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暉
(私立華聯學院 廣東·廣州 510615)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各大院校人才輩出,高職學生如何取得競爭優勢,筆者就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幾點思路與方法,探究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又有專業素養的應用型人才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在職業教育的海洋中,技能競賽最能體現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技能水平,也最能反映出一個院校的專業教師的師資專業實力,也是提升學校聲譽和口碑的有力證明。所以眾多有實力的職業院校,不管是公辦還是私立都積極參與到各種競賽的大舞臺中,其中最具權威最能體現實力的是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這個賽事,由各個院校培訓學生參加省級選拔賽,到復賽再到國賽,層層選拔,嚴格篩選,公平公正,所以每年各高職院校都很注重這類賽事,參加的院校一年比一年多,參賽選手也是一年比一年優秀,就此凸顯這個賽事的重要性與權威性。
本專業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愛學習、愛勞動、愛體育、愛祖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大專理論水平,又有較高的服裝設計能力,既能掌握服裝制作工藝,也具有一定的服裝生產管理、營銷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主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制定,市場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需要通過制定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核心課程、畢業標準、就業方向,以及知識、能力與素質、教學的計劃來制定。教學計劃內容涵蓋了三年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學時學分的分配。技能競賽內容正是檢驗體現教學體系是否具有競爭性,學生畢業后是否擁有優越的技能技藝與專業知識結構和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例如服裝設計與工藝賽,競賽內容分設計與工藝兩個賽項的團體賽。服裝設計賽項要求選手有快速的根據給出主題設計繪畫電腦效果圖,并進行延伸設計三款系列的款式,這個賽項真實考驗選手們的繪畫功底,設計表達的能力。然后是實操立裁造型能力比賽,選手們在指定效果圖的條件下,通過立裁造型技術對效果圖造型,這是技術與藝術的較量,考核選手對專業技術的掌握與現場發揮能力。工藝組賽項則是根據大賽指定款式在規定時間從立裁,到拓板,到裁剪面輔料,直到通過縫紉技術完成款式制作。在這兩項賽事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課程就包括:服裝效果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等專業課程。由此看出這些課程全部是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此大賽正是考核院校選手對這些專業課程的掌握與熟練程度,也是學科教學團隊的優越程度相比拼。競賽還有一項是檢查選手操作臺是否整潔干凈,是否競賽后能收拾操作場地,都是直接反映代表院校選手的個人素質。這也是在平時課程訓練時養成的一種好習慣。
第一階段思路:了解學生層次。學生學習層次高低不一,高考考入成績低的一兩百分,高的有的達到本科分數線,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有很大差距。對此,要找到他們的優點,個性培養,因材施教才是我們研究的起點。
方法:方法根據入學條件分專業錄取與分班,根據培養方向的劃分文理招生以及術科招生分班分專業。根據各班學生興趣自愿參加特訓組,特訓組由企業指導師親自帶領,訓練強化基本功與提升專業技能,服裝工藝基礎。
第二階段思路:分層訓練,因材施教。在學生中分班,將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方向的分別分在不同班級,進行基礎訓練課程,從中發掘領悟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重點培養。
方法:興趣培養。
尋找興趣: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發掘他們的個性專長,在技能、技術、繪圖、電腦繪圖、電腦制版、營銷策劃,編排等方面與專業特長掛鉤。動手能力強的與設計能力強的組合;能力一般的從事不帶創意性的項目,可從工匠角度啟發他們;特別有的是專業能力不強,但是在其他興趣愛好方面表現突出,比如社團活動,就安排他們做編排,活動策劃等,學生表現積極,都是主動完成交代的任務,老師只需要適當鼓勵與表揚他們,給他們肯定,他們會發揮出很好的特質。
第三階段思路:搭建平臺,大賽培訓、賽學結合、以賽促進教學—經過賽總結教學思路,調整課堂形式,研究課程設計與考核方式。通過賽整體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方法:通過課程標準制定,將競賽題庫題型進行分析分解,并根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改進,通過分解法,平面法,立裁法,平面與立體結合法來剖析款式結構。讓學生跟容易理解復雜的款式變化。并學習應對,最終通過縫紉制作出成品。在教學管理中,將學生按能力分層訓練。教師針對有興趣參加特訓的學生進行技能強化培訓,培訓中挑出能沖賽的學生再強化。通過對賽程要求的解讀,對大賽選手的評價,教師將一部分資源用于教學,模擬大賽要求進行基礎訓練。課程設置的調整,為學搭建平臺,課堂教學形式多樣,模擬教學,分組教學、項目教學、信息化教學。建立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階段思路: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覺學習帶動氣氛,二年級帶一年級,以賽促進學習—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以參賽形式,讓學生在做中練,做中學,通過大賽訓練模式,促使學生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互相比拼,互相學習,高年級與低年級相互滲透,共同融入學習氛圍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方法:在針對不同個體不同特質的學生,需要教師對課程設置的項目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老師設計不同項目進行實施,確保學生都能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完成設計項目。學生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過渡,慢慢被動學變主動學。不斷攻克難題的過程給取得成就的學生極大的鼓舞,學生看見自己的作品完美展現出來,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由然而生。在練習大賽題庫過程消化課程知識,就會越來越有自信。
第五階段思路:校企合作,實現價值。在三年級企業人員帶領學生參與設計制作,由企業資深技術專家親臨指導技術課程,畢業設計作品直接被企業采納,獲得社會高度認可,學生們都在各自專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人生目標,實現自我價值。
方法:通過教師在企業深造,將實戰經驗通過教學設置傳授給學生。通過企業資深技術指導教師來帶課,教授一線企業最實用的技術。
根據思路,將人才培養方案分專業基礎、專業技能、專業選修三個階段制定課程。服裝專業基礎課程,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基礎、計算機軟件與操作、服裝工藝基礎、服裝效果圖技法,服飾圖案與應用是專業的基礎課程,競賽中一環節就是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制服裝效果圖。
專業技能課程中服裝工藝制作是強化該專業的技能,一年級就開始訓練,一直到二年級也有,進行縫紉練習,為競賽的縫制作環節練好基本功。專業核心課程中女裝結構設計基礎以及女裝結構設計原理與變化、立體裁剪、分類成衣等都是專業核心課,主要將學生制版與立裁裁剪還有成衣制作等重要環節進行系統訓練,讓學生有扎實基本功。是競賽中工藝賽項和設計賽項中實操部分奪得分數的保障。最后綜合訓練將前面一系列專業知識與技能進項全方位實踐,全程按大賽要求,進行訓練。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積極提問,互相討論。
賽教結合、分層訓練,將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以賽促學促教,調整教學模式,優化課堂設置,校企合作滲入課堂。分層次項目訓練,重點發掘學生長處與專業崗位掛鉤,指明目標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由單一灌輸式教學,實現多元化培養模式并行,并組建特訓組,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列出競賽項目,并編組進行培訓,在教師指導下,循序漸進強化技能實操訓練,從基礎縫紉、計算機輔助設計、立體裁剪等課程全方位加大學時,達到強化訓練目的。
(1)2018-2019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高職組)三等獎。
(2)2017-2018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服裝設計)高職組二等獎。
(3)2017-2018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服裝工藝)高職組二等獎。
(4)2016年獲得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2017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廣東選拔賽服裝工藝賽項二等獎。
(5)2016年獲得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暨2017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廣東選拔賽服裝工藝設計賽項三等獎。
學生在經過三年的學習和實踐,已經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并在三年級企業人員帶領學生參與設計制作,由企業資深技術專家親臨指導技術課程,畢業設計作品獲得社會高度認可。
針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學生特點,以比賽促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在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正嘗試從基礎教學,到技能掌握,再參加技能競賽這一過程的培養方案是很適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模式,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將技能競賽融入課堂教學的趨勢正在高職院校蔓延,從結構課,工藝課,立裁課,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都與技能競賽模式掛鉤,在課程中強化知識,強化技能,使得學生練就百般武藝于一身,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向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