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宏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思想,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兒童已達到的水平并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學會如何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學改革之后對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重要考查,同時,創造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也是對于高質量課堂的不斷追求。創設情境在小學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是重要環節,有針對性的、良好的情境創設有利于口語交際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學內容,并帶出情感反應,能夠積極建構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完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那么,創設情境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如何運用,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教研經驗的累積與教學反思,提出以下幾點實用策略,供大家參考。
在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歷來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說話也可以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著重培養的口語交際能力,必然來源于社會情境的濃縮與創設,那么在語文課堂上更好地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精心創設的特定的教學情境、濃厚渲染的特定的活動氛圍就必不可少。例如講授四年級的“我是小小推銷員”口語交際課中,結合我校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展的跳蚤書市一起進行,在設計的過程中一以貫之評選“最佳推銷員”,這一情境由小組內進行自我推銷展示、推薦組內候選人、候選人評比、評選最佳推銷員組成,層層開展,步步深入,最后完成口語交際的鍛煉。在此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引領班級熟悉了解跳蚤書市的活動的開展,在班級內廣泛宣傳,動員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彼此之間互相競爭,躍躍欲試。其次,全校廣泛宣傳,在整個校園中營造“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的校園書市的火熱氛圍,使學生跨越班級、跨越年級感受濃烈的推銷氛圍。最后,主動在社會上尋找有關推銷、讀書、跳蚤市場等與活動有關的場景,將其濃縮并展現在學生面前,或者引領學生發現相應的社會資源,多方面使學生感受活動情境,參與其中。情境真實,感情確切,那么就為口語交際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當抽象的教與學轉換成了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學生或強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運用其中,那么這就克服了純粹教學的缺陷,對于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意義重大。
現代社會的運行方式具有時代特點,科技的高速發展與運用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新的教學方式與手段,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進行情境創設,是每位教師掌握現代教學手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職業專業性的必備技能。對于課堂,多媒體手段的充分運用,能夠將大量的圖、文、聲、影視資料展現出來,使得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并能及時反饋教學成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意見不同怎么辦”的口語交際練習中,首先,學生編制事例視頻小片,然后利用錄像機進行錄制,在上課時播放視頻,學生看得十分入迷,思索重重。這樣的過程不但使學生在高度參與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學會了多種技能,在課堂上對于本次口語交際的引入與情境創設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接下來,利用電腦屏幕綜合展示雙方不同的觀點,學生利用多媒體互動,將自己的名字寫在自己支持的一方的大屏幕上,親身參與,加強互動。然后,組內討論對于問題的看法,羅列主要觀點,匯總在自己的任務卡上,大屏幕投影展示任務卡,組內派代表進行講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最后,利用手中的投票器,對于自己覺得合理的觀點與解決辦法進行投票,大屏幕實時顯示投票結果,學生進行本堂課程知識在頭腦中的綜合、判斷與再加工,使得課堂環節流暢,吸引人,并且能夠充分互動,從而展現高效的語文口語交際課堂。
朱子有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在我國古代,朱夫子對于多感官同步的學習就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如果能充分調動身體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器官的感覺,通過眼睛看、耳朵聽、用手寫、用腦想等多個渠道同步進行學習,就有助于多個感官的吸收,增強有效信息在大腦的錄入,從而能夠更準確地輸出。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載體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是視覺型的,喜歡看色彩艷麗的圖片;有些人是聽覺型的,喜歡聽有辨識度的聲音;而有些人是觸覺型的,喜歡觸摸,嘗試,記住指尖的感覺;有時,還需要調動我們的想象力,讓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感覺。從多種感官上進行情境創設,使學生得到感官上的充分刺激,這樣口語交際課堂會更高效。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愛吃的水果”口語交際課堂中,課前充分準備實物、掛圖、模型、多媒體課件、視頻,豐富的水果實物種類能夠使學生親自嘗、觀摩、聆聽、感觸、嗅到這一水果,從而進行自我知識結構的建構;多媒體課件能夠展示更加豐富的水果種類以及水果的內部結構和其他知識,從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上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其進行知識轉化遷移,為口語交際加入細節素材。
創設針對性的情境,使學生大腦充分參與分析、綜合、判斷、概括、歸納、創新的過程,使各種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運用,對于聽的話進行加工,對于說的話進行良好的表達,完成口語交際的訓練。在口語交際課堂中運用這一觀點,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小小推銷員”口語交際課的情境創設過程中,了解跳蚤市場的過程是分析過程,學生需要通過分析市場的購買力、優勢攤鋪、花式營銷等內容,來向組內說明面臨的情況;對于評價最佳推銷員的過程的設計,是考慮學生能夠綜合本次活動中的推銷員的事跡,進行全面的評價,從而推選出一名榮譽的歸屬者;在與推銷員詢問商品情形和價格的過程中,是鍛煉推銷員判斷不同顧客購買能力的過程,使得推銷員能見到不同的顧客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樣使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結合運用,多種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有針對性的培養,全方位為口語交際服務,讓學生的語言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
新知識必須與已有知識進行整合,才能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新的、偶然性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原有口語表達能力,重新進行整合,挖掘學生的潛力,走向更高級別的口語交際課程。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安慰”口語交際課中,除了書中給學生創設針對性的訓練情境,還可以創設更深一級別的突發性與偶然的情境。在模擬練習中,除常規的、單層次的練習,教師可以再深入加工,例如在同學安慰難過的同學時,可以質疑同學的安慰方法,在對方講述比你更慘的經歷時,可以告訴對方這種方式并不能使你得到安慰,反而是對方對于你經歷的一種無視和對于自己的過分重視,并不覺得其應該難過,創設這樣的情境,安慰別人的同學會在心里謀劃新的安慰方法來完成這次活動,這也是語言表達潛力的發掘,對隨機應變能力的考查。
以上對于創設情境在口語交際中的多種運用方法進行了分析,這也是優秀的小學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對于情境創設“形真 情切 意遠 理遇其中”的要求的具體實踐。運用好情境創設,達到更高效的口語交際課堂標準,才能引領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有更大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