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遠 王一冰
([1]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85;[2]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南京 210023)
2013年,廣東省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我省教育“創強爭先建高地”的意見》(粵府〔2013〕17號),標志著廣東省“創新強校工程”進入籌備實施階段。2014年,隨著廣東省教育廳、財政廳發布《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方案(試行)》與《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正式實施。為響應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的建設實施,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于2014年11月決定成立創新強校工程協調推進辦公室。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創新強校工程協調推進辦公室(以下簡稱“創強辦公室”)的雛形,可以說濫觴于學校在2013年3月實施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以下簡稱“2011計劃”)。“2011計劃”又稱“2011協同創新計劃”,是國家于2012年5月啟動實施、以協同創新中心為核心的高等教育戰略工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立足實際,將實施“2011計劃”的總體目標設置成匯聚一批高端人才隊伍,構建一批多層次、多類型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養一批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產出一批標志性成果,形成持續穩定發展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協同創新體系。
從國家宏觀層面上看,“2011計劃”在以學科導向轉變為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優勢學科為基礎搭建創新平臺,以重大項目引領,建立系統的組織管理制度等體制機制方面做了諸多探索。[1]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為完成該計劃分步分類培育組建各類協同創新中心的重點任務,也為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探索促進協同創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寓教于研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科技評價標準,建立持續創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優化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等七項要求。
作為“2011計劃”實施保障,學校先后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由職能處室及相關學院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及掛靠在科技處,作為領導小組日常辦事機構,負責推進協同創新工作的具體實施、組織、協調、服務和考核工作的“2011計劃”辦公室。
2014年1月,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聯合發布《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方案(試行)》(粵教高函〔2014〕8號),將“創新強校工程”的建設內容分為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高水平大學及特色高校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六方面。
2014年上半年,學校按照《廣東省教育廳關于編制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2014-2016年建設規劃的通知》(粵教高函〔2014〕16號)要求,編制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創新強校工程”2014-2016年建設規劃。在建設規劃中,一方面成立領導小組,總體統籌,另一方面將各項目與職能處室一一對應,分工負責。在具體分工上,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類項目由學院辦公室負責,高水平大學及特色高校建設項目由教學評估辦公室負責,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項目由人力資源處負責,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由教務處負責,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由科技處負責,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由國際交流處負責。“創新強校工程”二級管理機制初具雛形。
2014年12月,創強辦公室成立,掛靠部門為學校教務處。在隨后進行的年度考核中,教務處依據考核指標,對分工做了微調,主要調整為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類項目改為由學院辦公室與科技處共同負責。從“2011計劃”辦公室發展到創強辦公室,雖然掛靠的職能處室發生了變化——從科技處到教務處,但是這并不是一個割裂的過程,這一點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創新強校工程”項目建設及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總結報告》(2015)中得到確認:一是明確之所以創強辦公室掛靠在教務處,是由于學校把“創新強校工程”視為自2012年以來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的延續,質量工程由教務處統籌負責;二是明確“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是“創新強校工程”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類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存在延續性。雖然體制機制改革與協同創新類項目在2015年報告中被劃分為體制機制改革項目,與協同創新項目,并由學院辦公室、科技處分別統籌負責,但是在“2011計劃”的框架之下,兩者是密不可分、有機統一的。
2016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印發《廣東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總體方案(試行)》,經過一系列論證,學校于2017年4月發布《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十三五”“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方案》,標志著“創新強校工程”進入新時期。
在新印發的《廣東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總體方案(試行)》中,正式將建設內容調整為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培養創新性、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推進國際及港澳臺交流合作等六大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調整后的體制機制改革類中,其內涵包括卻不僅限于協同創新體制改革,而是涵蓋了學校內部頂層設計、人事、教學、科研、財務、資源分配等全方位改革,極大地拓展了“創新強校工程”在學校發展中的全方位引領與導航作用。有鑒于此,創強辦公室自2017年后掛靠處室由教務處更改為學院辦公室(校辦),旨在利用學院辦公室的定位優勢,發揮校辦統籌協調作用,為“創新強校工程”的進一步實施提供便利。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創強辦公室自成立以來,除了承擔廣東省“創新強校工程”的組織、申報、考核等工作以外,還承擔了學校申請的珠海市重點項目與廣東省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試點項目的組織、規劃工作。因此,學校的珠海市重點項目辦公室、應用型轉型辦公室與創強辦公室合署辦公。
2014年6月,《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中指出要推動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加強優秀人才隊伍建設,創建珠海市協同創新中心。2015年3月,學校召開了關于珠海市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準備會,會議成立設立在教務處的珠海市重點項目辦公室,同時,將會議結果報送學校學術學位委員會,由學術學位委員會進行項目初審。
珠海市重點項目是以專業學院為核心,在2018年之前珠海市重點項目辦公室的日常辦公經費,都是依托“創新強校工程”的日常辦公經費與評審經費,進行辦公活動,兩者實現實質上的合署辦公。
2018年7月,學校開始組織校級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正式發文設立校級重點項目辦公室,劃撥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經費,掛靠在學院辦公室,與創強辦公室合署辦公,負責校級及市級重點項目的組織工作。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文《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啟動轉型發展建設項目申報工作,在深入開展“創新強校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啟動學校轉型發展建設項目立項申報工作。2016-2017學年,學校成功入選“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2017年5月公布的《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推進“創新強校工程”、應用型轉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8)》中,明確規定成立學校轉型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轉型辦”,與創強辦公室合署,是校轉型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
應用型轉型工作自項目啟動便與“創新強校工程”緊密相關,轉型發展辦公室是在創強辦公室的基礎上進行人員分工細化,辦公室工作經費同樣從創新強校工作中列支,考核工作與創強同步,兩者合署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項目建設。
就一般而言,“創新強校工程”的建設,面臨著多重困難:首先必須接受雙重或者多重行政領導,因此,這些舉措的出臺和實施是比先要獲得行政許可后方可執行;其次是行政主管部門干預“創新”的方式,卡口集中體現在人事尤其是項目審批和財政經費方面;再次是不同層級的主體和要素對接之中存在灰色地帶甚至是空白地帶,這些區域既是實現“創新”的突破口,也是風險管控的雷區。[2]創新強校工程協調推進辦公室的設立,在調動各行政職能處室參與到學校頂層設計、提高行政溝通效率的同時,也為打通學校教學科研、統籌管理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