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川
(福建禹澄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2010 年,作為福建省首批的21 個試點之一,廈門市翔安區新圩小城鎮開始正式實施綜合改革建設。新霞東西路街道風貌改造工程作為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的啟動項目,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相對而言,每個城鎮都具有其鮮明的地域性,每條街道都有其歷史的遺留。街道作為城市的經脈,既承載著城市的繁華和市俗,也展現著時代的風采和變化。小城鎮改造建設的方案也不能千篇一律。 根據一般性城市街區設計的普遍做法,結合新霞東西路街區的特殊性,采用從街區整體設計到深化設計再至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設計原則,對新霞東西路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造。
據調查,新霞東西路始建于上世紀,街區無名人故居、傳奇和軼事等物質、老字號店鋪、非物質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遺存等等。作為傳統的商業中心區,在20 世紀時曾歷經繁華。然而近年來,隨著道路的拓寬改造,街道風貌已逐漸破敗,失去了商業中心的地位。建筑的風格及裝修簡單,多為紅或白色磚貼面,或水泥砂漿粉刷,及部分磚混結構直接裸露于外,屋頂破敗不堪,平屋面上設有存在安全隱患的女兒墻,建筑空間環境混亂,缺乏整合,在使用過程中反復搭建,造成建筑物呈體型突兀或低矮簡陋。沿街的各類廣告,建筑墻面上充斥的各式空調外機,以及自行搭建的遮陽板、防盜網割裂了街區的城市肌理,破壞了沿街建筑界面。人行道上占道經營,影響交通和美觀。
綜合業主單位和規劃部門的總體要求以及對新霞東西路街區現狀的調查結果,確定設計的目標應該是:通過有效利用中心區的地段優勢,使街區中的相關產業經濟發展的更加迅速,從而有激發進整座城市的活力。將城市設計成一種特色城市環境,集宜游、宜居、宜商于一體,既能很好的將街區歷史進行延續,也能與周邊環境進行契合,將新舊街區之間的連接進行有效縫合,形成一個更加連續、完整的街區環境,促使街區品質的提升,使其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區。
通過綜合考慮當前街道的整體空間形態以及新霞東西路街區歷史的整體格局,以及規劃要求等幾方面落為重點整治區、普通整治區和一般整治區。與此對應,單體建筑分為五種改造類型。設置商業、文化及休閑三大廣場。
交通規劃調整按近期及遠期兩個層面進行設計。
1、受交通現狀條件限制,近期規劃騎樓建筑為商業核心,并保留新霞東路的行車功能,新增騎樓步行道進行人車分流,保障安全。結合周邊路網改造,遠期定位為商業步行街。
通過在道路兩端設置車擋,取消行車,同時利用原有行車劃線,設置可移動的木制花箱座椅,結合休閑陽傘木平臺,在滿足人們購物休息需要的同時,提升商業品質,豐富購物情趣。商業街設計非機動車、摩托車停車位,按時段禁止機動車通行,在保證商業空間的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可改善交通方面的困擾。
2、對形態空間進行規劃時,主要需要全面控制街道的視線以及街道斷面尺寸,在對街區街道特征進行保護的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改造。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舊建筑物開始出現明顯的沖突,越來越多的建筑形式不僅會對建筑形象有所損害,也會嚴重影響傳統商業街的整體風貌。由此可見,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工作,為對重要街道空間節點進行整治與保護,對重要結點需要進行設計與整治,包括現狀問題分析、整改效果表達、設計對策、建筑及城市空間評價等。
①騎樓風格的確定
“嘉庚風格”、“紅磚居民”可以說蘊藏著我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廈門騎樓和鼓浪嶼的歐陸建筑可以說散發著異域建筑的別樣風采。從功能、美學與改造的難易程度考慮,選擇騎樓風格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街區內原有建筑底層為店鋪、樓上居住、商用、公用合而為一。增設騎樓后,可改善街區的空間環境。風雨季節,騎樓為行人擋著風和雨;炎陽九夏,騎樓為行人遮擋陽光和暑氣。
原有建筑屋面多為平屋面女兒墻,選擇歐陸騎樓風格,對檐口、女兒墻、墻面進行改造,造價經濟,施工方便快速。同時,省卻了屋面平改坡改造施工周期長、工程造價高的煩惱。
② 建筑色彩的規劃
色彩與環境的設施一起構成景觀,以色彩為主的景觀設施能夠更好的將氣氛烘托出來。例如閩南的紅磚古厝群體,其主要是以磚紅色作為環境的主基調,將地區的鮮明特色充分體現出來,但是如果喪失這種色彩,相對應的群體特色也會消失不見。中山路、鼓浪嶼外來建筑的白色調也具有相同的特質。
選擇紅色和白色為街區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色調,如此不僅有助于對本土傳統的建筑文化精髓進行更好的記載和保存,同時也將外來文化其中的內涵更好的吸收,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延續歷史脈絡。
依據街區的不同空間段落,制定了重點改造、普通改造、一般改造拆除改造及新建五種整治類型。五種類型方案的建筑立面分類及整治具體要點如下:

就街區來說,為了更好的保護街區并創造出更好的城市環境,可以不斷引導并控制影響街區的多種環境因素,其中包含室外廣告及招牌、街道設施、街道空間特征以及綠化及地面鋪裝等。
以景觀意境為線索,綜合利用軸線對稱布局,以點,線,面成景的方式,以不同功能及所處位置的不同對空間進行分割,從而營造出令人愉悅且舒適的、多功能的街道環境。
本案將新霞東西路街道的環境景觀精簡抽象為“一線,三點”。“一線”為商業街景觀軸線;“三點”為商業街三個主要景觀節點:商業廣場、文化廣場、休閑廣場。通過中軸線將景觀節點和功能區劃分開來,形成功能成分,分布相對合理的,集百貨、餐飲、服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商業街。
原則上不進行大范圍拆遷拓寬,在維持道路商業功能的前提下,將各類桿線遷入地下,完善配套管網,增設騎樓,更換路燈,增加道路照明、綠化和便民設施。通過整治改造近期將新霞東西路建成一條交通流暢、道路整潔、設施齊全、環境協調的城區主要街道;遠期將新霞東路改造為步行商業街。
本次設計的目標是對新霞東西路夜景觀系統進行設計。包括兩項主要任務:①新霞東西路的部分建筑照明設計;②以商業廣場、文化廣場為中心的動態燈光表演系統。
設計理念:①突出繁華商業街區的現代感;②宜居宜游的城市舒適感。營造舒適的燈光環境,將街區兩側渲染成市民和游客樂于聚集、樂于觀賞的勝境。
隨著我國今年來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在歷史發展中街道風貌也需要不斷提升其整體品味,如何做好當前形勢下城市街道風貌改造設計的工作必然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街道風貌改造應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道路設計、公共設施、綠化配植、景觀規劃、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等多種因素對街道空間形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