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妍,姜 海
(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4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針,指出“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要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發揮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1]。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自然而然就帶有支持與服務于大學的教學、科研和一切文化活動的使命,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承載者的地位、身份與職能[2],因此高校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和開展教育的職能,努力構建參與守護、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環境,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得以創新性繼承和發展。
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順應時代和讀者需求,以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人才和空間優勢,創建“舞墨人之家”大學生書法學習空間,構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交流平臺,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舞墨人之家”于2016年3月,由一位有書法特長的館員發起并建立,初衷是“讓自己的愛好影響身邊的人”,制定漸進式的活動目標:短期小目標——“能懂一點書法,會寫一點書法”;終極大目標——“愛上書法,讓書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該館員的帶動下,參與的學生逐漸增加,“舞墨人之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圖書館在以書法藝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實踐基礎上,不斷挖掘和拓展傳統文化內涵,將更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圖書館的文化月、文明月、節日文化活動、閱讀推廣工作中,營造了圖書館的濃郁文化氣息。
現在的學校書法教育課程多為選修課,無法進行現場書寫,多采取課堂PPT展示、課后學生自我研習的方式。“舞墨人之家”則采取“線上交流—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圖書館設立“舞墨人之家”活動場地,提供筆、墨、紙、硯、字帖等書法用品。每周三中午作為固定的線下集中學習時間,由書法老師現場指導學生練習,在期末期間仍堅持開放,為學生緊張的復習考試提供減壓放松的場所。同時建立“舞墨人之家”微信群,堅持網上作業點評、作品賞析、書法知識推送、活動信息發布,由于線上服務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和良好的互動功能,因此“舞墨人之家”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成為一個互動高效的傳統文化交流和傳播平臺。
書法研習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為了讓更多的大學生生堅持下來,專門制定“打卡+獎勵”的激勵機制:(1)有無書法基礎均可加入,退群自由,退出后不可再次加入;(2)須堅持練習,每周應至少交作業2次(群內拍照打卡);(3)須積極參加活動,連續一個月不參加集體活動者將被取消參與活動資格;(4)交作業及出勤情況良好的同學有機會獲得圖書館研究包廂的使用權。通過這些方式的督促與激勵,使得很多學生在書法研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這種堅持力的形成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也具有積極影響。
“舞墨人之家”創建之初,完全由館員負責日常管理和活動組織,在活動前布置筆墨紙硯,活動后進行清理,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由于負責具體事務的館員人數和精力所限,2018年3月,圖書館將“舞墨人之家”的日常管理納入圖書館學生社團(書緣社)的職責范圍,由學生負責“舞墨人之家”的日常管理,協助館員完成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宣傳。吸納學生參與“舞墨人之家”的管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舞墨人之家”與學校其他社團和院系的聯系更方便,有利于活動的宣傳和推廣,提高了在全校師生中的影響力。
為了打造圖書館“舞墨人之家”書法學習空間的品牌和特色,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學習傳統文化的隊伍,“舞墨人之家”在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注重宣傳和推廣。除了采取傳統的宣傳方式外,還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中經常發布微信推送,如“Come on!歡迎入駐舞墨人之家”“功到自然成——舞墨人學霸養成記”“有一個愛寫字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金波——‘舞墨人之家'美麗女孩學書一年成長記”等。為了吸納大一新生加入,開學季在新生微站中設置“舞墨人之家”版塊,“書山攬勝,墨海觀濤,舞墨人之家書法小組期待你的加入,共同書寫濃墨重彩的大學生活!”,以此幫助新生及時了解圖書館傳統文化學習平臺。
“舞墨人之家”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藝術的表達形式,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創新體驗形式,使廣大師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靈活多樣的活動內容大大提高了讀者的參與度,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舉辦書法展覽和比賽是常規的書法交流形式,“舞墨人之家”堅持以學習經典、書寫經典為主線,如開展“傳承經典、翰墨飄香”書法作品展、“向經典致敬——師生臨摹作品展”,同時結合時代精神和要求開展各種主題展覽,如“學習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書法作品展,“翰墨謳歌新時代”——紀念建黨97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法作品展等。以展代練的形式能夠有效提升書寫者的作品水平,也使觀賞者得到藝術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啟迪和培育。
春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承載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更代表了源遠流長的節日傳統文化。新年期間,“舞墨人之家”攜手學校教職工書法協會的老師們,在圖書館一樓大廳揮毫潑墨,寫福字、送春聯,吸引了眾多讀者駐足欣賞,活動現場充滿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傳遞了濃濃的年味兒和新春的祝福。
我國古代的家書文化維系著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精神家園,“家”是所有人對生活的最終幻想和歸屬,而家書是家文化的重要紐帶,也承載著社會記憶和文化傳承。在新年前夕,圖書館開展了“一封新年家書”活動,圖書館提供毛筆、鋼筆、墨、紙箋并負責郵寄,由“舞墨人之家”成員現場示范,引領讀者重拾家書文化,用筆墨傳遞真情。
“舞墨人之家”在圖書館的支持下,與大連旅順博物館聯合開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古字畫的修復與裝裱”“手繪陶瓷花瓶”“古字畫修復與裝裱”“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等,這些內容新穎的體驗活動使大學生們能夠近距離接觸傳統經典文化藝術,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人文素養,深受讀者歡迎。圖書館與博物館利用各自資源、空間、人員優勢,開展跨界合作,是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成功嘗試。
“舞墨人之家”2016年建立,成員由最初的15人,至2019年7月已發展至108人,共開展集中交流活動130余次,書法講座75余場,通過組織展覽比賽、網絡學習活動,參與師生2200余人次。“舞墨人之家”已成為大學生書法愛好者交流學習的平臺,成為圖書館特色人文活動空間。
圖書館五大職能中包括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和開展教育。書法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然而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的日常書寫能力正在減弱,距離書法藝術更是漸行漸遠,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漠然態度令人堪憂。圖書館在傳統文化的引領、傳承與交流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舞墨人之家”使廣大師生能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魅力,激發了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在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書法學習氛圍,促進書法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藝術鑒賞水平和技藝均有顯著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是緊密相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構建,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沃土壤。通過學習、欣賞、體驗書法藝術等形式,可以使廣大師生心靈得到洗禮和升華。“舞墨人之家”圍繞學習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70周年等時代主題,舉辦展覽交流活動,成為推進大學生素質擴展、提高師生文化修養的有效方式。
書法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相伴相生,書法藝術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刻地詮釋著中華傳統文化。大學生們對于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審美取向、藝術價值缺乏基本的了解,“舞墨人之家”里通過開展“字體的演變及臨摹的方法”“關于筆法的那些事”“書法美在何處”“走進篆刻藝術”等美育教育講座,提升學生們對書法藝術及其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在學校“圖書館—護理學院美育教育基地”建設中,書法學習成為醫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提升醫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人格美、社會美的理解和欣賞,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書法經過幾千年的漫長發展,已經成為一門蘊含豐富內容的藝術學科,它與中國古代哲學、文字學、文學、歷史學、美學等相關門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門類知識被視為學好書法應具備的“字外功”。“舞墨人之家”在引導學生臨習經典碑帖、鑒賞古代名家作品等藝術交流過程中,利用圖書館豐富的紙質和電子資源,進行經典書目推介,促使其對歷代經典碑帖所涉及的文辭、人物歷史、時代背景等進一步探索,將書法研習延伸至對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閱讀和學習,從而帶動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工作的開展。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舞墨人之家”書法學習空間的創建順應了當今時代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潮流,“舞墨人之家”立足于圖書館的資源、空間和人員等多重優勢,在實踐中不斷拓展與創新,使得圖書館發揮文化傳承、服務育人的作用得以有效體現。通過在大學校園里構建書法藝術交流的平臺,以點帶面,漸進推廣,激發起廣大師生對經典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實踐證明,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融于圖書館的活動方式、服務模式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眾廣泛的特色活動和創意項目[3],能夠增強廣大讀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弘揚、傳承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之路任重而道遠,圖書館要將文化傳承創新元素與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在開展讀者服務、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活動中注重深化文化傳承創新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