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偉 張 岳 閔文韜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企業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學徒制為主,即“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進行技術或者技能教授,但這對師傅的理論傳授功底要求較高,對學徒的學習能力也有要求。而高校則普遍以理論知識教授為主,雖然高校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大部分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加之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缺乏融匯貫通,在實際崗位上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差強人意。德國在戰后為了解決理論和實際技能轉換運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職業培訓模式——雙元制,其經濟能在戰后迅速騰飛雙元制教育功不可沒。近些年,此培養制度被我國一些高校所借鑒采用。
當前我國高校雙元育人的主要經驗還是以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主,現代學徒制試點使我國產教融合更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更健全,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自2015年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正式啟動開始,先后約有600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行業試點牽頭單位和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率先探索我國雙元育人模式,并且各地區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也全面啟動。這是目前我國在高職院校實施雙元育人教育制度的主要經驗。
其次,雙元育人在高等本科院校也有一些經驗所得。眾所周知,當前我國各大高校每學期都會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組織學生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實訓,雖然實訓時間短暫,但是基本可以做到下企業、上崗位,學生也會針對自身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在實際崗位中遇到的問題去逐一核對校驗,努力讓自身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再者,大學期間學校會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這些社會實踐絕大部分都是到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去切身體會。例如湖南省某民辦高校在今年暑假組織了全校大一學生去工廠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也使得學生對所學的一些基本理論進行一次很好的淬火熔煉。并且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在畢業前都會至少參加一個學期的實習,這也是高校雙元育人成果的一次展示。
新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騰飛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各行各業人才需求的質、量也水漲船高,從而高校雙元育人的規模也是逐年遞增。然而,隨著雙元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規模逐漸擴大,制度實施中暴露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何為誤區?“誤區”是由于長期錯誤認知而形成的,而當前我國高校雙元育人制度便存在主體的認識誤區。特別是雙元育人制度的實施主體——學校和企業雙方存在諸多認識的誤區,這也導致雙元育人制度的實施路徑如“八仙過海”,使得試點整體成效甚微。學校在整個制度實施過程中并非是唯一主體,不能自己一條腿走路;也不能什么都要占據主動,如在學生的課程開發,導師的選擇和詳細的培養方案等都需要學校和企業雙方坐在一起商定。再者,企業一方也不能片面地認為企業一方只是負責提供學生在理論實踐過程中的實際工作崗位。這都屬于主體認識的誤區。
新時期雙元制要真正體現雙元育人制度的優勢所在,不能只是頂著雙元育人的帽子,這無異于“掛羊頭賣狗肉”,徒惹行家笑話。雙元育人制中的校企雙方猶如火車的兩條鐵軌,只有精誠合作,才能攜手共贏,為國家培養真正的高技能、強理論的工匠型人才,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
雙元育人制實施的主體雖然是學校和企業,但是作為企業一方最大的結構體系,行業協會是否在校企雙方實施雙元育人制度時是否提出充分的指導意見,幫助學校和企業更好的去實施雙元育人。其次,行業在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在具體崗位上鍛煉時是否制定一個嚴格合理的考評制度,對學生做到一個公平公正的考評。再者,對于學生在學校學習和在企業崗位上鍛煉,行業協會是否起到一個監督指導的作用,我想這也是新時期我國雙元育人制度能否成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但是從近幾年雙元育人的實踐成果來看,行業的作為確實不夠明顯。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雖然應用很廣泛,甚至被評價為是德國二戰后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這才被我國高校和企業所借鑒,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雙元制在德國取得空前成績,是有其先天土壤優勢所在的。其一,德國以法律形式確定了雙元制在德國職業教育中的地位,確保其實施;其二,德國雙元制的理論課程設計是以職業活動為中心選擇課程內容,理論課覆蓋了專業所需的所有理論,知識面廣,深淺適度,綜合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德國雙元制取勝的關鍵。然而,我國校企所實施的雙元育人制卻只知“拿來就用”,沒有深入分析雙元育人制度,使之中國化、本土化,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時期,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深化。因而,全面探析我國高校雙元育人的實施路徑,更顯重要和迫切。
德國雙元制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最重要的是其確立政府主導的地位,以法律形式進行規定,相比,我國政府主導明顯不夠。因此,我們要充分借鑒德國成功之經驗,取其精華,更要將其本土化融合,使之能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加速器。
再者,要想雙元制在我國得以發揮優勢,政府主導地位就不能假借他手。政府要主動作為,率先聯合行業領頭企業制定適應我國國情的雙元育人制度的標準,并要積極為校企雙方的深入合作提供政策優惠和支持。比如,邀請德國雙元制取得成功的校企合作雙方和我國校企雙方進行經驗的交流;再者,攜手行業企業制定我國校企合作中學生資質的認定和審核。這些須由政府權威部門來主導推進,不能由校企雙方或單獨一方來制定,堅持政府統籌主導,協調推進。
新時期行業企業作為行業的領頭羊,需有敢于吃螃蟹的精神。雙元制的實施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利,對于行業的整體發展更是不可估量。其次,行業企業要體現自身社會擔當,作為行業領頭企業,積極主動配合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制定本行業的學徒考核標準,奠定好行業基礎,形成行業特色。再者,要協助企業堅持科學原則,明確人才培養思路及內容,包括學生培養方案制定、導師選拔、教學標準制定、課程體系科學設置、學業評價等。
新時期最為緊缺的便是具有高技術、強理論的高精尖人才,而實施雙元育人制度對于行業內人才的流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行業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之后的行業快速發展蓄好力。
雙元制是聯合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一種重要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知識主要由學校專業教師負責教學,而技能傳授主要依靠企業師傅來完成,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崗位來培養,使學生在崗位成才。故而,合理選擇顯得至關重要。
其一,政府需要合理選擇行業。合理選擇進行校企合作的行業是確保雙元育人的前提條件。并非是所有行業都適合進行雙元育人模式的培養,只有根據行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達到國家培養新型人才的要求,為新時期更好發展注入強能量。
其二,行業需要合理選擇企業。作為行業的執牛耳者,行業要慎重選擇合適的企業來參與雙元育人制度的試點,以便集中優勢力量突破壁壘,攻堅克難。行業要本著公正公平之心,合理選擇。不僅要考慮到能否為本行業以后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更要考慮到,該企業是否具有培養學徒的能力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前景。
其三,企業需要合理選擇學校。企業要根據自身實力合理選擇合作校方,不能只顧學校名氣。認為是名校,師資力量雄厚便扎堆選擇。企業要拿出社會責任擔當,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合理進行合作校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合作校方的師資,更要考慮到其專業的對口性。
其四,校企需要合理選擇導師。校企雙方都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扎實組建一支優秀的導師隊伍。校方需要遴選出專業理論知識過硬、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負責學生的理論知識教授;企業一方需要挑選出一批技術過硬、實操能力強的師傅負責實際工作崗位上的技能傳授。校企雙方導師需要精誠合作為培養新時期優秀人才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