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圣艮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呼吸科,廣東深圳 51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1-2],該疾病主要特點是呼出氣流受限制,患者常表現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癥狀。對于慢阻肺,早期預防以及早期治療較為關鍵,隨著疾病的發展,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進展較為迅速,臨床癥狀加重,且呈現加速發展趨勢,若是不及時地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治療,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3-4]。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給予患者常規的對癥治療措施,但是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不滿意,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而言十分必要[5]。本研究選取70 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分別接受特布他林治療及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所有入選本次研究且作為研究樣本的患者,均為我院2017 年7 月~2018 年8 月入院治療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嚴格核對納入與排除標準,選取70 名患者,將70 名患者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齡34 ~64 歲,平均(45.9±3.9)歲,病程1 ~5 年,平均(2.48±0.8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1 例,女14例,年齡33 ~65 歲,平均(45.7±3.6)歲,病程1 ~6年,平均(2.58±0.73)年;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會批準,并取得同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研究人員選取的作為研究樣本的患者,均可出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疾病診斷書[6],符合《2017 慢阻肺急性加重診治中國專家共識》[7-8];(2)對患者的基礎狀況進行評估,無影響研究的血常規以及血生化、尿常規指標;(3)患者精神狀況佳、生活狀況尚可,意識狀況可;(4)研究人員與患者講述本次研究后,患者愿意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5)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度高。
排除標準:(1)患者的年齡較高且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完全需要他人協助;(2)患者同時可能影響研究的其他疾病,如:雙發癌;(3)患者存在臟器功能不全,如:心、腦、肺、腎等;(4)需要臨床干預的心臟疾病,且心功能分級達到3 ~4 級;(5)患者配合度較差,不愿參與。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給予止咳平喘、抗炎、抗感染、氧氣吸入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特布他林(AstraZeneca AB,H20140108)治療,讓患者采取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 次,每次5mg,霧化吸入時間為15 ~20min,以7d 為一個療程,共接受2個療程。觀察組患者接受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劑,讓患者選擇丙酸氟替卡松(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H20170361)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 次,每次100mg,霧化吸入時間為15 ~20min,以7d 為一個療程,共接受2 個療程。
研究人員統計患者治療前后的肺通氣功能,FEV1(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同時評估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9],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好轉,咳嗽、咳喘、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完全好轉;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好轉,咳嗽、咳喘、呼吸困難、肺部濕羅音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存在改善不明顯,咳嗽、咳喘、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仍然存在甚至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 均有所提升,但是觀察組患者FEV1、FVC、FEV1/FVC 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氣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氣功能比較
?
觀察組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例數為33 例,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例數為25 例,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按照疾病的進展狀況,可分為穩定期、進展期以及急性加重期,而急性進展期患者,可同時伴有心力衰竭、胃潰瘍、睡眠障礙、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疾病[10-11],對其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影響較大,若是任由疾病的發展,可轉化為急性加重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就目前而言,對于慢阻肺的具體發病原因尚至今未有定論,多數學者認為慢阻肺的發生可分為內因與外因,外因與空氣中所含灰塵量有關,進而導致肺部感染的發生,而內因是患者自身出現肺部感染,傳統的治療是給予患者對癥治療措施,效果往往欠佳[13];特布他林屬于β2 受體激動劑,能夠選擇性的刺激β2 受體,促進支氣管平滑肌松弛,接觸支氣管黏膜水腫[14];丙酸氟替卡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的緩解支氣管痙攣,促進體內抗炎因子產生,減輕肺水腫;特布他林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能夠抑制肺部炎癥[15],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治療效果顯著。
本研究中,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且在此基礎分別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 比較,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患者接受特布他林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 均有所提升,但是觀察組患者FEV1、FVC、FEV1/FVC 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結果表明,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狀況較為顯著,且患者咳嗽、咳喘、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改善,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好轉,其治療效果顯著,該治療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