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古城自然保護站 李玲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重視林業資源對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性。為此,各個地區都開展了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主要通過適當的人工干預措施來促進生態公益林的健康和快速生長,提高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效果,發揮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態公益林的作用是在保證人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對各種資源的保護,生態公益林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充分發揮生態效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世界各個地區都開始關注林業資源對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性,開始重視生態公益林的體系的建設和完善。生態公益林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類型,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首先,防護林的主要作用就是防風固沙,主要的類型有水土保持林和護岸林等。另一種是特種用途林,該種類型的生態林就是實現對物種資源的保護,也能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主要分為國防林和實驗林等。生態公益林對環境保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能夠實現對世界多種物種資源的保護。(2)對調節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3)能夠起到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作用,同時對改善小氣候有一定的作用。(4)凈化大氣,減少噪聲污染對人類的影響。(5)生態公益林也具有休閑觀光的功能。尤其在我國的西北和東北地區經常會出現沙塵暴,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生態公益林能夠增加土壤根系的防風能力,對防止水蝕和風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減少沙塵暴天氣的出現。
有的農民為了提高經濟收入私自開墾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生態公益林,通過耕種更多的農作物來提高經濟收入,但是破壞了生態公益林,甚至造成了大量的公益林消失。此外,隨著農村經濟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林區和牧區的農家樂的數量越來越多,農家樂增多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公益林地,尤其可能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許多生態公益林在條件比較艱苦和邊遠的地區,交通工具不發達,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困難,農民的經濟收入比較少,農民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就去砍伐大量的公益林,造成公益林的面積大幅度減少。
我國生態公益林建設的主要特點是重視造林工作,但是忽視后期的林業管理,在前期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但是不重視后期的管理工作,導致公益林的管理效率低下。此外,有些地區的生態公益林管理體制比較落后,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一些地區的生態公益林面積比較大,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為此,應該建立完善的生態公益林監督和管理體系。
生態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首先,生態公益林在自然環境的改善和土地資源保護方面的作用不能在短時間內體現出效果,同時和商品林相比較,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很明顯,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次,部分基層領導和工作人員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生態公益林的特點以及生態公益林的重要性,從而不能科學合理地調整生態公益林的管理結構,沒有達到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此,應該結合本地區生態公益林的特點和生長規律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減少生態公益林的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促進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工作,應該轉變生態公益林管護人員的思想觀念,同時加大資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公益林管理的效率。首先,應該加強對公益林管理人員的培訓,可以聘請專家進行講座,提高公益林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認識到公益林管護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公益林管理工作人員應該結合自身掌握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對突發事件進行妥當的處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結合地區生態公益林的發展情況將新技術和新理念進行推廣應用。再次,重視對先進管理設備的引進和使用,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水平。
首先,應該建立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在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當地農民的發展需求和生存條件,加強生態公益林的責任人和管理保護人員之間的配合,并使之積極參與到森林管理方案的設計當中,保證管理和保護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提高公益林管理的效果,應該給相應的管理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補貼。眾所周知,生態公益林的主要作用是凈化空氣和防塵固沙,經濟效益不是很明顯,應該通過一定的補助來加強管理。
為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和保護效果,應該加強林業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同時建立科學的監督和預警機制,提高生態公益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為生態公益林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實時掌握和監督生態公益林生長的實際情況,結合生態公益林的生長特點給出具體的管理措施,在應用先進技術的同時促進生態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首先,針對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和保護存在不足的地方,應該找出具體的原因,同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首先,建設一支責任意識強的管理隊伍,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監督和考核,真正將工作落到實處。其次,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巡查,堅持及時發現、及時上報的原則。同時加大執法的力度,對破壞生態公益林的行為進行嚴厲的制止,并且給予必要的懲罰。最后,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采取封山造林的措施,結合本地區生態公益林的生長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促進生態公益林的健康生長。
通過完善生態公益林效能補償機制能夠有效保護生態公益林,真正讓林戶受益,激發林戶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動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首先,政策性補償和勞務性補償。如果是政策性補償的話,應該重點補償農民和集體的損失;如果是勞務性補償的話,應該加大生態經濟林的管理和保護的勞務報酬,能夠讓農戶真正得到經濟利益。其次,補償宜采取分期進行的方式,結合地區經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補償標準,并且能夠逐步提升補償的金額,結合農民的實際經濟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才能真正提升農民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中所使用的資金可以是政府出資,另外一部分可以通過開發生態公益林的旅游業和中草藥等來進行補充。
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對實現生態公益林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重視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不斷轉變人們的思想,加強林業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保證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和落實。此外,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充分認識到生態公益林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提高社會各界參加到生態公益林保護的積極性,真正提高公益林保護和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