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楊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5)
移動互聯網時代,酒店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酒店的客戶群體大規模的從線下消費轉移到線上,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提升顧客體驗,提升酒店收益管理效能等顯性特征,直接對酒店的運營模式、營銷布局的重構、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求越來越高。酒店運營模式的創新成為酒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對酒店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互聯網+”催生了許多酒店行業新業態。民宿酒店從地域、視覺、感官、住宿體驗、預訂便捷、租賃方式靈活等多方面優勢快速獲得大眾肯定,成為“互聯網+”時代酒店新業態的代表之一。擁有一整套完善的智能化體系,通過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為顧客提供便捷服務的智慧酒店,通過手機掃碼開鎖、客房內手機物聯網等高科技體驗,贏得顧客的青睞和認可。智慧云平臺也使得酒店內部管理更加高效、完善、便捷。酒店共享經濟、酒店眾籌、各種酒店+交通、酒店+景點、酒店+購物等新興酒店經濟合作方式,都是酒店業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
酒店新業態的呈現,使大眾創業的入口更多更寬泛,對酒店人才的“雙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酒店職業人才培養主要來源的高職院校,必須對焦企業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立足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大多數國內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圍繞著專業核心課程開展的,實踐部分往往沒有獨立的科學的設計;有些實踐教學大綱編寫系統性、科學性不強,與企業實踐操作的契合度不夠,各實踐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也不強;實踐教學缺乏配套的教學支撐,沒有進行整體的規劃。
酒店行業新業態的不斷呈現對酒店的服務與管理、運營模式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也應及時調整、重新規劃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與實踐體系。不少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還停留在客房鋪床、餐飲擺臺等基本崗位操作技能的訓練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弱,無法滿足酒店企業的需要。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認知實習、實踐專項、考工訓練、短期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一般是專業教師進行學生專業實習指導,班主任輔助實踐管理。學生進入企業實踐時,實踐管理往往也有疏漏,學校—學生—企業三方之間的對接往往有時間差,學生實踐的實際效果往往不能及時反饋到學校,教師也無法對學生進行即時的心理及實踐上的專業指導。
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一般是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大多根據學生的出勤、實踐表現、技能操作、期末考核等來進行評估,較少能以酒店職業能力和標準進行考核,實踐考核成績可參考價值不高,也無法考量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準確認知新時代背景下酒店企業對酒店職業人才的需求,將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目標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具備創新性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在社會發展中提出創新性的意見和建議,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素材和配套設施,立足“雙創”思維,構建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平臺來支撐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實踐案例庫,實踐專項項目庫、創新創業項目庫等。
實踐案例庫的建設,以課程教學內容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篩選酒店崗位群工作任務中的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庫。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真實或者仿真環境中認知、體會酒店的工作實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實踐項目應根據教學目標,以酒店服務與管理的實際工作任務來確定實踐內容并將之項目化。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業大賽等一系列競賽、活動等來激發學生的“雙創”熱情,校企雙導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3.3.1 基礎實踐
基礎實踐是學生實踐能力訓練的初級階段,通過酒店參觀、市場調研等調查參觀類的實踐課,以及創新創業、就業的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對實踐的意識和基本素養,初步形成創新創業思維,為專業實踐打下基礎。
3.3.2 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階段主要是酒店崗位專項的技能訓練,主要包括酒店前廳、客房、餐飲的各項專業核心技能的訓練。一些國內酒店管理專業的標桿性院校還很注重酒店復合型技能的培養,比如青島酒店管理學院、南京旅游職業技術學院都將花藝、調酒、咖啡調制、茶藝等技能作為專業技能以外的拓展技能。專業實踐階段主要圍繞專業人才的核心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這個過程中,可以以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結合酒店實踐,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
3.3.3 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拓展和提升階段,包括技能競賽、創業實踐、素質拓展、頂崗實習等,課內實踐和課外訓練相結合以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不少院校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咖啡廳、茶吧等相應的創業平臺,學生在創業實踐中,從人財物、場地的籌備、投產、運營、管理、采購、經濟核算等一系列過程,能切實鍛煉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
頂崗實習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酒店的真實運營環境能夠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格局,發現創新創業的機遇,激發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也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頂崗實習管理機制,學校專業教師和酒店企業導師以“雙導師”的形式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進行有效指導。定期檢查和反饋學生的頂崗實習的成效,促使頂崗實習起到實效。
實踐教學任務的落實,學生實訓效果的保證,必得依賴于相對完善的實踐管理體系,具有理論素養和行業經驗的創新型實踐教學師資,以及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踐教學基地。
3.4.1 較為完善的實踐管理體系
完善實習實訓制度。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應制定學生進入實訓室守則、安全衛生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等實訓制度并張貼上墻;做好臺賬,建立登記、預約等制度,明確實踐教學的相關規定。
配備實訓導師。實踐教學應配備專門的實訓導師,指導實踐教學中的主要環節,也監督學生實踐活動實施情況。另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興趣小組、課外實踐等,靈活安排時間,強化技能訓練。
建設信息化實訓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對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跟進,為學校、學生、酒店企業搭建協同育人的平臺,三方通過平臺進行實習管理、便于交流溝通,也便于學校和企業對頂崗實習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處理。通過信息化的實訓管理系統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進行管理及評估,強化學生勝任崗位的實操能力,提升頂崗實習的實效。
3.4.2 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
為達成“雙創”人才培養目標,確保實踐教學的效果,高職院校須得建立一支創新型專業師資團隊。院校應鼓勵及督促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技能水平,通過進修、企業掛職、外出培訓、社會兼職等形式,深入行業企業一線,了解前沿理念,運用創新創業思維理念實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創新,并能應用到實踐操作中。還可引進行業企業中酒店高層管理人員擔任創新實踐的企業導師,他們對新業態新事物的感知最為敏感,能夠更好的指導學生開展“雙創”實踐。
3.4.3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向企業輸送行企需要的人才,也要充分利用行業企業優質資源,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教育部的“現代學徒制班”、很多高職院校探索實踐的“企業訂單班”、在企業設立的“教師工作站”等都是很好的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共建師資團隊、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實踐教學,立足創新創業這個著力點,提升創新實踐教學活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