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虹
(江蘇省南京市櫻花小學,江蘇 南京 210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小古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輝煌的古代文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吸收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增強對學生內在文化涵養的浸染,實現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所謂小古文,就是文字意義上所說的短小精悍,但又意蘊深遠的文言文,它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小古文教學,自然具有獨特的教學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升小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小古文,為小古文教學注入新鮮活力。
小古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深刻的意義,因為文言文是中華文化之根,承載著璀璨的華夏文明。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小古文,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針對小學高段語文小古文教學的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首先,小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材是經過精心選編的,其中的小古文閱讀文本更是對學生學習發展的良好補充,讓學生深刻閱讀小古文就是引導學生跨越時空與古代圣賢對話,促進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其次,小古文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化經典,其中的精妙之處值得學生珍藏并受用一生,唯有教育才能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代代傳承。最后,引導學生學習小古文有利于優質語言素材的積累。文言文能夠讓白話文更具韻味與節奏,現階段小學生的作文通常像流水賬一樣枯燥乏味,而通過小古文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累、摘抄,使今后的語言表達更具韻味。同時,文言文也可以使白話文的表達方式更加精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小古文中也蘊含著許多的經典故事,這些也可以成為學生習作中的寫作素材,更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與歷史知識,讓學生充分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誦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構成環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學習文學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誦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情感體驗,形成穩定的語感。在小古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注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同時,小古文因其短小精悍、語言凝練、節奏鮮明、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為學生誦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通過有效的誦讀,可以帶動學生初步認知陌生文字,理解文本的大致內容,實現通過閱讀促進感悟的教學目的,在提升學生閱讀語感的過程中激發理解。
例如在《古人談讀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學生借助工具書,弄清文本中不認識的字詞讀音,讓學生嘗試閱讀,能夠做到將文章流利誦讀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誦讀音頻,讓學生認真聆聽,學習標準的誦讀方法,總結其中的停頓、節奏與韻律,給學生時間練習誦讀,為了給予學生更加直觀準確的指導,教師還可以示范誦讀,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表情和語氣,使誦讀更加有感情和韻味,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競賽誦讀或者男女生分句誦讀,通過反復誦讀初步引導學生理解。
在小學語文小古文的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讓學生形成善于思考、反思、質疑的創新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能。如通過語法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對鑒賞品味的教學可以鍛煉聯想和想象思維。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古文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想要實現促進思維發展的教學目的,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手段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樂在其中,活躍思維。
例如在《伯牙鼓琴》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對文意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互助學習,以游戲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小組內,在不看文章的情況下嘗試講述故事,互相談談對文本的理解,再每組選一名代表在班級內試講,并選出“小小故事王”,通過合作式的游戲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引導學生的思維運動,促進學生自身對文言文的個性化理解與感悟。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小古文還不能做到充分地自學與理解,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一定的閱讀引導,為學生與小古文閱讀文本之間搭建理解橋梁,實現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刻交流溝通的教學目的。由于文言文距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鏈接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近小古文,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師也可以靈活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深入感悟,通過這兩種有效的方式為學生搭建閱讀理解橋梁,從而達到有效品味鑒賞的教學目的。
例如針對《書戴嵩畫牛》一課的教學,為了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本文的哲理內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閱讀情境,結合文本內容呈現相對應的圖片,將文本與連環畫相結合,為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故事面貌,也可以呈現相關的視頻影像,深化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感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基礎,談談對文章人物的性格解讀,如對牧童“拊掌大笑”和處士“笑而然之”的比較理解,引導學生從細節處細細品味作者對故事的講述深意。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古文學習的重要目的。學生在對小古文的學習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浸潤,逐漸形成繼承與理解優秀文化的能力和品質。小古文作為文言文經典代表,短小精悍之中又有情趣智慧,教師就是可以抓住這一點,在小古文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積累文化常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古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恰當的拓展延伸,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恰當的課堂活動,加深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印象,使學生在濃厚的課堂氛圍中繼承發展文化。
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延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古文故事拓展學生閱讀面和閱讀量,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主題,如名著經典閱讀,選擇四大名著中適合學生閱讀的片段進行閱讀訓練,教師不必一定拘泥于教材,因為教材中的小古文篇目必定有限,而通過對學生閱讀興趣的考量,運用具有故事神話特征的古文閱讀素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古典文化的浸染,促進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起始階段。小古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啟蒙。古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古代文字與古代的表達方式,引領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徜徉遨游,為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