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旅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文化服務產業是高環保、低能耗、附加值高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等發展約束加大的現實情況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具有積極意義[1]。同時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與市場,積極發展我國文化產業,不僅能提高我國經濟水平,更能傳播和發展中國文化[2]。
在文化貿易的影響因素研究中,有較多的研究者考慮了距離因素。文化距離則是常被考慮的因素,很多學者試著構建不同的文化距離測量體系研究其對文化產品貿易的影響[3]。然而在強調經濟互惠合作的市場環境下,各國都在利用各種條件來進行貿易合作,貿易便利化便成為各國的談判的熱點與趨勢,許多學者通過實證研究也得出貿易便利化有利于貿易的發展。如李艷燕從貿易便利化的角度,重點考察了影響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因素,并提出有利于我國貿易化條件的建議[4]。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也受到學者的關注,許多學者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研究對象,研究貿易化便利水平與文化業和制造業等其他領域的關系[5][6]。但如何在市場監管體制下找到自己文創產品貿易伙伴還缺乏相關的研究。
因此,筆者選取主要的文創產品出口國為研究對象,利用2008—2015年的文化出口貿易額數據,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做實證分析研究,探索貿易便利化水平與文化產品出口貿易的關系。力圖在選擇文化產品出口貿易額變量水平上做出創新,以往多采用核心文化產品出口貿易額作為研究變量,除此之外還選擇各個類別的文化產品出口貿易額以及文化產品貿易總額,以期能夠完善貿易便利化對具體產業影響的研究。
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貿易便利化有較為官方的界定:貿易便利化是指在全球貿易中,可能涉及要素流動的行為、規則和手續的協調一致。對于貿易便利化的測量,在官方組織提出的海關程序、電子商務、標準規則、商務流通維度基礎上,有學者增加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便利化水平[7]。因此,筆者結合學術界已有研究,構建了貿易化便利水平測量框架。
口岸效率,該指標用來衡量貿易過程中的運輸效率,通常選用公路、鐵路、港口和航空基礎設施指標。各基礎設施質量取值范圍為1~7,值越高,口岸貿易效率越高,從而能降低貿易過程中的運輸成本。
電子商務,該指標用來衡量貿易國的互聯網的普及程度,通常選取互聯網使用率和最新網絡技術的可獲得性。其數據的取值范圍為1~100和1~7,值越高,說明互聯網使用率越高,越容易獲得信息,從而降低貿易過程中的信息獲取、溝通成本。
規制環境,該指標從宏觀角度反映從事國際貿易的政策環境,通常選取司法獨立性、法規透明度、法規體制解決糾紛的效率。其數據的其取值范圍是1~7,得分越高,說明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越穩定,司法機關執法越公正廉潔,處置法律糾紛的效率越高,從而越能夠提供公平有效的市場環境。
海關環境,該指標用來衡量通關過程中所涉及的稅收成本、通常選取海關程序負擔、貿易壁壘的普遍性、非常規支付和賄賂等指標。其取值范圍為1~7,得分越高,說明海關程序極其簡單效率極高,通關流程越便捷,從而降低通關成本。
為了消除數據不同量綱的影響,借鑒何劍學者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8]。以二級指標的取值與二級指標的最大值的比值代表處理過的數據,然后再對二級指標取平均值得到一級指標。即
其中,X表示一級指標,Y表示規范化后的二級指標,n代表二級指標個數。貿易便利化綜合指數對各項一級指標進行取平均,因涉及4個一級指標,所以貿易便利化的綜合指數為
TFI=(X1+X2+X3+X4)/4
據調查統計,中國文創產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OECD國家(地區)和APEC國家(地區),其出口額占總額的80%。此外,加上金磚國家的出口額占總額的10%左右,因此選取的樣本國家為20個國家和地區(見表1)。
1.被解釋變量
文化產品分類在UNCTAD數據庫里劃分為7大類,分別為工藝品、視聽媒體、設計、新媒體、表演藝術、出版物、視覺藝術。因此被解釋變量選擇2008—2015年各分類文創產品出口總額。
2.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各國的貿易便利化綜合指數,表示各國的貿易便利化程度。
3.控制變量
主要從宏觀角度引入宏觀經濟變量。其中包括出口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文化距離、稅率、地理距離。文化距離主要采用Hofstede文化距離框架里的六維度[9],采用馬氏距離公式計算所得。
貿易引力模型源于學術界將萬有引力的思想引入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主要變量為兩國之間的經濟規模與兩國之間的距離[10],通過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模型分析國家之間的貿易流量。為了消除數據異方差的影響,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將變量取自然對數,構建對數模型
lnExjt=α0+α1lnTFIjt+α2lnGDPjt+α3lnGDPit+
α4lnCDij+α5lnTaxjt+εjt
其中,Exjt為出口國j在t時期與中國的文創產品貿易總額,TFIjt為出口國j在t時期的貿易便利化水平,GDPjt為出口國j在t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it為中國在t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CDij為出口國j與中國的地理距離,CDij為出口國j與中國的文化距離,Taxjt為出口國j在t時期的關稅水平,α0為待估參數,εjt為隨機誤差項。
表3列示了模型中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系數矩陣。從表2可以看出,各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最高為0.428 2,因此可以初步判斷各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為了確保結果的穩健性,進一步做方差膨脹因子分析顯示,VIF值介于1.04~2.14,因此可判定各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表2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1.估計方法選擇
樣本為短面板數據,分步驟進行F檢驗和豪斯曼檢驗,從數據上選擇模型。首先F檢驗顯示P<0,故強烈拒絕原假設,判定固定效應要優于混合回歸。然后進行豪斯曼檢驗,顯示P<0.474,判定隨機效應模型要優于固定效應模型。
2.檢驗結果
估計前,根據研究需要對所估計的模型進行了設定。表3中,分別檢驗了混合回歸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1僅放入控制變量,即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文化距離(CD)、關稅(Tax)對文創產品出口額進行回歸。模型2控制所有變量的條件下,考察貿易便利化水平與文創產品出口額的關系。

表3 回歸結果
注:*10%水平下顯著,**5%水平下顯著,***1%的水平下顯著。
在隨機回歸模型下,模型1中,控制變量對文創產品出口貿易額有顯著影響。其中,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與文創產品貿易額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1,說明我國經濟水平越高,我國的出口貿易額越大。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與文創產品貿易額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2,說明出口國經濟水平越高,對文創產品的需求量越大。文化距離與關稅在模型1中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模型2控制了國內生產總值、關稅、文化距離等條件,檢驗貿易便利化水平如何影響出口貿易額。結論指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文創產品貿易額便會增長1.43%。說明貿易化便利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對文創產品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同時,在該模型中,文化距離對文創產品貿易額有負向影響,文化距離每增加1%,文創產品出口貿易額則減少1.24%。說明出口國國民更偏愛與自己國家文化相近的產品。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貿易國國內生產總值、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文創產品的貿易額的增長。我國應提升與各國的貿易化便利水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提高口岸效率;改善規制環境,減少海關程序復雜性;進行廉政建設,改善法治水平。同時在選擇文創產品貿易伙伴國時,應選擇貿易便利化水平較高但仍出口不足的國家,這部分國家是潛力市場國家。
文化距離負向影響文創產品貿易額。因此,中國應當重點針對與中國文化距離較小的國家做文創產品的營銷,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以數字化、信息化的創新產品,增進他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帶動文化外貿領域擴張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