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梅
(四川省華鎣市古橋初級中學,四川 華鎣 638600)
詩歌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小學詩歌教學中采用立體化教學策略可有效提高詩歌教學質量水平,對小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十分重要。筆者分別從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現狀、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立體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三個方面來闡述,為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指導方向。
從目前來看,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不容樂觀,受傳統教學方法與思維的影響,教育理念逐漸被固化,對詩歌的學習則側重于背誦,從而忽視了對其情感的剖析,導致詩歌的學習未達到真正的效果。另外不同時代的詩歌各有特點,同一種詩歌的意象可通過不同方式進行表達,但一些教師在講述古詩詞時,會逐字逐句地幫助學生分析講解,盡管如此,教師并未對詩歌的表達方式、詩歌的背景、詩歌的內容情感進行深入分析,致使學生無法形成系統的理論框架。另外教師在詩歌的講解上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對詩歌的學習失去興趣,難以產生新意,此外多媒體技術的過度使用也會影響詩歌的教學。
為了提高語文詩歌課堂教學效果,還應根據教學現狀來提出解決之策,改善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為語文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從上述研究不難看出,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枯燥無趣、注重詞匯忽略整體等方面。詳情如下:
在小學階段詩歌教學中,都是以簡單的詩歌為主。學生對詩歌的意思并不理解,只能死記硬背。據此教師應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在詩歌講解中應采用多樣化方法來詮釋,不僅僅是向學生解釋字面意思。通過這種方法可加深學生對詩歌含義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在教授詩歌時要么是側重于詩歌作者,要么參考文獻生搬硬套,對于詩歌本身、詩歌意境以及詩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并未深入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便會對詩歌所要表達的內涵缺乏了解,從而失去了學習詩歌的樂趣。
在詩歌講解中,教師往往會對詩歌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過于重視詞匯與典故的解釋,從而忽略了詩歌本身,導致學生僅僅理解了字詞的含義。例如在《詠梅》一詩中“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教師僅僅對梅花的高潔品質進行了贊揚,對詩人所處的背景、發生的事件,抒發何種情感,烘托出什么效果僅僅簡單帶過。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目的僅僅是應付考試,對于詩歌的學習并無興趣,因此也不會去理解詩詞本身要表達的意境,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上述,筆者對小學語文詩歌課堂教學現狀展開了闡述,為了確保立體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教師還應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打好詩歌基礎。建立互動交流教學空間,開展開放靈活的教學活動,積極營造有效的詩歌課堂氛圍,開展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詳情如下:
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詩歌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首先教師應對有效的教學情境合理創設,加深學生對詩歌情感的體會。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放映圖片、音樂、視頻,對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行營造。例如:在學習李白的《靜夜思》這一古詩時,教師可將一些相關的詩歌音頻、圖片找出,并運用到詩歌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看到唯美的畫面聽著詩歌朗讀便會理解詩人的思鄉之情,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鳴。
在詩歌課堂教育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詩歌能力與基礎,由點及面對詩歌知識框架進行構建,通過講讀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展現詩歌與歷史文化的關系,幫助學生逐漸積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在對《詠柳》一詩進行講解時,可將其與杜甫的《絕句》《春夜喜雨》做對比,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古人對春景的描寫方式,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詩歌,愛上語文,使枯燥無趣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
立體化教學模式通常是指利用開放式方法進行教學。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互動交流教學空間進行構建。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空間具有局限性,從布局上來看十分封閉,致使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越拉越遠,無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壓制。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打造開放式課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對一些復雜問題有效解決,促使小組各個成員間積極配合,分工合作。例如: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間的交流來討論問題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民主的環境中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現有的課堂教學結構加以優化,讓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力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成績較為優異的同學可以對成績較差的同學進行輔導,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所學知識,還能促進彼此不斷成長。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具有獨特性,對任何事物都具備好奇心,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對現有的詩歌教學方法加以拓展,對實踐教學活動合理設置,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享受實踐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舉個例子:在教授詩歌《春曉》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說出與春天有關的詩詞,組織相關比賽,看誰說的詩詞最多,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分組比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提出,教師還應提出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開展立體化古詩詞學習,讓詩歌的魅力更好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真正融入學生實際生活,扎根在學生內心深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一定優勢。所以老師就要想辦法營造課堂氛圍,這樣就很快地帶領著學生進入到學習當中去,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能發揮一定作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打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然后再進行語文長期的教學規劃和教學目的。構建良好的學習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和狀態,也是課堂教學能否有效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立體化教學中教師還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尊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構建輕松愉悅的詩歌課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積極轉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敢表達,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生性格好動活潑,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應把握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展示自己的才能。舉個例子:教師在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通過講述引導學生理解送別詩的特點與含義,在此基礎上開展詩歌比賽,通過評比選出最優秀的詩歌朗讀者。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可將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現出來,提升自身表現力,實現自我發展。通過上述對策的應用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有效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水平。
綜上,筆者對立體化教學在詩歌課堂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教師應積極建立立體化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推行。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素質,掌握更多教學技能,將靈活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詩歌課堂教學中去,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為詩歌的學習注入鮮活生命力,為教學領域的發展貢獻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