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滔
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廣東珠海 519000
惡性腫瘤是目前臨床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醫學研究、臨床治療當中的難題。在惡性腫瘤患者當中,乳腺癌患者較為常見,且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乳腺癌患者的數量較之以往明顯增多,患者的年齡也出現了年輕化發展趨勢[1-3]。目前,乳腺癌患者的發病群體主要是女性,男性患者很少,且患者患病后,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嚴重影響[4]。目前,臨床針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多會選擇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對于化療治療有更高的敏感性,所以,在其手術前給予輔助化療,會對手術治療有更為積極的影響[5-6]。在乳腺癌術前化療當中,蒽環類藥物是常用藥物,其抗癌活性很強,可以對抗多種不同的惡性腫瘤,但是,蒽環類藥物也是一種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帶有毒副作用[7]。我院針對乳腺癌術前化療患者分別選擇不同劑量的蒽環類藥物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從2013 年1 月~2019 年1 月 在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當中隨機擇取62 例乳腺癌患者進行此次分析,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有家屬監護、接受術前化療、自愿入組、臨床資料完整、住院治療時間在兩周以上。排除標準:其他惡性腫瘤患者、精神功能紊亂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無家屬監護對象、手術禁忌證患者、術前化療不耐受患者、個人資料不全對象、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參照組及實驗組,每組31 例。參照組患者年齡33 ~61 歲,小葉癌患者16 例,導管癌患者15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34 ~64 歲,小葉癌17 例,導管癌14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需接受小劑量蒽環類藥物術前化療治療,患者需接受600mg/m2環磷酰胺[百特醫療用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H20110407]與75mg/m2表阿霉素(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H20000497)治療,兩種藥物使用均為d1,患者需接受連續3 周治療為一個周期。
實驗組患者需接受大劑量蒽環類藥物術前化療,患者接受600mg/m2環磷酰胺[百特醫療用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H20110407]與100mg/m2表阿霉素(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H20000497),兩種藥物使用均為d1,患者的治療周期與參照組對象相一致[8-9]。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當中,醫生需對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及各項體征、臨床指標等進行嚴格監測,觀察患者出現的不適反應等,一旦患者出現嚴重不耐受情況,醫生需調整用藥劑量。
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劑量藥物治療后的效果進行分析,結合患者的相關癥狀等將其療效分作進展、穩定、部分緩解以及完全緩解,患者治療總有效為部分緩解+完全緩解。進展:患者治療后出現了新的病灶或腫瘤實體出現了明顯增加;穩定:患者治療后腫瘤實體出現了縮減,但縮減不足1/2,且存在一定程度增加跡象;部分緩解:患者的腫瘤實體直徑縮減達到或超過1/2;完全緩解:患者接受治療后腫瘤實體病灶完全消除,患者體征等明顯恢復[10]。
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白細胞減少、肝臟損傷以及胃腸道反應,并予以淺析。
此外,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觀察,選擇SF-36 量表進行分析,量表滿分為100 分,患者得分值越高,其生活質量越高[11]。
此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21.0 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實驗組對象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遠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實驗組對象治療后生活質量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乳腺癌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疾病,也是女性死亡的主要誘因之一。雖然乳腺癌患者目前存活率明顯提高,但是絕大多數患者的生存質量仍然較低,患者很容易出現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后遺癥等[12]。一般來講,乳腺癌高發群體為40 ~60 歲的女性。現階段,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當中,手術治療等是常用方案,雖然可以及時將患者病灶切除,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對乳腺癌缺乏正確認識或者術后出現不適感等,造成其心理狀態出現較大波動,很多患者會出現嚴重的抑郁、焦慮、恐懼等心態,這不僅不利于患者預后,更會導致其并發癥發生率升高[13-14]。對于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手術是效果相對較為確切的治療方案,但為了保證患者的臨床療效,一般需讓其接受術前化療治療?;煼桨缸钤绫挥糜谕砥诓≡罨蚓植坎≡畹幕颊咧委煯斨?,伴隨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化療也被用于全身治療中,可以將其作為乳腺癌患者的早期治療方案。這樣一來,醫生可以通過讓患者接受術前化療,來實現對其可能出現轉移的病灶進行較好控制,也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對其保乳成功率也有重要的意義[1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觀察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觀察
注:參照組組內治療前后比較(t=14.235,P=0.000 <0.05);實驗組組內治療前后比較(t=37.821,P=0.000 <0.05)
?
對于乳腺癌患者的術前化療治療而言,蒽環類藥物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選擇。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環類藥物化療治療后,患者微管聚合排列會出現異常,這樣可以對患者的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進行針對性較強且較為有效的控制,且蒽環類藥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根據患者微管上P 點的位置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腫瘤組織出現進一步的轉移。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環類藥物術前化療治療,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腫瘤細胞的進一步擴散,也能進一步降低患者體內腫瘤細胞增殖的空間,患者身體當中的參與腫瘤可以被及時消除,且可以對患者的具體病變情況、病灶情況等進行更為準確地確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相對較小,且藥物的起效速度也會較快,這對于患者后續的手術治療而言有重要意義。
對于乳腺癌患者術前化療而言,蒽環類藥物是治療基礎,但蒽環類藥物在患者治療中起到何種效果不僅與其藥物成分相關,也與具體的給藥劑量存在直接聯系。在臨床應用表柔比星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可以發現其清除患者體內毒素的效率較高且所使用的劑量要少于多柔比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C-4 羥基反式構型容易與患者體內的葡萄糖醛酸酶產生結合,且需要注意表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主體異構體,在表柔比星當中可以進行DNA 的嵌入,且可以與DNA 的雙螺旋結構共同形成復合物,這樣可以有效避免RNA 的進一步生成。目前,臨床當中已經有相關研究針對不同劑量的蒽環類藥物進行分析,所研究的結果都指向蒽環類藥物劑量不同,對于患者會產生不同的應用效果。但是,同一種類型的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的效果、耐受性以及患者對于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會出現相應的不同。所以,蒽環類藥物在乳腺癌患者術前化療當中的劑量所產生的療效,還需要臨床眾多研究結果予以支持。
在此次研究當中,兩組乳腺癌患者均在術前接受蒽環類藥物化療治療,但是藥物的給藥劑量存在差異。在對比相關數據之后可看出,接受大劑量蒽環類藥物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其整體療效要好于參照組對象,且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更高,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也會較低。從這一研究結果可明顯看出,大劑量蒽環類藥物術前化療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存在明顯的應用優勢。
針對臨床中身患乳腺癌且接受術前化療治療的患者蒽環類藥物應用而言,選擇大劑量給藥方式可以有效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且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給藥方案可作為此類患者首選給藥方式進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