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梅 林 健 郭智濤 包小英 張莉玲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乳腺科,廣東廣州 510095
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發生于乳腺的腺上皮組織,原位癌的危害相對較小,但是當癌細胞發生脫落,經血液及淋巴進行全身范圍內的轉移擴散時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乳腺癌患者一經診斷,需要及時治療,臨床中采取全乳切除、乳腺跟除術等手術治療為主,同時需要進行必要的化療治療,在化療期間,化療藥物多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并且化療需要一定的治療周期,因此,乳腺癌化療的患者需要建立必要靜脈通路,避免多次穿刺給靜脈和皮膚造成的損傷,一般采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用于化療藥物的應用治療,但是發現留置管期間患者出現靜脈炎等并發癥,給治療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2-3]。植入式輸液港是一種深靜脈通道,同樣可作為乳腺癌患者化療藥物應用期間的靜脈通道,但是,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采取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與植入式輸液港的差異需要進一步的對比分析,本研究比較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與植入式輸液港在乳腺癌化療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的乳腺癌化療患者80 例,納入標準:(1)經CT、病理學檢查等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3)無凝血功能異常;(4)無化療史;(5)肝腎功能無異常。排除標準:(1)精神狀態異常;(2)治療依從低;(3)孕期哺乳期女性;(4)溝通障礙;(5)皮膚感染的患者。選入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隨機分成對照組40 例,觀察組40 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32 ~65歲,平均(42.5±3.1)歲,病程3 ~10 個月,平均(5.4±0.4)月,其中全乳切除術10 例,改良根治術16 例,乳腺癌根治術14 例。觀察組中患者年齡為31 ~66 歲,平均(43.1±2.8)歲,病程3 ~11 個月,平均(5.6±0.2)月,其中全乳切除術11 例,改良根治術15 例,乳腺癌根治術1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 >0.05)。
對照組采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河南省歐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批號H20136220),首先,穿刺位置的選擇,以手術對側肘中靜脈或貴要靜脈為穿刺點,并超聲檢查待穿刺靜脈的直徑,暢通情況。其次,進行局部的麻醉與消毒鋪巾,然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以X線確認置管位置。最后,確認沖洗管,肝素封管,需要固定的外管用無菌貼布貼好。觀察組應用植入式輸液港,首先,選擇穿刺的靜脈,確定頸內靜脈進行穿刺,用超聲檢查血管的直徑,暢通情況。其次,進行局部的麻醉與消毒鋪巾,輔助超聲確定穿刺點,將導絲插入后拔出穿刺針,導管在導絲的引導下置入血管內,將鎖骨下的組織鈍性分離,建立皮下的隧道與囊袋,在隧道針的引導下把導管引至囊袋里,連接好注射的底座,將切口縫合。最后,在注射的底座穿刺翼形針,將輸液的接頭連好,沖洗導管,肝素封管。兩組的留置管需要定期維護,在使用之前需要回抽血液,并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使通暢。比較這兩種靜脈通道的并發癥情況,置管留置時間和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的指標包括留置管導致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并發癥包括靜脈炎、導管脫出、堵塞、移動、皮膚感染。靜脈炎為患者的穿刺血管發生紅腫,有條索狀的改變。導管堵塞指輸液的速度降低至每分鐘40 滴以下,回抽無血液,沖管阻力大。導管移動,脫出指導管未在上腔靜脈的中下三分之一位置。皮膚感染指穿刺位置的皮膚出現潰爛等。另外評價指標選擇導管留置時間,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應用院內的調查問卷(信效度為0.8)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調查內容包括護理的內容,導管留置的舒適度等,滿分100 分,得分90 ~100 分為滿意,得分60 ~89 分為基本滿意,得分60 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之和。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留置導管后的并發癥情況見表1,結果顯示,在并發癥的發生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為12.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0%,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 <0.05)。
觀察組的置管留置時間為(60.7±5.1)d,對照組的置管留置時間為(35.7±4.7)d,結果可見,觀察組的置管留置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兩組患者分別經過不同的靜脈留置管護理后,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結果見表2,結果可見,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滿意度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乳腺癌的臨床發病率較高,99% 的發病人群為女性,直接危害女性的健康,當患者表現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暈改變等癥狀時,經病理學等檢查多為乳腺癌[5]。乳腺癌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6-7]。在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無法根治治療,在手術的同時需要化療治療,因為化療的用藥周期一般較長,且需要靜脈滴注給藥,因此,需要建立安全的靜脈通路,在靜脈通路的建立時可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與植入式輸液港的方式,兩種靜脈通路建立的成功率均較高,但PICC 的導管維護次數較多,而且導管的路徑長,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導管的牽拉,導管容易發生移位,脫出等并發癥,PICC的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而植入式輸液港是一種深靜脈導管,乳腺癌的化療患者選擇一種合適的靜脈通路可以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臨床療效[8-10]。

表1 兩組的并發癥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本研究中將選入的乳腺癌的化療患者隨機分成了PICC 留置管的對照組與植入式輸液港的觀察組,結果,在并發癥的發生方面,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的置管留置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植入式輸液港的置管留置時間較長,留管期間的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對患者的損傷程度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提高,患者的舒適感增加,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是臨床應用較好的乳腺癌化療患者靜脈輸液通路[11-16]。
綜上所述,植入式輸液港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能延長留置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是乳腺癌化療患者較為理想的靜脈輸液通道,推薦在臨床中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