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惜 佘珊珊
福建省晉江市第二醫院新生兒科,福建晉江 362261
臍部是新生兒非常敏感的區域。如果新生兒臍部護理不合適,很容易引起新生兒臍部出血和感染。新生兒身體的防御功能不足,是醫院的易感人群。臍部護理不當易引起新生兒臍部感染。由于出生時間不長,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極易受到各種感染。新生兒臍帶感染極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癥,這被認為是臨床上新生兒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它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1-3]。新生兒臍部感染極大地影響了新生兒的存活并對新生兒和父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相關醫務人員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配合正確的護理方法,確保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科學合理的護理在預防和控制新生兒臍帶感染中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 年7月~2019 年1 月的150 例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進行了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滿意情況、新生兒平均住院的時間、新生兒臍部感染出現率,分析了優質護理方式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1 月的150例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優質護理組胎齡38 ~41周,平均(39.25±2.21)周;體重1.9 ~3.6kg,平均(2.61±1.41)kg;男45例,女30例;發病時間1~2d。常規護理組胎齡38 ~41 周,平均(39.32±2.43)周;體重1.9 ~3.7kg,平均(2.67±1.41)kg;男44 例,女31 例;發病時間1 ~2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臍部感染診斷標準(輕者表現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或有腫脹;重者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家長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疾病影響本研究結果觀察的患兒。
常規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進行了優質護理。第一,新生兒出生后,新生兒臍部首先由產科護士消毒,并且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無菌操作,特別是護士的手和剪刀需要保持無菌。第二,健康宣教。許多女性都是初產婦,育兒經歷不足。需要通過健康教育,讓母親和家庭成員了解掌握之前的相關預防措施。第三,沐浴護理。新生兒的沐浴也需要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洗浴室必須保持清潔衛生,每天消毒。護士需要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對他們的手進行消毒[4-5]。在沐浴過程中盡可能保持新生兒的臍帶。洗完澡后,用無菌干毛巾擦干新生兒的身體,然后輕輕抬起臍帶,先用無菌棉簽擦干殘留的水,然后用6%碘伏消毒,這樣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尿布不能覆蓋臍部,這可以減少尿布與臍部的摩擦,以及避免尿液污染臍帶傷口。第四,臍帶的日常護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新生兒的臍部有分泌物,護士需要使用無菌棉簽幫助患兒擦拭。若干燥后再次出現分泌物,此時,護士需要用75%的酒精重新消毒。如果有膿性分泌物,有必要立即向負責醫生報告,以防止嚴重并發癥。
比較兩組滿意情況(采用滿意度問卷[6],信度為0.922,效度為0.812,調查家長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總分100 分。>80 分為滿意,60 ~80分為比較滿意,<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新生兒平均住院的時間、新生兒臍部感染出現率(肚臍有血水或膿液等分泌物)。
優質護理組有更高的滿意度,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
優質護理組新生兒平均住院的時間更具優勢,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新生兒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
優質護理組新生兒臍部感染出現率更少,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臍部感染出現率比較[n(%)]
新生兒臍部感染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新生兒并發癥,若護理操作不當,其發生率較高,大大影響新生兒的存活率和健康率,給孩子的父母帶來巨大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種不利情況的發展和持續,相關醫務人員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新生兒臍部感染風險[7-10]。在護理方面,需要重視新生兒臍部的觀察和護理:加強新生兒的臍部護理,每天仔細照顧新生兒的臍部,保持新生兒的臍部干燥,并仔細觀察是否有異常分泌物,新生兒的臍部是否有紅腫或腫脹等。若發現應該及時處理分泌物。出現嚴重情況需要及時匯報醫生進行處理,以避免癥狀惡化[11-15]。
本研究中常規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優質護理組對于本次就診新生兒臍部感染患兒進行了優質護理。結果可見優質護理組滿意情況、新生兒平均住院的時間、新生兒臍部感染出現率和常規護理組比較均更好,P <0.05。
綜上,新生兒實施優質護理可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