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5)
網絡直播是通信技術和媒介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對青少年群體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新興事物,網絡直播對青少年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加以重視,充分發揮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將網絡直播引入思政教育工作實踐,創新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使思政教育真正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根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直播是“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眾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這種新興的在線娛樂、服務方式,通過手機或錄屏工具在互聯網平臺上以實時呈現模式進行表演、互動和展示活動,供眾多觀眾同時視聽。
網絡直播本身具有互動反饋即時、傳播便利等特點,再加上移動互聯網準入門檻低,以及人們的表達、互動需求,網絡直播平臺發展迅猛。2016 年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這一年出現了一百多家直播平臺?!吨袊ヂ摼W發展報告2018》中的數據顯示:2018 年6 月,網絡直播用戶達4.25 億;2019 年預計將超過五億人。
網絡直播迎合了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喜愛,迅速吸引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參與。在當前的網絡直播中,主播、觀眾的主要人群都是90 后,且大學生居多。根據2017 年的隨機問卷調查:82%的高校大學生觀看過網絡直播,13.8%的大學生做過網絡主播或通過直播平臺進行過直播活動。
(1)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載體。在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須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尤其應該借助新的載體或媒介拓展思政教育渠道。網絡直播這一新型媒介具有實時傳播、立體互動、內容多樣、體驗真實等特點,且深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社交平臺和組成部分。將網絡直播這一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新興媒介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達到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目標。
(2)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網絡直播借助先進的通信技術進行直播活動,使大學生可以更真實地接觸直播者或直播內容,比QQ、微信、微博等更具現場感染力和視聽感染力。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在高校思政教育實踐中,以思政教育直播和短視頻環節取代簡單的圖文、視頻形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可以進一步突破思政教育的時間、空間限制,契合新時代大學生的興趣點,使思政教育既入耳,又入心。
(3)豐富高校思政教育資源。傳統的思政教育資源來源單一,內容滯后且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較低。實時更新的網絡直播涉及不同地域、各個領域的內容,如有關中國傳統手工藝直播,有關當今政治、科技、文化熱點等的直播,各類公務執法直播等,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此外,網絡直播通過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多媒體信息傳遞,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1)不良的網絡信息阻礙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網絡直播還處于起步階段,準入門檻低,規章制度不健全,主播的個人素質,直播內容的思想性都存在問題。為了吸引“人氣”,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涉及低俗、暴力、色情內容的網絡直播內容曾經大行其道,還有一些過分“炫富”的內容、宣揚封建迷信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內容也搭上網絡直播的快車迅速傳播,這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是巨大的精神沖擊,阻礙了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一些大學生在形形色色的網絡直播中迷失了自己,不再通過勤學苦讀來追求真理、實現自我,而是投機取巧,妄圖以“捷徑”走向成功,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2)降低了傳統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者的權威。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采用的理論灌輸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可控性,其對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產生的影響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且是長期的、持續的。網絡直播實時傳播、立體交流的特性,使信息傳播更為快速,作為主要觀眾群體的大學生快速接受網絡直播中各領域千變萬化的信息,使思政教育者更難把握大學生的興趣方向,思政教育內容多為空洞枯燥的理論且滯后于時代發展,無法深入大學生內心,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同時,網絡傳播也通過其突破時空限制的即時交流互動,使教師在學生面前失去了知識、經驗上的優勢,降低了大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使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威趨于消解,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難度。
(1)加強法制建設和環境管控,規范直播平臺的運行。網絡直播內容良莠不齊,其中的負面信息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運用法律武器規范網絡直播平臺、直播主播的行為,是網絡直播健康運行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網絡直播傳播形式的難以管控和相關法律制度沒有及時跟進,使得以前一段時期內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的網絡直播內容大肆傳播。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采取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如網絡直播主播實名制、加強監管力度、規范網絡直播平臺運營行為等,以遏制不良網絡直播內容的肆意傳播。
(2)協調多方力量,制作優質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網絡直播只是手段,真正能影響并改變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是思政教育內容。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協調多方力量,集合資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專業網絡直播內容制作團隊,認真分析、概括大學生對直播內容的偏好,并結合其內在發展需要,制作優質的思政教育直播內容或專題視頻,打造思政理論精品課程、思政教育專題或主題教育課程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加推廣,吸引大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當中,潛移默化地發揮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功能。
3.2.1 構建高校網絡直播平臺
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要適應時代發展,在新媒體時代,構建切合大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求的高校網絡直播平臺,是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首先,高??梢岳米陨韮瀯?,與各大直播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構建高校網絡直播平臺。通過直播平臺進行大學生感興趣或亟需的內容直播,如校園貸的危害和國內外科技、教育熱點等,引導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并規范其行為。其次,各大高校的媒介平臺眾多,無法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應該大力整合高校的媒體平臺,發揮協同作用,結合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媒體優點,打造優勢突出的網絡直播高校思政教育平臺。最后,網絡直播平臺不應完全取代傳統思政教育媒介,傳統媒介也有其特點和教育優勢,只有將網絡直播平臺和傳統媒介有效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的教學局限,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3.2.2 打造專業的高校思政網絡直播隊伍
打造專業的、可以用網絡直播進行思政教育的高校思政師資力量,是有效以網絡直播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的前提和保證。
(1)高校領導層應該充分認識利用以網絡直播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視思政教育工作一線的教師,加強對其網絡直播技能的培養。(2)還應在學校各部門選出人員,對其進行網絡技術方面的技能培訓,優化網絡思政隊伍的人員結構,組建人員結構全面的專業化高校網絡直播隊伍。(3)網絡直播打破了高校思政教師在知識、信息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及信息接受、傳播能力,及時了解并掌握網絡直播技能,保持思想活躍度,將網絡直播中的優秀內容引入思政教育實踐。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雖然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三觀尚未完全形成,但也具備了基本的是非觀和辨別力。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直播內容,大學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對網絡直播內容的辨別能力,能夠主動且準確地選擇對自己的道德養成及能力提升有益的網絡直播內容,對涉及黃賭毒的網絡直播內容要主動避開,不小心進入直播后應主動舉報。第二,受到不良直播內容影響而致使心理或行為出現偏差后應加以警惕,進行自我調整,也可以主動向輔導員、教師、同學尋求幫助,使身心發展及時回歸正途。第三,組建專門的大學生社團,發揮集體智慧,對網絡直播平臺、主播及內容進行評價、甄選,發布紅黑榜,使對大學生有益的網絡直播內容廣為傳播,有害的網絡直播內容失去生存空間。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緊跟信息化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網絡直播對高校思政教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通過專業思政網絡直播隊伍建設、網絡直播平臺構建和優質思政教育內容制作等方式,可以有效發揮網絡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提高思政教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