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寧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份貢獻離不開諸多英雄人物的付出與奉獻。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進典型代表,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隨著歷史的發展,中華民族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越來越多。這些英雄人物身上體現出的浩然正氣,彰顯的無私奉獻、頑強奮斗、英勇抗爭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肩負歷史使命,一步步探索奮進,推動社會進步。在中國步入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時刻,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還需要更多的民眾,能夠發揚敢于擔當、樂于奉獻、不斷奮斗的英雄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和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盵1]中華民族歷盡千辛萬苦、屢創輝煌的歷史,正是一部無數先烈和英雄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拼搏探索的每一位“英烈都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的永恒坐標,他們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思想感情,標注著民族精神的高地”。[2]英雄盡管屬于自己的時代,但英雄精神卻是凝結于民族精神中,而且可以薪火相傳,代代承繼。
哪些人可以稱為英雄?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時代,產生造就不同的時代英雄。因此,人們對英雄也有不同的認識與定義。有人認為,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有人認為英雄是人群中的豪杰之士;還有人認為英雄是支配人類社會精神信仰和心靈的精英一族,英雄總是在關鍵時刻,主動為完成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而表現出一種英勇頑強和自我犧牲的大無畏氣概。[3]《現代漢語詞典》則解釋“英雄”為:一是指本領高強、勇武過人的人;二是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無論人們怎樣解釋和定義“英雄”,英雄們身上彰顯著同一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即奉獻小我,成就大我的服務精神;即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即以個人的付出與努力,奉獻于他人、社會甚至全人類的利他精神。具有這些精神的人,都堪稱英雄。
時勢造英雄。同時,英雄又彰顯時代的風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質,但只有堅守信仰、崇尚光榮者,才能定義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4]英雄所彰顯的時代風貌,體現時代的要求和意義,其內在力量就是英雄精神。革命年代,英雄精神是為革命而敢于并且甘于與敵人斗爭的精神和行動。和平年代,英雄精神則表現為信仰、愛國、忠誠、擔當、作為。正如學者所指出,英雄精神是以人民英雄、民族英雄為本體依托,以英雄價值觀為核心的精神系統和價值系統,是關于英雄觀念、英雄行為、英雄偉績、英雄價值的總和。具體來講,英雄精神是一種矢志不渝的信仰精神、一種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種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一種心中有責的擔當精神。[5]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社會條件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這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個使命的擔當與夢想的實現,與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民眾密切相關,需要千千萬萬的民眾,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英雄精神,貢獻自己的才智。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和平時代,是中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群眾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這個新時代需要的英雄精神,更多的是一種使命和擔當,是一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努力奮斗,是把普通事情做得不普通,在平凡崗位上盡心盡力做貢獻;是心里時刻裝著他人,關鍵時刻勇于伸出援手,在工作中最求卓越,在生活中創造美好。
新的時代呼喚英雄精神,新的事業需要更多的時代先鋒。一個時代有屬于自己時代的歷史使命。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追求。這項使命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項需要所有人精誠團結與努力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尤其是面對世界局勢的復雜多變,更需要千千萬萬的人們發揚忠誠、擔當、奉獻的英雄精神,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所以鼓勵人們發揚英雄精神,爭當先鋒,提高中國人的自信心,進一步塑造并豐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從而持續不斷地為廣大民眾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之一就是進行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而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引導人們樹立共同理想,以及教育培養人們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思想觀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就是說,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進而提高人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客觀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盵6]而英雄人物的榜樣力量,就是人們心中的明燈,能夠感召更多的人去為共同理想而奮斗。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忘卻英雄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7]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隨著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的偉大工程,成為全黨全國的共識,這就需要中國人,能擔當、愿擔當、敢擔當、真擔當,以各行各業的先鋒英雄為榜樣,共同努力。“今天,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盵8]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正是新時代人們的共同理想。正因為如此,中國夢的實現沒需要千千萬萬的英雄,需要具有英雄精神的人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以科技為先導的競爭綜合國力的時代,又是一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所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面臨的困難比以往任何年代的發展更具有挑戰性和艱巨性,這就需要國家和民族捍衛并傳承英雄精神,抓住機遇,以應對挑戰,實現發展。英雄人物代表著社會關于歷史、民族、文化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宣傳英雄人物,弘揚英雄精神有助于培養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因而,對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民族英雄與國家的英雄崇敬與尊重,實則是保護中華民族精神的筋骨和脊梁。
新時代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激勵人們為社會主義奮斗目標而貢獻才智。英雄精神呈現的是一種民族性格與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發揮著巨大作用。“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勠力同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8]
郁達夫曾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盵9]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不斷出現而且值得稱贊的英雄人物及其故事,都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每個中國人效仿學習,但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英雄過時論的影響,加之和平年代,安逸的生活使得有些人忘記曾經的英雄,甚者還有人抹黑英雄,惡搞英雄,或者是對那些默默耕耘的奉獻者譏諷嘲笑。杜絕這種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與做法,就必須持續地進行英雄精神的培塑,引導人們學習英雄,愿做英雄,形成正確的英雄觀。當然,熱愛英雄,還要崇敬英雄,讓逝去的英雄與活著的英雄都有尊嚴;熱愛英雄,更要學習英雄,把英雄的精神具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
新時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不斷培塑英雄精神。禮敬英雄,是對英雄最起碼的尊重,也能激發民眾學習英雄,爭當先鋒,成為英雄,成為他人新的學習榜樣。“以群眾所最熟悉的和最欽佩的群眾英雄及其事業來教育群眾,以群眾英雄的好榜樣號召大家前進,這就打破了教條主義的空談,使教育產生出力量?!盵10]也就是說發揮榜樣的力量,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尊崇英雄的良好氛圍?!拔覀円谌鐣淞⒊缟杏⑿?、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對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不然誰愿意為國家和人民犧牲呢?”[11]
人們在內心對英雄的崇敬,還要化為實際的行動。2018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并全票通過《英雄烈士保護法》,該法從當年5月1日起實施。法律的頒行,既是對英烈的尊崇與保護,更是為人們繼承英烈精神,爭做英雄提供法律保障。實際工作中,則要建立完善英雄評選、紀念慶典和榮譽保障機制,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尊重英雄的鮮明導向和濃厚氛圍。尤其是舉辦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通過儀式感的培養,使得參觀者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精神,進而獲得精神的升華。
以史教化,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揚社會價值的重要方法。近代以來,尤其是革命戰爭年代,中華民族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共和國的今天,每一寸國土無不是用英烈們的生命和鮮血支撐起來的。而這些英烈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留下了姓名,無名烈士近2000萬?!盵12]這部分英雄的故事和事跡,因為種種原因可能還不為人知,這種情況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需要各方面學者多下功夫,進行挖掘整理,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他們的光輝形象,進一步彰顯和弘揚中華民族英雄身上承擔著的勇力、責任、奉獻、信仰等崇高的道德品質。
對英雄故事和英雄事跡的挖掘整理不限于已故者,還要擴大到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闡釋、豐富著新時代的英雄精神。2019年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等多個部委聯合組織開展“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其目的是選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各個行業的優秀典型代表。經過各地各向關部門遴選推薦、組委會再審核把關,來自城鄉基層、群眾身邊的722名先進人物入選“最美奮斗者”群眾投票候選名單。這些人都是其所處年代、所在行業的先鋒人物。他們也是中華民族這一群體中的英雄。挖掘整理他們的先進事跡,向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才可能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學習和效仿。
挖掘宣傳英雄人物,最主要的是宣傳英雄精神,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人民禮敬英雄,學做英雄。在當前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宣傳英雄、塑造禮敬英雄的社會氛圍,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媒體傳播途徑多樣化,對人們掌握信息,了解社會情況提供了便利條件。尤其是手機的廣泛使用,更是密切了人與社會的聯系。據統計,我國網民人數達到8.29億(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其中通過手機使用網絡的用戶已經達到8.17億。[13]便捷的網絡使用條件,為宣傳英雄、讓民眾了解英雄事跡提供了平臺。例如,西安某高校大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紅軍長征過境陜西舊址,采訪當地村民,獲得一手資料,結合相關歷史史料,創作網絡小說,獲得網友好評。關于英雄人物的電視劇、電影、書籍、新聞資訊等素材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將信息輸送給用戶。甚至網上發起的禮敬英雄的活動也深受用戶歡迎。事實證明,利用網絡技術和手段宣傳英雄、承繼英雄精神,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與方式。
總之,宣傳英雄,頌揚英雄,在全社會形成禮敬英雄,尊崇英雄的社會氛圍,激勵人們爭做英雄,定有助于新時代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