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祖


[摘 要]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實施的“精準醫學出版工程”是該社近年來在醫學出版板塊的標桿性項目,本文以該項目的實施過程為例,從項目管理的角度進行研究,發現頂層設計在整個項目管理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對于醫學高水平學術出版項目來說,明確項目需求、確定項目路徑、擬定質量保證體系、管控項目風險、明確項目成員責任是項目高質量完成的必要保證。本文以項目組織實施的過程為線索展開,分析其中的經驗教訓,供業內同仁在組織實施醫學高水平學術出版項目時參考。
[關鍵詞] 醫學高水平學術出版 項目管理 頂層設計 精準醫學出版工程
[中圖分類號] G3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20) 06-0044-08
Research 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Medical High Level Academic Publishing:Take “Precision Medicine Publishing Project”as an Example
Wang Huazu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The“precision Medicine Publishing Project”implement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is a benchmarking project in the medical publishing sector of the pres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tak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inds that top-level design plays a core role in the whole related management. For high-level medical academic publishing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project path, draw up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manage and control the project risks, and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roject members to ensure the high-quality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cess of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s a clue to analy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in the industry when organizing and implementing high-level medical academic publishing projects.
[Key words] High level medical academic publish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p-level design Precision medical publishing engineering
學術出版的價值與意義在于為成果共享提供了可能,為學術爭鳴提供了支持和條件,是學術和出版有機結合、互補共贏的紐帶[1]。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自2015年起,組織實施了“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前期3個系列獲國家級資助立項:“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獲國家出版基金2017年資助立項(10本),“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預防與診斷系列”獲國家出版基金2018年資助立項(13本),“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藥物研發系列”獲國家出版基金2019年資助立項(7本)。在上海市層面也連續獲得“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基金”立項和資助。“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獲國家出版基金辦“特別優秀”評定,并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成為國內醫學高水平學術出版領域的一個重大選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從項目管理的視角,以該項目的選題策劃、組織實施、結項、后期銷售幾個環節為抓手,復現項目團隊關于醫學高水平學術出版項目管理的整體思路。
1 策劃:站位前沿,頂層設計
項目策劃的目的首先是確立項目定位、明確項目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圖書出版已進入一個以策劃求發展、以策劃求效益的階段,選題策劃是整個圖書出版流程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出版活動能否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選題策劃也是圖書項目實施的源頭,其產出與效能對出版企業經營有著重要意義[3],其定位和內涵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品質和發展空間,其中政策環境、項目體量、實施主體等都是關鍵因素。
1.1 把握學科發展脈搏,站位醫學發展風口
選題創意一如項目創意,好的創意加上好的項目管理才能保證項目成功。一般來說,選題策劃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態:靜態源于對專業深刻的理解,根據專業本身的內涵和外延抽象出選題的方向,然后沿著選題方向開發產品,比如按照學科分類策劃系列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醫學教材),或者圍繞某個專項打造產品如開發醫學考試類圖書(賀銀城醫考圖書),這種方式的難點是找到合適的作者并開發出能被讀者認可的產品形態,其脈絡清晰;動態則多源于策劃人的靈感或者對即時信息的捕捉和拓展,這要求策劃人對專業動態有相應的了解,同時對相關信息能夠消化并吸收。這種立足于實時事件的捕捉和對未來事件的預判在大眾圖書的選題策劃中相對常見[4],但在學術出版領域,源于這樣的策劃思路所衍生的重大學術出版工程并不多見,一些出版社抓住關鍵信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從而在一些重大項目中有所斬獲,比如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開發的“頁巖氣出版工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同樣是這一方式的典型。
美國醫學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準醫療”的概念,2015年1月20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宣布美國要啟動“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療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5]。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成立“中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組”,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會議擬定于2015年下半年啟動“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在2030年前擬投入600億人民幣,同時制定了階段性戰略目標[6]。2015年7月29日,央視《朝聞天下》以“聚焦精準醫療”為主題,報道了“精準醫療”這一主題,宣稱中國或將啟動精準醫療計劃[7]。
項目定位決定了項目的層次、規模和發展空間,因此在進行選題策劃時,要對選題有明確的定位。一個重大選題項目的策劃活動,往往建立在策劃編輯對學科發展大趨勢、學科前沿進展及學術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它是策劃編輯圍繞選題線索進行資源拓展、選題設計和交易架構的一組活動。本文作者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醫學圖書出版的負責人,同時也作為一個擁有多年圖書項目策劃經驗的資深編輯,對醫學學科的發展和動態有深入的了解,看到這則報道后,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重大選題機遇。隨后查閱了相關資料,對“精準醫療”的概念背景、國內外現狀做了深入了解,對國內主流媒體的相關報道、重點學術科研機構的課題申報、國內外相關學術會議、國際頂尖人才的流動等情況進行研判,得出結論:精準醫療將成為國家戰略,在未來的5—10年內,勢必成為國內醫學界的熱點,是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又一個風口,也勢必會引領相關學術科研的方向,從而產生豐碩的科研成果。對出版而言,這將是一個既能引起高端學者編寫熱情的主題,又是一個能持續產出的長期規劃,最重要的一點是,該項目對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精準醫療”這個彎道,中國的現代醫學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可能實現從追趕到并行甚至超越,適時對相關成果進行集結出版,將具有無法估量的社會價值!
后續的調研和論證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項目定位的前沿性、科學性和戰略價值,項目進入架構策劃與設計階段。
1.2 尊重醫學內在規律,規劃項目實施路徑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間萬物,均有其發生、發展的內在規律,只有尊重其規律,才能促進其螺旋式上升、可持續發展。醫學是一門專門科學,有其自身發展的脈絡和規律,而出版亦具有自身規律,如何讓兩者順暢乃至完美結合,同樣需要經驗的支持和科學的決策。
“精準醫療”的含義是將個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人群生活習慣綜合考慮的新興治療方法,其本質是通過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精確尋找到疾病發生的靶點,然后對特定患者的特定疾病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其實,從20世紀初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隨著二代測序技術和生物樣本庫的建設,以及新藥技術的發展,新醫學的發展在經歷了“遍地開花”的喧囂之后,作為精華沉淀的“精準醫療”,其輪廓已經開始顯現,“天時、地利、人和”的格局初步形成。所謂“天時”,即國際和國內的政府高度重視“精準醫療”的布局,美國牽頭,通過總統國情咨文的形式,把其列入國家重點發展方向,從而引領了新醫學發展的方向;同樣,根據央視報道,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和科技部聯合中科院,成立了相關專家組,開始制訂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地利”是指隨著新世紀國家對醫學科研的投入,具備相應科研能力的醫學院校和醫院機構的數量達到了一個可觀的量級,同時,基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和病種數量,為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了龐大的樣本庫,這是多數人口基數小的國家所不具備的[8]。“人和”指對患者來說,存在“用最少的花費,經歷最少痛苦,達到最大療效”的訴求;同樣,對于醫生來說,期待所有的治療手段都是精準的,減少無效治療或誤診;而對于醫學科研人員來說,精準醫療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新舞臺。因此,精準醫療是大勢所趨,其發展和完善也是一種必然,這也就為整個出版工程的施行夯實了基礎。
筆者所在的團隊通過調研和論證,就“精準醫學出版工程”提出了“階段性閉環,周期性輪轉”的頂層設計思路。所謂“階段性閉環”是指尊重醫療本身的流程,以5年為周期,從構建精準醫學的基礎技術和理論出發,圍繞治療周期的預防、診斷、治療、藥物研發,最后到相關專家共識和指南的制訂,形成一個精準醫學自身發生、發展的閉環,相應設計“精準醫學基礎”“精準醫學預防”“精準醫學診斷”“精準醫學治療”“精準醫學藥物研發”和“精準醫學專家共識和指南”六大系列;所謂“周期性輪轉”是指經過第一輪建設后,每3—5年為一個循環,對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為下一階段的螺旋形上升夯實基礎。從而形成一個單系列10種左右、單周期60—100種、體系寬度和時間維度都邏輯嚴密、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集群,力求“用5—10年的長遠眼光去跟蹤、孕育、打磨一個個重大項目,用水滴石穿的耐心去凝聚資源、經驗和能力,逐步形成戰略上的壓倒性優勢”[9]。
1.3 推舉學術引領旗手,統籌項目實施全局
當一個選題的初始架構被提出后,挑選主編(或作者)成為項目能夠順利執行的重要環節,主編人選的優劣將直接影響選題的深度和成書質量[10]。就編輯而言,無論其學歷高低及專業是否對口,在學術出版領域,更多地只是雜家,極小概率是學術專家,只能提供建議或思路。要保證學術本身的品質,只能依靠領域內的專家本身。對于產品集群而言,更是如此,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學術引領旗手,也就是項目的總主編,其人選和作用關系到整個項目的成敗,他(或她)的作用猶如戰斗中的帥旗,召集著將軍和戰士,指引著戰斗方向,代表著戰場的水準。優秀的總主編可以提升項目層次,優化叢書架構,為各分冊遴選合格的主編,同時以全局的視野指導各分冊的編寫,最后以嚴謹的態度審稿、統稿并定稿,為整個項目的質量保證體系構建打好基礎。
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總主編的遴選過程同樣體現了這種項目管理理念。在筆者領導的團隊通過論證決定實施本項目后,總主編人選的遴選成為重要的戰略步驟。其時,國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何從諸多醫學學術大家中遴選出最合適的總主編人選呢?項目團隊通過討論提出了幾條選擇標準:(1)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最好是兩院院士或長江學者;(2)了解國家的戰略部署,最好是國家相關專家組成員;(3)活躍于精準醫學一線,對精準醫學的現狀和發展有深刻的了解和思考;(4)能夠真正參與項目的組織實施,如審定框架、推薦主編、督促進程等。最后,在以上標準的指導下,項目組把總主編人選縮小到兩三個人的范圍,其中第一人選就是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負責人、中國醫學戰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出版社高度重視,安排一名副總編輯、一名部門主任(筆者)和一名項目編輯去北京拜訪詹院士。非常幸運,2015年8月28日,詹院士在聽完我們的整體規劃后,欣然應允出任本項目的總主編,從而成為整個項目團隊的核心和靈魂。
隨著項目的實施,陸續驗證了我們當初遴選總主編標準的科學性:詹啟敏院士作為國家精準醫學專項和其他重大醫學專項專家組的組長,參與制訂了相關國家戰略,對精準醫學有宏觀層面的理解和把控,同時作為一個戰略科學家,他準確把握了項目的發展方向;此外,詹院士還充當了國家精準醫學戰略發言人的角色,活躍于精準醫學一線,參與多項醫學科研項目的論證和評選,對國內外相關專家和科研的進展了然于胸,這一點在此后確定叢書編寫書目和遴選主編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保證了一流的學者把一流的科研成果呈現出來;難能可貴的是,詹院士還是一個平易近人和親力親為的學者,在項目實施中,他既發揮了旗手的作用,吸引了一大批活躍于醫學科研一線的學者,還充分履行了總主編的職責,親自制訂了編委會組織架構,完善了叢書書目,推薦或審定了分冊主編,多次召開編委會議和審稿會議,審核了所有終稿,成為整個項目順利實施的靈魂。
2 實施:精益求精,避免短板
圖書的出版是多個環節的整合,包括組稿、審稿、編輯加工、裝幀設計、印制裝訂等。沿著確定策劃思路找到合適的作者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它是項目的源頭和起點;合格的審稿和編輯加工是項目質量的保障,它是項目的中端;裝幀和印制是項目的美化,它是項目的近末端;而宣傳和銷售等是項目價值的實現,它是項目的尾端。只有保證每個環節不成為“水桶的短板”,才能最終確保整個項目的成功。
2.1 遴選學科一流作者,保證項目源頭品質
作品所屬的學科領域是否前沿、作品內容是否是最新科研成果的體現,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先進性和科學價值大小。不同的作者針對同一選題可能最終的成品質量也大相徑庭。因此,出版人在學術出版實踐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十分必要[11]。
“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在項目實施時重點考慮了這個問題。實施過程中,一方面依靠總主編詹啟敏院士對精準醫學在國內外發展現狀的了解,在上述六大系列的架構下,遴選了各板塊相對穩定并有一定科研成果產出的學科領域作為分冊選題,比如近年比較活躍并有大量科研成果產出的“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微生物組學”“表觀遺傳學”“生物樣本庫”等作為“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的分冊選題。在分冊主編人員遴選中,也遵循了以上原則。因為詹啟敏院士參加了大量醫學科研項目的評選、驗收以及各種層級的學術會議,因此對活躍于精準醫學領域的一線專家非常了解,在此基礎上為項目推薦了相當數量的分冊主編,這些人多是“973”或“863”首席科學家,不乏院士和長江學者,如陳潤生院士、卞修武院士、方向東研究員、趙立平教授等。另一方面,項目編輯也有的放矢地參加精準醫學的相關學術會議,充分利用這一知識補給站和出版資源庫,一方面獲得了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也跟相關作者和讀者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進一步完善了選題意向[12],根據學術會議主題發言、論文發表和重大科技專項承擔情況,選擇了一些一流學者進行補充,從而形成陣容強大的編寫團隊,從源頭上保證了項目內容的先進性和權威性。
2.2 嚴格審編校全流程,提升內容呈現質量
“審編校”是圖書項目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決定著成品的內容呈現質量。作者提供的原稿一如坯料,需要剔除瑕疵并潤色加工,方能成為精品。好的編輯應該以審視的眼光對待作者的初稿,不迷信、不盲從,大膽質疑,仔細求證,做好“審稿”工作;按出版要求規范體例,核實圖表、數據、引文,潤色加工,做好“編輯”工作。
“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在編輯加工前采用了嚴格的“三審”制度:編輯初審,就政治性、科學性、產品要素、體例進行審核,形成審稿意見并反饋給分冊主編修改;同行評議,根據編委會安排送外審評估,對內容進行先進性和科學性審核;定稿后送總主編審定。在經歷以上審稿流程后,書稿進入編輯加工流程,執行出版社內相關專業編校人員“三審三校”及第三方圖書編校質量檢查機構“一質檢”的流程,從而確保圖書編輯質量達到優級。在圖書印制前,再對清樣進行整理和通讀,從而完成質量控制的主體部分。
2.3 協調成本質量平衡,最優呈現項目成果
項目的成本投入和項目的質量高度相關,但圖書作為一種特殊商品,要求項目團隊必須考慮兩者之間的平衡,過與不及都不可取,而最佳平衡點的核定往往影響著項目的成敗。圖書的版式和封面設計關系到讀者的視覺體驗,印裝工藝同樣關系到作品的呈現效果,相關的設計、用紙、包裝和成本投入高度相關。但這些呈現效果會直接關系到讀者的評價,進而直接對后續的圖書產品市場銷售產生影響,也就影響著項目的產出。因此,一個好的圖書項目應該既要考慮圖書的知識傳播屬性,盡可能從多個環節呈現作品內容,謀求讀者認可,又要考慮圖書的商品屬性,兼顧投入和產出的平衡。一個外觀不能匹配內容的項目,或是產出大于投入的項目,都不能算是成功的項目。
“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在版式設計、封面設計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由編輯根據圖書內容、讀者人群的消費心理以及作者的傾向性意見提供主體思路,通過不同的排版公司競爭試樣,在入選樣張基礎上進行綜合,揚長避短,最終由美編進行版式的優化和確定。而封面設計風格也采用每個系列一個主打色的原則,嵌入了學科因素,從而在外觀美觀大方的同時呼應主題。全套圖書采用彩色精裝,最終效果精美,深得作者和讀者好評。“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的封面如圖1所示,“精準預防與診斷系列”的封面如圖2所示。同樣,項目實施時對用料、工藝、印數等也進行了精心選擇,在性價比上進行了優化。
2.4 積極謀求社會效益,避免酒好巷深陷阱
在融媒體高度發展的當代,信息傳播有了更多的途徑,但同時傳播效果也深受影響,如何讓一個好的項目獲得更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獲得更大社會效益,需要做好宣傳戰略。
優秀的項目應該“既叫好,又叫座”,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一直注重對“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的宣傳,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積極向社領導、上海新聞出版局領導和國家新聞出版總局領導匯報該項目的情況。筆者為首的團隊,通過總主編聘任儀式、編委會議、專項匯報等,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參會,促使相關領導了解本項目的價值,從而尋求更多的支持。該項目如愿成為出版社的重點項目,也成功出現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向上海市政府做的年度工作報告中,成為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重點支持的幾個項目之一,“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精準醫學預防與診斷”“精準醫學治療”連續入選“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資助計劃,資助金額也位列前茅;國家出版基金的連續立項也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相關宣傳的重要性。
(2)通過新書發布會、學術會議布展提升醫學專業領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精準醫學出版工程”圖書正式出版以來,項目組成員參加了多個學術會議,如生物樣本庫會議、表觀遺傳學年會、精準醫學論壇等,使這套書的影響力大幅提升,一方面促進了圖書銷售,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學者參與,擴充了作者團隊。
(3)借助媒體的宣傳,深化“精準醫學”的影響力。圖書出版后,通過參加上海書展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吸引了大批公共媒體和專業媒體的關注,也和斯普林格(Springer)等國際著名出版機構達成系列版權輸出意向,上海電視臺、學習強國、醫學界、生物谷等都進行了報道,《表觀遺傳學與精準醫學》被評為“2018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最受讀者歡迎的50本書”。在2019年12月公布的“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名單中,《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獲評提名獎。
關于銷售,學術出版圖書的市場是個專而相對較小的細分市場,要做好學術圖書的銷售,必須認真研判市場的需求信息,仔細定位讀者人群,精確分析他們的閱讀習慣、消費習慣以及經濟承受能力,選擇或實施相應的銷售策略,這樣才能取得成功。醫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而精準醫學的特點又決定了潛在的讀者是醫生這個忙碌群體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精準推送非常重要。為此,項目團隊積極和專業平臺合作,通過微信推送等方式進行推廣,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另外,會議營銷也收獲頗豐。
3 結項:拾遺補缺,推陳出新
對于連續項目來說,做好結項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總結經驗,尋找不足,為后續項目的順利實施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向國家相關部門展現成果,說明基金使用情況,良好的結項評價是后期尋求持續資助的最好鋪墊。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對“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的結項工作高度重視,結項前嚴格按照基金申報書逐條進行檢查,確認相關經費使用規范,拾遺補缺,對不完善處盡可能進行處理,梳理并確認所有結項事項完畢后提交結項申請。在國家基金辦公布的2018年國家基金項目驗收結果中,“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精準醫學基礎系列”獲評“特別優秀”并被通報表揚,既獲得了追加一個國家基金申報名額的獎勵,也為后期項目的申報、實施和結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4 經驗和教訓
綜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組織“精準醫學出版工程”的過程中,進行了諸多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收獲了不少教訓,現簡述如下,供同仁參考。
(1)必須重視項目團隊的建設。只有依靠團隊作戰,才可能確保成功。任何重大項目的實施離開了團隊,都會走向消亡。團隊的建設需要信任和共享,所以要求組織者在組建團隊時要把團隊精神和專業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否則任何偏頗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必須加強項目進度的控制。編輯加工過程中需要把握質量和時效的平衡。關于圖書質量,“過”與“不及”都不可取。當然,項目責任人和責任編輯有責任確保圖書編校合格,但圖書本質上還是一種商品,有一定的“保鮮期”,在書稿編校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如果過度追求“極低差錯”或“零差錯”,忽視了知識的時效性,顯然是一種錯誤。因為對于學術出版來說,其核心價值就是科學性和先進性,如果因為編校的延誤,使出版周期無限延長,把原本“先進的”知識拖成了“陳舊的”或“落后的”,顯然是一種重大失誤,也是對作者和讀者的不負責任。
(3)必須規范項目的管理。在項目管理中,應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避各種風險。首先,要加強項目資源管理。對出版社來說,項目實施方案、作者信息、書稿等都是重要資源,出版社應提升資源管理級別,建立重要資源備案制度,防止資源流失。其次,要加強溝通管理。一個重要出版工程的實施如同一場戰役,政令不通、多頭管理、政出多門都應該盡力避免,策劃、協調、組稿、編輯加工等應分工明確,完善溝通協調機制。第三,明確責任體系。社領導應該擔任總負責人,負責社內各部門統籌協調及書稿終審;部門主任應擔任第二負責人,負責項目運營環節的監控,處理作者團隊拖延交稿或退改不理想的情況,以及對項目執行人執行情況進行督促;項目負責人、項目執行人應負責與各位編者的日常聯系工作,統籌所負責子項目的進度,解決書稿的具體問題等。所有人都應各司其職[13],否則將造成效率低下、權責不明,容易導致整個項目陷入拖沓或癱瘓。第四,做好項目的總結和評估。項目收尾絕對不是無聊的工作,有效的總結和評估一方面可能會搶救性處理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能肯定經驗,尋找不足,以便為后續項目及其他項目提供重要參考。
注 釋
[1]吳平.學術出版的價值與意義[J].出版科學,2019,27(6):5-8
[2] 遲云.一個編輯的視角:如何做好選題策劃[J].中國編輯,2019,109(1):33-37
[3]陳亮.學術出版策劃活動管理:模式與實踐[J].出版科學,2019,27(03):35-38
[4]彭琳,畢克成.與時俱進,捕捉大眾圖書選題策劃契機[J].出版科學,2018,26(4):28-31
[5]林立文,林嵐,劉真秀.精準醫學在中國的現狀[J].慢性病學雜志,2017,18(1):21-23
[6]徐書賢.詹啟敏:精準醫學帶給中國醫學發展彎道超車的機會[J].中國醫院院長,2016(5):58-63
[7]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2018年度擬立項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R].2018-08-27
[8]鄭穎璠.詹啟敏:腫瘤診療應告別粗線條模式[N].健康報,2016-05-05
[9]陳亮.圖書出版策劃管理的六個維度[J].出版發行研究,2019(5):44-47+55
[10]潘安.試論學術出版編輯的選題執行力與責任擔當[J].編輯學刊,2019(4):56-59
[11]何軍民.“四力”視域中的重大出版項目創意路徑分析:以時代出版十八大以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中心[J].出版科學,2019,27(6):09-13
[12]劉艷梅.學術會議與學術類圖書的多維策劃:以醫學類學術專著為例[J].中國編輯,2019(10):65-67
[13]吳明華.重點科技出版項目面臨的困境及其應對策略:以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9(11):50-55
(收稿日期: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