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國 封 毅 唐小麗 王 超 陳振興 卓少元*
([1]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2]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中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中醫學為主干學科,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西醫基礎醫學、西醫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根據我校中醫學專業的課程分析發現西醫基礎醫學和西醫臨床醫學的課程數量占總課程數量的42.4%,由此可見我校的中醫學專業參考了“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培養模式。考慮到學生的課時總數有限,本著中醫學專業應該以中醫為主體的原則,西醫醫學課程的學時偏少,課程考核要求較低,這導致了學生和教學管理人員對西醫醫學課程重視程度不高。此外,從往年新生入學“文理科”統計來看,報考中醫學專業的學生中有約一半屬于“文科生”,而西醫醫學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扎實的“理科”基礎,包括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文科生在西醫專業基礎課學習過程中面臨不小的挑戰,從往年的課程重修統計來看,西醫醫學課程的“掛科”率居高不下。“生物化學”屬于西醫專業基礎課程,與后續課程例如“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醫學類專業課聯系緊密。如何激發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動機至關重要。作者采用目前流行的ARCS學習動機模型來優化“生物化學”教學設計,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行為受到動機的驅動,學生的學習行為直接受控于學習動機。[1]想要提高學習效果,必須準確分析學生的情況,采取適當的手段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習動機。美國心理學家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了ARCS動機模型旨在幫助廣大教育者對學習動機進行分類與優化。ARCS動機模型認為影響動機的最主要因素有四個:注意(Attention)、相關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滿足感(Satisfaction),這四個要素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勵學習。[2]接下來具體闡述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ARCS動機分析。
在開始“生物化學”具體知識講授前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難題,為此要根據學生生物化學知識比較匱乏這一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被大多數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存在很多疑問的社會熱點問題來進行導入,這樣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在“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中,為了說明生物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作者采用了轉基因食品的案例。轉基因食品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已經初步了解過,通過讓學生發表對轉基因食品的觀點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轉基因食品存在很多疑問和誤解,同時將轉基因食品中涉及到的關鍵生物化學知識進行簡明扼要的概括,并提出期望:學生能通過“生物化學”這門課的系統學習做出合理的判斷。在第三章蛋白質化學中,采用播放新聞視頻的方式,對“三聚氰胺奶”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進行回顧,并提出三聚氰胺為何能被添加到奶粉中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對“凱氏定氮法”進行介紹,以及氮元素在蛋白質中含量約為16%這一知識點進行植入,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在第五章酶學中,作者選擇了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作為導入,這部電影的火爆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通過分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病的原因以及治療藥物格列衛的治療機制引起了研究酶的結構與開發酶抑制劑在疾病治療上的重要意義。另外,第七章生物氧化章節中,作者采用了發生于2015年天津海港危險化學品爆炸的新聞來導入氰化物擴散的風險如何會引起社會的巨大恐慌,剖析了氰化物作為電子呼吸鏈抑制劑的本質。社會熱點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不斷跟進跟與生物化學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這樣才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表1 “診斷學”與“生物化學”密切聯系的知識點梳理

表2 “內科學”與“生物化學”密切聯系的知識點梳理
“生物化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為“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醫學課程提供支撐。如何有效的將“生物化學”課程中的重要知識與后續課程做鏈接增強知識的相關性是生物化學教師所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作者對“診斷學”與“內科學”這兩門關系密切的后續課程進行知識章節梳理,對直接與“生物化學”內容鏈接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歸納結果見表1和表2。在對這些臨床病例進行鏈接過程中,注重基礎概念與基本原理的講述,而對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的介紹盡可能簡單明了,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系統的完成“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課程的學習,他們對較為復雜的臨床知識的學習能力有限,系統掌握臨床知識也不是“生物化學”這門基礎課程的重點任務。
“生物化學”要求學生具備較扎實的“生物學”和“化學”基礎知識,而我國高中教育“文理”分科制度導致了文科生在“生物學”和“化學”這兩門理科科目上的學習時間十分有限,所學內容淺顯和不系統,這都導致了文科生在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時面臨很大挑戰,而實際上中醫學專業招生中文科和理科高中畢業生的數量基本相當。為了解決該矛盾,作者采用了儲備知識推送計劃,根據教學內容分析,將高中“生物學”和“化學” 相關的儲備知識進行梳理,并推送給全班同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學習,在上課前將儲備知識漏洞填補。此外,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儲備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判斷,只針對一些重要且較難理解的的儲備知識點進行回顧。例如在蛋白質分子結構章節中,維持蛋白質各級結構的化學鍵包括肽鍵、二硫鍵、離子鍵、氫鍵、疏水作用力、范德華力等。作者通過查閱資料對這些化學鍵進行了較為詳細同時又通俗易懂的解釋,制作成圖文并茂的PPT課件提前發送給大家。這樣既補充了學生的儲備知識,又可避免占用課堂的寶貴時間。學生掌握了相關儲備知識后,學習“生物化學”的自信心明顯提高。
在講授“生物化學”時,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困難。這是因為理論知識比較晦澀難懂而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應用的分析也無法滿足醫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來做出專業診斷和治療的基本要求。作者將“生物化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常識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生物化學知識可以令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一些生活常識。例如,我們經常聽人說“多吃豬蹄和雞爪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可以補充人體的膠原蛋白,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針對這個常識,作者從膠原蛋白的分子組成成分和它的功能來分析,肯定了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對美容養顏的重要作用。同時分析了膠原蛋白在人體的來源,指出膠原蛋白作為生物大分子只能通過人體自身合成,而不能通過外源吸收。另外,根據膠原蛋白的氨基酸的組成種類相對單一,必需氨基酸含量少的特點推斷出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比較低的結論。最后引導學生根據分析做出真偽判斷。再例如,我們的飲食結構常以富含淀粉的食物為主食,而少吃主食是否真的可以減肥呢?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人通過不吃主食來減肥的例子。答案是肯定的,人體內的糖代謝與脂代謝是密切聯系的,限制糖類的吸收與代謝將會導致脂代謝的大幅增強,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糖類是人體主要的氧化供能物質,尤其是我們的大腦對糖要求特別高,限制糖類的攝入將不可避免的導致人容易疲勞,大腦反應速度下降等弊端。學生有意識的應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來分析與生物化學密切聯系的生活常識,就會獲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針對中醫學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一些難題,作者通過目前流行的ARCS動機模型分析來優化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例如“中藥藥理學”中存在不少與生物化學知識密切聯系的案例,將中醫學核心課程與“生物化學”做鏈接更能讓學生認識到西醫醫學知識和中醫學密切聯系。此外,中西醫結合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可以作為案例提高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生物化學”這門課程重要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