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琳娜
(昆明醫科大學學生工作處 云南·昆明 650500)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億萬家庭福祉,是高校教育成果服務社會的具體體現。根據麥克斯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調查顯示,相較于入學率的逐年上升,我國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則呈逐年下降趨勢,且初次就業率均不足80%。就業人數的逐年增加及全球經濟形勢的緩慢發展態勢為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現實壓力。
昆明醫科大作為云南醫藥衛生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86年來,培養的10萬余名全日制高級醫藥衛生人才扎根邊疆,服務基層,為云南醫藥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文以該校為例,研究醫學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構建長效機制,既有助于促進醫學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和充分就業,進一步提高對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能力,又有助于促進衛生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
如表1所示,昆明醫科大學2014-2018屆共有畢業生15099人,這五屆畢業生的年終就業率(截止到畢業當年12月31日)整體保持穩定,九成以上畢業生落實就業,初次就業率在80%左右,年終就業率在90%以上。畢業生就業后穩定性持續較強,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連年低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較多,未就業擬深造的畢業生占比呈上升趨勢,[1]反映出畢業生進一步深造意愿強烈,行業發展趨勢也對醫學類畢業生學歷提出了更高要求。

表1 就業率統計表n(%)
如表2所示,昆明醫科大學近五屆均有七成左右畢業生畢業后在云南省就業,就業城市主要集中在昆明,2017年,在政策引導,生源結構調整、區域需求變化等因素下,到省外就業畢業生有所增加。[2]從就業領域來看,畢業生就業的最大的行業類是“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七成左右的畢業生在醫藥相關單位就業,就業情況較好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本地區衛生事業統籌發展和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3]
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遞增,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相對穩定,供需總量矛盾會日益突出,加之醫學生從業必須參加規培,事業單位進人程序復雜和時間滯后等因素影響,畢業生中不就業擬升學、慢就業現象凸顯,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壓力巨大。

表2 就業流向統計表n(%)
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從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情況看,主要表現為一是各專業供需不平衡,臨床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優勢明顯,一些新辦專業、非醫學專業由于社會認知、宣傳力度、自身發展建設局限等原因就業存在困難。二是學歷層次供需不平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歷、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醫學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大多三甲醫院招聘中博士甚至博士后成為首選,激烈的競爭造成本科學歷、甚至碩士學歷醫學生就業壓力大。三是地區之間供需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醫療機構需求量不多且要求高,想去而又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少,經濟不發達地區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需求量大,愿意去的畢業生卻很少。“有地方沒人去,有人沒地方去”現象突出,從昆明醫科大學畢業生近年來每年均有40%以上的畢業生集中在昆明就業可見一斑,在有些畢業生感嘆“找不到理想單位”的同時,許多基層—線的用人單位急需人才,卻又招不到畢業生,這種“招不到”與“找不到”的矛盾是目前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難題,也是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癥結。[4]
表現為一是缺乏開闊的行業視野。醫學院校中大部分醫學畢業生從事臨床工作的思想根深蒂固,就業面比較狹窄,對于到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相關專業工作,如醫藥推銷、保健行業、社區醫療等缺乏興趣,態度消極。非醫學專業畢業生也抱有保守的就業觀念,對考機關、事業單位態度積極,對到基層、非公單位就業有抵觸。二是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畢業生就業首選還是機關、事業單位等,在考研失利的情況下選擇不就業準備二戰的情形在醫學生就業過程中呈上升趨勢。
如何在新的形勢和機遇下,實現高校大學生的順利就業,讓當代青年學子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進程中發揮力量,實現夢想,是當前擺在高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學校、學生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和充分就業。
政府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樹立“就業優先”思想,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產業結構,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建立完善的就業機制和成熟的就業市場,深化人事制度和用人機制改革,在原有基礎上,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并加大傾斜力度,為大學生就業創造舒適、公平的環境,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淡化戶籍、部門、地域等因素對畢業生就業和流動的限制,推進基層就業保障制度的發展,以保證一定數量、一定水平的畢業生下到基層、服務基層、扎根基層干事創業,隨著醫療改革的推進,要不斷完善出臺相應優惠政策,搭建好人才交流、流動的平臺,為醫學畢業生向基層就業提供更大的動力。
學校要把就業狀況作為制定招生計劃和專業設置的重要依據,建立“招生—培養—就業—學生管理”聯動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拓展自身的能力,開闊視野,提升就業創業的能力。要將價值引領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每個階段的學生發展需求,建立和構建精準服務體系,出臺激勵措施,通過評選表彰獎勵先進典型、開展富有特色的就業創業教育活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強化就業創業實踐等,積極培塑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唱響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旋律”。
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降低期望值,積極主動擇業,要正確認清自我、全面了解社會,就業期待要與社會發展、專業市場、學校聲譽、自身條件等相適應,依托于對社會、學校、用人單位、家庭、自身的全面具體分析,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確立就業意向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修正調整。要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包括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樹立正確的醫學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患者考慮的職業道德,拓寬就業視野,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就業機會,將每個就業機會作為提升自己職業素質的途徑,應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