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樓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鄭州 450000)
調查研究法作為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中的一般方法,包括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個案調查,具體方法有參與調查、訪談調查、問卷調查、文獻調查。調查研究法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應用到圖書館學,始于美國圖書館學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開創的圖書館學實證研究范式是20 世紀最重大的一次理論革命[1]。國內圖書館學自20 世紀20 年代就有學者應用調查研究法,至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構建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至此,調查研究法正式納入國內圖書館學理論中。但目前應用調查研究法的文章質量不高,應用科學性不足,調查研究方法的學術地位較低,這與國內圖書館學者引入調查研究法時缺失科學化訓練以及輕視其對理論構建的促進作用有關。調查研究法應用情況的不足和缺陷明顯有先天原因,需要對國內圖書館學調查研究法的引入軌跡進行分析。研究方法的更新和變革是圖書館學成為一門真正科學的關鍵[2]。圖書館學學科本身的理論很薄弱[3],必須要學習和引進其他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加深對圖書館現象和問題的研究,豐富圖書館學科學研究范式。目前在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下開展的研究很多,并有許多學者引入新研究方法解決圖書館問題。對國內圖書館學移植調查研究法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厘清了其引入時間和學術背景,進一步探明了調查研究法在國內圖書館學領域學術地位低的原因,也明晰了國內圖書館學在引入調查研究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歐洲早期社會調查中的數據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都不符合現代調查研究法的定義[4]。如1889 年英國社會學者Booth 對倫敦居民生活與勞動的調查,德國社會學家Weber對勞工的調查都還沒有結構化的調查問卷。概率抽樣是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統計學中發明的。1915 年A.L.Bowley在對英國5 個城鎮的研究中首次應用了概率抽樣。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概率抽樣、結構化問卷的使用,統計分析的基本工具如相關性和回歸系數,已經取得重大進展[5]。20世紀30 年代末,概率抽樣已經成為慣例。Li kert 1929 年提出了5 級量表,使數據測量從定性非結構化采訪轉變為結構化問題[6]。芝加哥學派在1930 至1940 年間是社會學發展重鎮[7]。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者不再只是進行一種哲學式思考,而是實地去做調查收集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芝加哥學派成為社會學研究的主要陣地,二戰刺激了實證研究,特別是調查方法的擴散,所有關于社會研究方法的著作都開始從不同角度關注調查方法,如Stouffer 等人的《美國士兵》調查,Platt 認為,它確立了調查研究中數據收集的主要方法[8-9]。這一時期被公認為社會學調查研究法的全盛時期。
20 世紀30 年代至50 年代,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芝加哥學派。圖書館學芝加哥學派打破實用主義圖書館學思想,借助社會學實證方法和思辨方法去研究和思考圖書館問題。關于圖書館學芝加哥學派的學術環境以及為什么他們能夠將調查研究方法移植進圖書館學,黃純元在1997 年的《論芝加哥學派(上)》中做了詳細說明。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以訓練和培育圖書館學高級人才,提高圖書館工作社會地位為辦學目的。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的院長Works 沒有選擇教師作為圖書館一線工作者,而是選擇了具有豐富學術研究經驗的其他學科教授。他試圖將圖書館學研究提高到“一門真正的科學”層面,將社會科學的實證方法和研究范式引入圖書館學。二是同時期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研究正是全盛時期,如上文所講,調查研究方法此時已經發展得很完善,應用非常廣泛,有學者總結提出了使用調查研究法進行社會問題研究的邏輯和科學程序,如Lundberg1942 年的著作《社會研究》[10]中提出科學研究步驟,應遵循課題假設(Working hypothesis)、觀察與記錄數據(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data)、分類與組織所獲取的數據(Clas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data collected)、總結為科學理論(Generalisation to a scientific law)。基于完善的科學研究方法,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形成了自己的實證主義科學精神。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院深受社會科學實證研究思想的影響,早期代表人物Wapls 積極倡導科學的圖書館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和經驗科學方法研究圖書館現象和問題[11]。三是芝加哥大學有跨學科交流的傳統和風氣。多學科間的交流有利于圖書館學院將社會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引入進來,Wapls 曾開設一門研究方法專題課程,訓練學生的實證研究技能,建立社會科學研究規范[1]。
調查研究法是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已經很完善,實證研究思潮正興盛,圖書館學需要科學化來提升社會地位,跨不同學科之間交流密切等的基礎上,在芝加哥學派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的。圖書館學芝加哥學派成功移植調查研究法給國內圖書館學帶來了啟發,但由于學術背景和國情不同,國內圖書館學引入調查研究方法的發展軌跡也與國外不同。
要研究國內圖書館學如何應用實證研究,需要先對國內圖書館學形成的學術背景有所了解。中國圖書館學的形成時間多數認為是在20世紀20年代,在此之前“圖書館學”名詞已提出,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圖書館學研究隊伍,圖書館學專業期刊,圖書館協會等都已慢慢建立[12]107。從無到有的中國圖書館學將重點放在了對傳統中國目錄學的繼承和發展,以及學習先進國家圖書館管理技術和圖書館學理論上。1925 年梁啟超[13]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大會上指出,中國書籍的學問歷史非常深遠,中國圖書館學應遵循外國圖書館學的原則對中國圖書館學加以改造和深入研究。中國學者學習圖書館學及圖書館管理方法,先是編譯日本圖書館學相關文字,后轉向源頭美國。如梁啟超主編的《清議報》和一些教育類刊物,把圖書館視作重要教育機構;王國維的《世界圖書館小史》和孫毓修的《圖書館》,前者系統介紹了國外圖書館歷史和圖書館管理方法,后者在參考日本成果基礎上,指導如何在中國建設和管理圖書館;還有一批圖書館學者如楊昭悊、顧實、杜定友、鄭韞三等或編寫或翻譯圖書館管理指南類著作。
國外圖書館學對國內圖書館學影響較大的是杜威和羅素。杜威和羅素的哲學方法和批判思想被國內圖書館學者所普遍接受,并在其基礎上開創性的提出要素說理論,從哲學層面理性認識圖書館。
20 世紀20 年代至1937 年,國內圖書館學一直是一門致用之學。圖書館學應社會教育需求而生,其學科的確立和發展完全服務于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11]136。要素說的提出,使國內圖書館學領域開始從哲學角度運用理性思維方法研究圖書館問題。因而吳稌年認為圖書館學的研究范式已由“分類整序,考鏡源流”轉型為“自動實用,厘清要素”[14]。
這一時期,中國學界將科學觀念和科學方法由自然科學擴展到社會科學領域,并使社會科學具有科學性。1932年6 月,社會學教授吳澤霖在《新中華社會學及社會問題》中提出“一種學問成為科學與否,并不在乎所研究對象,而在乎研究的方法”[15]。社會學家孫本文也在《社會學原理》[16]中論證了科學研究方法的普適性。
民國時期社會科學界深受國外科學實證論影響,科學實證風氣盛行,介紹引入了多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有歸納演繹等邏輯思維法以及觀察法、實驗法、統計法等科學方法。郭任遠的《社會科學概論》、孫寒冰的《社會科學大綱》、楊幼烔的《社會科學發凡》等都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了解釋。但這些社會學學者在介紹引入這些科學研究方法時,已經對其進行層次劃分,認為觀察統計類方法是歸納演繹法的輔助,只有歸納法和演繹法才能真正研究社會問題。如郭任遠在《社會科學概論》中,認為歸納法分為觀察法、實驗法、統計法三種,“統計與數學及客觀的現象為基礎,我們不能不認為是研究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的歸納法。”[17]孫寒冰認為歸納法應以觀察法、統計法、實驗法、比較法、歷史法等為主[18]。楊幼烔將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歷史法視作社會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19]。自新文化運動后民國學界雖大力宣揚實證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依然極為推崇歸納法、演繹法等理性思維方法。這時期調查研究法在圖書館理論研究中不占主要地位,但作為了解圖書館發展情況,獲取客觀事實的重要方法,不少學者運用調查統計法圍繞圖書館還是做了很多研究。
1918年沈祖榮發表了全國圖書館調查表的調查結果[20]。他的此次調查涉及全國,是一次大規模調查統計案例。調查表包括館長、分類法、收費情況、圖書排架等約10 個項目,共收到33 個圖書館的調查結果。1936 年朱哲能對廣州市各大圖書館進行實地調查,寫成《廣州七大圖書館考察報告》[21],他根據館藏規模選定了中山大學圖書館等7所圖書館。調查項目包括概觀、歷史及館藏圖書數、工作人員、經費及設備、閱覽及出納、購訂及登記、圖書分類及編目、什志及報紙、典藏及書庫、附屬事業及出版物、館長談話。該調查報告結構簡單清晰,每一所圖書館下列11 項調查內容,內容詳細無缺漏項,是研究民國時期廣州地區圖書館發展情況的重要資料。
除了專門對圖書館進行調查研究,還有許多學者對大眾讀物和兒童讀物情況進行統計調查。有不少學者的調查研究報告格式基本依照歐美論文格式,與現代調查研究類科學論文結構格式一致。如1931 年徐錫齡的《兒童閱讀興趣的研究》[22],文中引用了大量外文文獻,除了以他序替代了摘要,其他部分與現代調查研究類論文格式一致,包含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過程、研究不足、已有研究結果回顧等。1934年徐旭的《上海小書攤之調查》[23]848-864,文中調查經過記錄得非常清晰詳實,在結構格式方面相較徐錫齡與現代調查研究類論文相比差距較大,更偏向于調查報告,而不是學術論文。徐旭另一篇《上海小報攤之調查》[24]864-877,結構更為清晰,序號排列一致。對書肆進行調查研究的還有1934 年張履謙的《相國寺民眾讀物調查》,對學校兒童讀物進行調查統計的還有1930 年黃禹石的《兒童年齡與各種讀物之調查研究》,1932 年凌子鎏的《從教師與學生觀點去研究兒童讀物的一個報告》,1937 年紀燕的《初中課外讀物問題研究》。不過,這些調查研究的科學性不強,提出的結論也不夠嚴謹。
國內圖書館學者對調查研究法多將重點放在圖書館科學化管理和建設圖書館事業上,因此以理性思維認識圖書館現象并建立國內圖書館學理論的學術熱潮使得調查研究法在這一時期未得到更多應用。國內圖書館學者多在為獲取圖書館狀況的一手資料時,才會選擇使用調查研究方法。吳稌年的《近代圖書館調查統計方法的引入和應用》[25]中詳細展現了近代社會教育氛圍中圖書館作為民眾教育機構應用調查統計方法的情況。這一時期對民眾閱讀的調查研究也更多的是由非圖書館學人士在做。1937 年,美國圖書館學派的社會學說還未來得及對國內圖書館學進行洗禮,戰爭的爆發中斷了中國學界的一切發展,國內圖書館學也錯過了一次實證研究的科學化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圖書館學走上重建之路。1955—1965 年是國內圖書館學發展的高潮,1956 年南京圖書館舉辦第一屆圖書館學科學論文討論會,1957 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舉辦科學討論會。國內掀起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熱潮,研究重點也由技術方法轉向學科理論框架的建構上[12]174。這一時期國內學術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科學研究工作,學者的研究活動仍偏向杜威的圖書館實用主義研究,較少的幾次圖書館調查研究也是為了獲取圖書館事業發展狀況的第一手資料。1950 年文物局圖書館處對全國圖書館事業做了一次調查統計,《全國圖書館事業的一般情況——1950 年表格調查綜合報告》詳細統計了全國各地區藏書分布和圖書館分布。上海市群力人民公社委員會宣傳部發表了《上海市群力人民公社建立圖書館網初步總結》。1959 年黃宗忠隨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師生下放浠水鍛煉時,對該地區人民公社圖書館做了調查研究[25]。1961 年鐵丁發表了《從實際出發改進讀者工作——北京師范學院圖書館開展讀者工作調查研究的情況和體會》[26]。
進入20 世紀80 年代,國內圖書館學出現了較系統的研究方法論著。1983 年喬好勤的《試論圖書館學研究方法中的方法論問題》,1985 年吳慰慈、邵巍的《圖書館學概論》以及黃宗忠的《圖書館學導論》都提出了科學方法論的三層體系,并且將圖書館學方法論正式寫入圖書館學理論中。黃宗忠在《圖書館學導論》[27]中將調查研究法歸入圖書館學研究信息的獲取方法這一層級中,與觀察法、實驗法、統計法并列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并且從研究對象角度給調查研究法下了較為寬泛的定義,具體方法包括書面調查、實地考察、抽樣調查、圖書館學文獻資料的查閱。
芝加哥學派引入實證研究方法使得圖書館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圖書館學要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發展必須要掌握并運用科學研究方法[28]。80 年代后期圖書館方法論被寫進教科書,國內掀起了圖書館學方法論研究的熱潮,相關著作數量頗多。趙曉玲2003 年統計了1981—2001 年國內圖書館學方法論研究論文年發表量[29],她以《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學術期刊網》等數據庫為數據源,統計出20 年間相關論文總量為224 篇,專門研究調查方法的論文僅為3 篇,而有73 篇是關于圖書館學方法論總體的理論研究。不過這個統計結果是針對全文純理論介紹和分析圖書館研究方法的論文,不包括出版著作和調查研究法的應用類文章。華薇娜等人于1997 年[30]對1984—1993 年國內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調查方法論文作了統計,統計論文總量為344 篇,十年間論文數量呈穩定增長趨勢。趙微等人[31]分析了2004—2008 年間12 種純圖書館學CSSCI 來源期刊實證研究文章的刊登情況。總體上看實證研究文章在國內圖書館學重要期刊上的發表量呈上升趨勢,但總量上實證研究文章依然處于弱勢,僅占3.43%,同時調查研究法在圖書館學實證研究中依然是主要研究方法。蘇超等人[32]從碩博論文出發,分析2001—2011 年間碩博論文以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的情況。碩士論文中使用問卷調查法的數量增長趨勢較明顯,博士論文則總量不超過10 篇。從文章發表數量分析調查研究法應用情況,多位學者的統計結果都論證出國內圖書館學使用調查研究法分析解決圖書館問題的數量不斷上升且具有持續性。但調查研究法一直未進入國內圖書館學的核心學術方法中,未受到主流期刊和高層次研究群體的重視。
關于調查研究法應用的研究,許多文獻對一定時期內圖書館學調查研究法應用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通過這些總結分析成果,可發現國內圖書館學界利用調查研究法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圖書館物理建設和圖書館與人的交互這兩大主題。這與調查研究法的社會性特點有關,也與現階段國內圖書館以服務和用戶導向為發展目標有關。國內圖書館學多用調查研究法探究讀者行為和圖書館服務之間的關系,以及圖書館評價問題,注重圖書館與人的關系。分析2013 至2016 年的每年國內圖書館期刊問卷調查法的文章,用戶信息行為主題占比一直最大并且逐年上升。2016 年用戶信息行為主體占比為51.7%[33],讀者需求和滿意度調查、圖書館管理與建設的占比也較高,還有一些對圖書館員心理認知的調查。徐從平[34]對2007—2016 年《圖書館學研究》期刊所載的調查研究相關文章進行主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圖書館資源建設和圖書館信息空間服務等互動服務的論文主題占比最高,其調查對象主要包括讀者和圖書館員。問卷調查是調查研究法的主要手段,分析知網收錄的圖書館問卷調查相關文章,圖書館服務問題,包括參考服務、信息服務、科研服務等是主要研究方向,以高校圖書館為調查對象的論文遠多于以公共圖書館為調查對象的論文。國內圖書館學對調查研究法的應用領域明顯局限于對單個圖書館服務效果與讀者滿意度的調查,缺乏社會性大規模的圖書館現象調查,同時,過于關注高校圖書館服務狀況也忽視了調查研究法作為社會科學方法的社會性和宏觀性特點。
國內圖書館學界較大型的利用調查研究法的案例包括:徐建華團隊于2007 年開展的當代圖書館員“快樂指數”實證調查以及進一步探究圖書館員工作滿意度和對組織的影響。2013 年起,其團隊又做了當代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實證分析。王子舟一直致力于鄉村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調查,包括2005 年對湘鄂豫陜桂五省十縣的縣級圖書館進行個案調查,2008 年對深圳、武漢、北京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圖書館需求進行問卷調查,2009 年面向弱勢群體開展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調查。從2013 年開始,王子舟還對鄉村圖書館進行了一系列田野調查。肖希明對國內圖書館學教育和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開展的調研等。
國內學者在利用調查研究法解決圖書館問題、分析圖書館現象的同時,也在不斷總結調查研究法的應用技巧以及反思國內圖書館學使用調查研究法的問題。許多問卷調查文章存在研究方法不規范、不科學的情況,出現預測試、信效度檢驗缺失,樣本選擇過于隨意,數據分析只停留在表面,調查過程步驟不規范等問題。周黎[35]在此基礎上還指出,國內圖書館學應用調查研究法的研究主題調查群體范圍不斷在縮小,主要集中于高校師生和一般公眾。
圖書館學從接觸調查研究法到將其真正移植引入方法論體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國內圖書館學自形成以來就一直有學者運用調查研究法,到20 世紀80 年代國內圖書館學者開始意識到需要建立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時,調查研究法才正式成為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一種。美國圖書館學研究雖處于多元化發展階段,但社會調查法仍然是最被倚重和認可的研究方法[36]。國內圖書館學卻從未給予其更高的認可,這一方面與國內圖書館學重視思辨方法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國內雖引進調查研究法但沒有科學使用有關。國內圖書館學引入調查研究法的時間很早,而現階段調查研究法依然未能在國內圖書館學科內得到成熟應用和進一步發展,這種不健康的發展狀態,反映了國內圖書館學在引入調查研究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調查研究法在國內圖書館學領域一直被用于研究圖書館現象和問題,但作為一種發展成熟的科學方法,其作用顯然未得到充分發揮。芝加哥學派從社會科學學科中汲取了實證研究方法,利用這一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索分析圖書館領域的各種關系,從而構架出一般理論,使圖書館學的科學地位得到大幅提升。移植一種研究方法不單是利用它解決問題,還要利用它推動理論探索,同時使研究方法自身獲得新的發展。
調查研究法的引入對于圖書館學學科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研究視角的轉變和學科方法論體系的豐富。圖書館學由關注技能訓練和實用經驗,到對圖書館現象和問題的思辨探究,再到從社會、哲學、歷史角度考察圖書館,這些研究視角的轉變都得益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引入。而問卷法、訪談法、實驗法這些帶有明顯社會科學特色的經驗方法,被引入圖書館學的前提就是圖書館學研究視角轉向圖書館與社會歷史的關系。芝加哥學派有跨學科交流的傳統以及Works 院長有意提高圖書館學科學地位的背景,借助有多學科學術研究經驗的教授團隊和趨向成熟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將研究視角轉向圖書館內部和外部的復雜關系,借此構建圖書館學的一般理論,如芝加哥學派的出發點和核心概念“社會機構”理論。同時研究視角的轉變使得圖書館學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圖書館學研究領域不再局限于圖書排架和整理等實踐性問題。如Butler 在《圖書館學導論》中從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角度考察圖書館現象和活動。
調查研究法的引入一方面輔助圖書館學者從社會和歷史角度研究圖書館現象和問題,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圖書館學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的新發展。抽象理論研究是一門學科成為真正科學的必要條件,一般理論是支撐圖書館學作為獨立科學的基礎。調查研究法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無疑為圖書館學一般理論的構建和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芝加哥學派引入全盛期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從社會學的視角考察圖書館,為圖書館學理論的構建提供了重要基礎。初步實現了其引入科學研究方法,構建學科一般理論,使圖書館學成長為真正科學的目標,隨著對調查研究法廣泛熟練的應用,圖書館學者開始尋找新的應用領域以及新的科學研究方法。80 年代開始,美國圖書館學研究中統計方法的應用增多,調查研究法與統計方法結合使用至今仍是圖書館學的重要研究手段。
國內圖書館學自創立就已通過日美學習到了利用調查研究法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解決圖書館領域遇到的問題。調查法對國內圖書館學學科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國內圖書館學的初創期就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從社會歷史角度考察圖書館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多種原因國內圖書館學調查研究法的科學化訓練并未成功實現。國內圖書館學中“要素說”的提出以及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三大理論的引入都建立在哲學抽象思辨的基礎上,調查研究法發揮的作用有限,僅局限于實體設備和淺層社會關系的調查,而且這些理論成果也不是依靠調查方法探究圖書館外部和內部關系得到的。這與芝加哥學派有明顯區別,也是后期調查研究法在國內圖書館學領域中應用廣度和深度都不夠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國內圖書館學在引入調查研究法時科學化訓練不足,國內學者很難在使用調查研究法中得到理論啟示和創新。因此,調查研究法一直在國內圖書館學中呈現不溫不火的狀態。80 年代后,國內圖書館學明確了方法論體系,調查研究法又被局限在獲取信息的用途中,其對推動理論構建的作用一直沒有被重視。
要發揮調查研究法對圖書館學理論建設的促進作用,調查研究法的科學化改造是關鍵。但在錯過國外的研究方法科學化改造后,國內調查研究法一直發展遲緩,存在諸多問題。據多位學者對國內圖書館學調查研究法應用情況的分析統計,國內學者在使用調查研究法時仍存在研究方法不規范、隨機抽樣不科學、缺乏必要的誤差估計、預測試等問題,同時,訪談法的編碼、調查結果的深層次分析等調查研究法技能都很欠缺,也缺乏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這些情況的改善必然需要具有利用其他研究方法如數學方法、抽象邏輯方法等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進行更多科學化訓練。同時研究方法科學化訓練的欠缺也直接反映在國內圖書館學核心期刊刊登使用或研究調查研究方法的文章數量上。2007—2016 年刊載于CSSCI來源刊物的相關文獻占與調查研究法相關的所有文獻的27.5%。這可從兩方面分析:一是從論文質量上看,核心期刊對調查研究法文章收錄的少,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調查研究法的文章水平參差不齊。二是從主流學術方向來看,國內圖書館學一直以理論研究為主,推崇理性思維方法,部分學者對實證研究持懷疑態度。解決調查研究方法窘境的途徑在于提高調查研究的科學性,一門學科的科學性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科學的研究方法才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國內圖書館學科學化程度低的問題,國內圖書館學者引入調查研究法的過程也存在諸多不足。首先,真正移植一種研究方法不能“只引不用”。很多學者都指出國內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看似豐富多樣其實不然[1,30,37],呈現出一種“繁榮但蒼白”的狀態。調查研究法的引入較其與國內圖書館學融合的時間,要長半個多世紀,但卻一直沒有充分發揮出其作用,這不能簡單歸因于國內圖書館學學術背景和傳統,更是國內圖書館學者的責任。其次,調查研究法對于發現社會問題,促進抽象理論建設的作用不可忽視。引入一種新研究法時,不應主動限制其使用范圍。國內圖書館學在將調查研究法正式納入方法論體系時,輕視了調查研究法對理論構建的作用,將其用途局限于獲取信息,直接影響了學界對調查研究法使用范圍的認識。調查研究方法應由其自身在學科領域中的發展狀況決定其用途,不能為了分類而主動限定其適用范圍。
調查研究法在國內圖書館領域未得到充分發展,既有引入時的先天不足,也有后期科學化訓練未及時跟上的原因。如何發揮其在理論構建中的作用,是調查研究法提高其在國內圖書館學領域的學術地位,獲得自身革新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