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鎮縣氣象局 雷樹林 李曉平
雷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現象,不僅會破壞建筑物體結構,還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對防雷工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提升防雷減災工作效率,需要防雷機構給予高度重視,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做好防雷監測工作,加強防雷減災綜合治理,提高防雷工作水平,推動防雷工作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第一,防雷整體水平提升。雷電災害的破壞力比較大,對社會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很大威脅,因此,我國各地針對雷電災害采取了相應的防雷措施。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防雷機構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對防雷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第二,防雷設備技術落后。目前,防雷機構規模雖不斷擴大,但部分偏遠地區受經濟水平的限制,在防雷減災方面缺少資金投入,仍舊沿用以往的防雷技術和防雷設備,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研發力度不夠,相關人員不能熟練地操作防雷設備,無法準確預測出雷電災害發生時間,導致防雷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極大地降低了防雷工作的成效。第三,防雷服務意識不強。防雷工作是氣象部門開展的一項重要業務,但多數防雷機構只注重追求防雷減災效率,缺少防雷服務意識,在防雷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體系,造成人員分工不明確、職責劃分不清晰等情況,不僅降低了防雷工作質量,也影響了防雷工作的有序進展[1]。
實現防雷工作高效開展,需要相關部門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為防雷工作提供保障,確保防雷減災工作順利進行。一方面,制定科學的防雷制度。氣象部門應嚴格按照國家氣象防雷減災標準,結合防雷機構具體情況,完善防雷制度內容,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力依據,同時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保證防雷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防雷機構可以成立專門的審查部門,加大對防雷工作進展情況的審查力度,明確內部人員工作職責,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提升防雷工作效率。
防雷工作主要是針對建筑物采取的雷電防護措施,在建筑物防雷應用中,防雷工作一般分為內部防雷和外部防雷兩種形式,其中內部防雷以控制建筑物內部電力線路分布位置、電流流動速度和流量為主,需要在設計建筑物結構時,考慮到線路可能會出現的交叉、疊加等情況,從控制內部線路分布入手,提升防雷質量。而外部防雷指在建筑物外部設置防雷裝置,如避雷針、避雷線等防雷保護裝置,降低雷電對建筑物的破壞力。在防雷工作中,應注重內部防雷技術和外部防雷技術結合,采取有針對性的防雷措施,將防雷工作落實到位。
防雷工作開展需要借助特定的防雷設備進行,一般情況下,防雷設備的性能直接關系著防雷工作整體質量,如一些防雷監測設備和預警設備常用于防雷工作中,若設備功能存在問題,會使監測數據缺乏準確性,無法在有效時間內做出正確的風險評估,影響到防雷工作的開展。對此,需要防雷機構加強對防雷設備的研發力度,加大對新設備的研發力度,考慮到資金流動問題,結合可用資金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設備研發資金預算支出計劃,不斷引入先進的防雷設備,提高防雷設備的精密性和實用性,提升設備的使用性能,減少設備系統運行故障問題,避免影響防雷工作進展。
做好防雷監測工作,能夠為防雷機構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通過監測報告分析出雷電災害風險危害程度,便于相關人員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降低雷電災害造成的風險損失,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因此,需要防雷機構重視雷電監測工作,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利用遙感技術靈活、便捷、高效及全面等優勢,對指定區域內的雷電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判斷雷電風險大小,落實好雷電監測和預警工作,提高防雷工作質量,促進防雷減災工作高效開展。
防雷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防雷工作的效果,為保證防雷工作有效開展,必須重視人才的決定性作用,氣象部門及防雷機構需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強化人才的防雷技術和業務能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提升整個團隊的綜合素質。一方面,防雷機構要做好防雷減災思想宣傳工作,增強機構內部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防雷服務意識,促使工作人員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人才培訓活動,通過專業化的培訓指導,不斷提高防雷工作人員的技術,提升氣象防雷工作水平。同時,完善相關考核制度,以嚴格的考核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提高防雷工作質量[2]。
防雷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絕大多數防雷機構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氣象防雷網絡系統,利用網絡系統實現對雷電災害監測、數據收集、信息傳輸以及雷電預警等一體化處理,在保證防雷工作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防雷工作效率。在使用氣象防雷網絡時,要做好相應的網絡維護工作,確保防雷網絡系統能夠安全運行。在今后的防雷工作中,更多的防雷機構會將重點放在防雷設備和技術的研發上,以避雷針防雷設備為例,在建筑物上安裝避雷針,可以降低建筑物被雷電擊中的機率,但使用避雷針也會對防雷電子設備造成干擾,導致工作人員不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可靠的信息,影響防雷工作順利開展。對此,防雷機構應加強防干擾設備的研發,提高防雷設備的使用性能,增強防雷效果,推動防雷工作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雷電災害與其他類型災害有所不同,雷電停留時間較短,但破壞力卻很大,做好雷電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工作,能夠及時預測出雷電發生的時間以及風險大小,為防雷工作人員提供準確的監測信息,針對雷電災害風險評估,落實好相關預防工作,減少雷電災害對建筑物及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今后的防雷工作會更加注重防雷減災監測與預警,加強對防雷監測設備的研發和應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防雷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強化監測設備的防雷監測功能,不斷增強雷電監測的準確性,提高雷電預警的時效性。而實現這一發展目標,還需要防雷機構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加強對人才專業技能培訓,引導人才掌握防雷技術,并熟練操作防雷設備,提高防雷監測數據處理效率,促進防雷減災工作高效發展[3]。
防雷工作是氣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防雷工作對氣象行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防雷減災工作中,需要結合氣象防雷工作實際情況,加大防雷服務機構審查力度,加強對防雷新設備和新技術的研發,提高防雷設備的科技含量,實現對雷電災害的有效監測和預警,并及時做好雷電防護措施,降低雷電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