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珍 霍維芝 雷新煥 梁麗艷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人民醫院,廣東肇慶 526070
糖尿病是由遺傳或環境因素引起的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出現年輕化。而GDM 是產科比較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在我國GDM 的發病率為2.51%~3.1%[1-2],GDM 對母嬰的影響巨大,對胎兒的影響可出現巨大胎兒、胎兒宮內受限、流產或早產、胎兒畸形;一方面對新生兒的影響,可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另一方面GDM 對孕婦的影響,可使孕婦高血壓疾病較非GDM 的2 ~4 倍,感染、羊水過多、生產時出現產道損傷、手術產機率大大增加,在以后患2 型糖尿病的機率大大的增加。在臨床工作中大部分GDM 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有一部分孕婦空腹血糖正常。所以加強婦女懷孕期間OGTT 的檢查,可及早發現,早期干預,這樣就可以減少由于糖代謝異常而對母嬰造成的危害,預防母兒合并癥的發生。當前在二孩政策的支持下,高齡產婦數量不斷增加,故本研究對不同年齡組孕婦的糖耐量試驗結果進行分析,以期為不同年齡段妊娠期血糖的監測提供一定理論依據。本研究通過對我院1024 例OGTT 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2017 年1 月~2018年12 月我院產科門診產前檢查的1024 例孕24 ~32 周的孕婦,年齡17 ~45 歲。納入標準:自然受孕且單胎妊娠產婦、孕前3 個月內無干擾血糖代謝藥物服用史者。排除標準:排除孕前患糖尿病者、伴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將納入的1024 例產婦按年齡進行分組,共分為四組,其中<25 歲為A 組、25 ~29 歲為B 組、30 ~34 歲為C 組、≥35 歲為D 組。A 組228 例,孕周25 ~32 周,年齡17 ~24 歲;B 組462 例,孕 周24 ~32 周,年 齡25 ~29 歲;C組196 例,孕周24 ~31 周,年齡30 ~34 歲;D 組138 例,孕周24 ~32 周,年齡35 ~45 歲。
對懷孕24 ~32 周的孕婦直接進行75g OGTT,分別抽取空腹、服糖水后1、2h 的靜脈血進行檢測。空腹、服糖水后1、2h 血糖分別為5.1、10.5、8.5mmol/L,任何一項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的可診斷為GDM,記錄為OGTT 陽性。
依照美國糖尿病協會2014 年版《糖尿病醫學診治指南》中對GDM 診斷標準。
在1024 例 孕 婦 中,診 斷GDM 的126 例,總檢出率為12.3%,不同年齡組間GDM 的檢出率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290,P <0.01),A 組 與B 組 比 較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χ2=8.489,P <0.01), B 組 與C 組 比 較 差 異 無 統 計 學 意 義(χ2=0.022,P >0.05),C 組與D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28,P <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孕婦OGTT陽性率比較
一個時點和兩個時點血糖異常的在各個年齡組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015,P >0.05;χ2=2.822,P >0.05),三時點血糖異常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8,P <0.01),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孕婦OGTT同一時點血糖異常比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二胎政策的開放,生育年齡的推后,GDM變得比較常見,并有上升的趨勢,應該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3-4]。一方面很多孕婦由于對下一代寄于太高的期望,在懷孕期間都加強了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飲食,但活動卻比較少。有文獻報道,孕婦的營養狀況與懷孕期間糖代謝異常有關系[5-6]。另一方面,由于妊娠是一特殊而復雜的過程。孕婦在妊娠期間,特別到了妊娠的中晚期,孕婦體內拮抗胰島素物質增加,如腫瘤壞死因子、胎盤生乳素、瘦素、孕酮、雌激素和胎盤胰島素酶,這樣就使得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的增加而下降。這樣就出現孕婦對胰島素抵抗。而且孕婦的能量遠遠超過了機體的代謝,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就使得機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平衡。這樣就加重了β-細胞的負荷,引起β-細胞的損害,分泌的胰島素相對減少,從而引起糖尿病[7-8]。孕婦機體的高血糖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機體內,引起胎兒的血糖也相對增高,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去調節胎兒的血糖。胎兒分泌過多的胰島素,一方面出現高胰島素血癥,可促進蛋白質、脂肪的合成同時抑制脂解作用,從而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出現巨大胎兒高達25%~42%[9]。另一方面,胎兒在出生后,由于來自母體的血糖中斷,可導致新生兒一過性的低血糖,而胎兒的高胰島素血癥可使胎兒的耗氧量增加,孕婦持續的高血糖同樣減少對胎盤的血氧的供給,從而使胎兒宮內缺氧,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有文獻報道,胎兒高血糖時,由于高滲性利尿,可引起羊水增多或胎膜早破。
從本次的結果顯示,在1024 例孕婦中,GDM的發生率為12.3%,高于陳小偉[10]報道的7.49%,低于王欣蓉[11]報道的14%,這可能存在地區的差異、亦或是存在研究樣本之間的個體差異而導致的。在檢出陽性率方面,A 組:5.26%、B 組:12.33%、C 組:12.75%、D 組:23.18%,而在糖尿病的發生率中年齡在25 ~29 歲和30 ~34 歲的檢出率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當年齡<25歲或>34 歲,GDM 的檢出率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GDM 的發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
在各個年齡組內,一個時點血糖異常、兩個時點血糖異常、三個時點血糖異常的構成比中,A 組與B 組構成比比較(P <0.05)和C 組與D 組構成比比較(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 組與C組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也就是說年齡在30 歲作為分水嶺,年齡在30 歲后,血糖時點數異常構成比發生了變化,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
一個時點和兩個時點血糖異常的在各個年齡組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015,P >0.05;χ2=2.822,P >0.05),三時點血糖同時異常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8,P <0.01)。這就表明,隨著年齡增長,三個時點血糖同時異常有增加的趨勢。有研究表明,OGTT 時血糖異常的項目數可預測GDM 孕婦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如果OGTT 血糖異常的項目數增多,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機率也會升高。張曉等[12]也研究報道三個時點血糖同時異常的孕婦孕前體質量指數(BMI)胰島素抵抗水平和胰島素的使用率明顯高于兩個時點血糖和一個時點血糖異常的孕婦。而且三個時點血糖同時異常的可影響妊娠的結局,三個時點血糖異常的GDM孕婦,其剖宮產率巨大兒大于胎齡兒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兩個時點或一個時點血糖異常孕婦,三個時間點陽性的存在有差異表明年齡越大,三個時間點陽性的越多[13-15]。
OGTT 不僅作為空腹血糖正常時可診斷GDM的方法,而且OGTT 異常項的數目可作為GDM 孕期治療和調整用藥量方案有關,并影響著妊娠的結局。所以孕期應加強OGTT 檢測,及時做出診斷,以利于及早的臨床干預,控制孕期血糖的水平,減少母兒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