:使用本病員服時,可以通過穿著常規衣物的方式,將上衣1和褲子2穿著在患者身上,當需要行雙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時,拉開兩側衣袖3下的第一拉鏈4,使患者的上肢裸露在外,進行消毒穿刺,不會污染手術區域并且避免了消毒液浸濕病員服;當行雙股動脈穿刺介入治療時,將褲子2兩側的第二拉鏈5開啟,使患者的下肢大腿可以裸露在外,方便進行穿刺介入治療,同時,如果患者行動不變,術中未置導尿管時,可以直接拉開位于襠部的第三拉鏈6,此時患者可以方面使用便壺(男性)或紙尿褲(女性)。既有效保護了患者隱私,有利于術側肢體壓迫袋的放置,也有利于術側穿刺處及肢體的觀察,既保證了消毒范圍,又有利于患者肢體的保溫[4]。(3)消毒隔離:本本病員服初次使用前均經消毒供應中心高溫洗滌;做到單人單衣,不在未處理情況下重復使用;若防護罩發生污染,及時更換,同時送至供應中心進行處理。每個導管間均備有2套介入診療病員服便于更換,大、小兩種規格;做到每天都更換,保證病員服無污漬、破損,詳細記錄衣物的使用情況;同時,對診療病員服進行每2年一次的更新。
1.2.2 評價方法 ①操作肢體暴露時間。護理人員使用計時工具對進行介入操作時肢體暴露時間進行統計。②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圖1 -4 一種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設計圖
1.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不同組肢體暴露時間(秒)比較 見表1。

表1 不同組肢體暴露時間(秒)比較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綜上所述,本介入診療穿刺病員服的設計使用于對患者進行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時,直接開啟便可實現消毒穿刺,減少術中暴露頻次,降低手術污染概率,節省護士勞動力[5];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同時方便醫護人員在診療中觀察;氣溫過低時,不用脫衣檢測,有利于增加患者舒適度;同時減少了因穿脫傳統病員服時導致的穿刺部位污染、患者隱私暴露、接觸皮膚擦傷等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利于護理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對改善患患者的滿意度具有較大意義[6]。本研究設計的病員服制作流程比較簡便、成本較低,適用于各種介入診療穿刺的患者,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