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菁茹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禪城醫院ICU,廣東佛山 528000
重型顱腦外傷屬于臨床常見的急癥,亦是導致人群病死的常見原因,隨著近些年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重型顱腦外傷的患病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對人群生命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該疾病病情較危急[1-2],為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常需入住ICU 病房,但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患者ICU 期間,對其實施護理干預十分必要[3-4]。以往,臨床常對患者開展常規護理,但較多研究顯示,常規護理更側重于基礎護理,已經不能有效滿足患者需求,患者認可度及滿意度不高,循證護理屬于近些年興起的常見護理模式,主要是在他人研究基礎上制定的護理干預措施,為探究上述護理模式的有效性,我院對ICU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循證護理,現報道如下。
經94 例患者或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2014 年1 月~2017 年12月我院94 例ICU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分為觀察組(47 例)、對照組(47 例)。觀察組47 例患者年齡為16 ~68(42.7±3.6)歲,男女性別分別為27 例(57.45%)、20 例(42.55%);入院時格拉斯哥評分(GCS)為3 ~8(4.02±0.35)分。對照組47 例患者年齡為17 ~67(42.7±3.8)歲,男女性別分別為28 例(59.57%)、19 例(40.43%);入院時格拉斯哥評分(GCS)為3 ~8(4.08±0.38)分。兩組患者的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47 例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即對患者實施對癥支持治療,監測患者各項體征指標,若發現患者存在異常,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并協助處理。
觀察組47 例患者應用循證護理。(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護理科室的負責人及主治醫師結合科室情況、患者病情專門組建護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顱腦外傷知識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2)提出問題。負責人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對重型顱腦外傷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護理問題,例如:如何有效護理ICU重型顱腦外傷患者?ICU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常見并發癥?(3)循證支持。以“重型顱腦外傷”“護理”“并發癥”“ICU”等作為關鍵詞,在各大數據庫、圖書館資料庫內查找,篩選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評價,為以上問題提供證據,討論出最佳的護理方案。(4)循證實施及應用。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于清醒的患者應主動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對其實施針對性心理指導,如可告知患者“ICU 病房更有助于病情恢復,待病情穩定后,可轉入普通病房,不必過度擔憂”,并向患者強調“積極心態對病情恢復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促使患者盡快調整心態,必要時,可加強患者及家屬情感交流,以增加患者治療信心。同時,對患者氣道實施有效管理,對于痰液較黏稠或咳嗽能力較弱的患者,可給予其吸痰干預,在吸痰過程中,應嚴格按無菌要求操作,注意動作輕柔,以免損傷黏膜,引發感染,并對患者實施霧化干預,給予患者口腔護理。此外,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及時清除患者器官內套管的分泌物,以免內管堵塞,最大限度預防肺部或切口感染。
比較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格拉斯哥評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
滿意度:選擇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信度為0.869,效度為0.857,總分100 分)進行評估,其中不足70 分、70 ~85 分、85 分以上分別指代不滿意、較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與較滿意占比之和。
GCS 評分[5]:選擇格拉斯哥昏迷指數量表進行評分,>14 分提示正常,≤14 分為昏迷(輕度昏迷:≥13 ~14 分,中度昏迷:≥9 ~12 分,重度昏迷:≥3 ~8 分),<3 分多提示腦死亡或預后極差,評分越高,提示恢復效果越好。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6]:選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量表進行評分,最高分71 分,≥15分歸為重癥,<15 分為非重癥,評分越高,提示效果越差。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 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d)

表1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d)
?
觀察組滿意度(97.87%)高于對照組(80.65%),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51%)低于對照組(25.53%),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格拉斯哥評分無顯著差異,P >0.05,但兩組患者干預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格拉斯哥評分較干預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干預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低于對照組,且格拉斯哥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格拉斯哥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格拉斯哥評分比較(,分)
?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常較危急,且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機率較高,所以,對上述疾病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十分必要[7-9],以往,臨床常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體征指標實施監測、遵醫囑實施對應治療等,護理措施較普遍,且對患者心理重視程度不夠,護理效果欠佳[10-11]。
循證護理屬于近些年的新型護理模式之一,主要是結合患者病情、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12-13],護理措施更具有科學性、全面性、實用性及有效性,相比于常規護理,循證護理可充分考慮患者個性化需求,護理措施更豐富,不僅有助于保證護理服務質量,對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好的作用,還可增加患者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及好評度。此次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提示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更佳,有助于縮短機械通氣時間、ICU 入住時間,出現該現象很可能是由于患者經循證護理干預后,病情恢復速度更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且患者住院時間更短,對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具有較積極的作用。同時,數據顯示,觀察組滿意度(97.87%)高于對照組(80.65%),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51%)低于對照組(25.53%),這提示與常規護理比較,循證護理的措施更具有有效性,且服務內容更豐富,不僅有助于減少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顱腦再出血、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還可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好評度,對醫院可持續發展具有較積極的影響,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是由于在循證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結合以往患者的相關信息對患者實施預防性措施,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同時,可豐富護理工作內容,提升整體護理工作效率,增進護患之間的交流,對增加患者好評度具有較積極的作用。此外,數據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15.78±2.54)分] 低于對照組[(17.48±3.95)分],且格拉斯哥評分[(8.42±2.29)分]高于對照組[(7.02±2.15)分],提示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改善其昏迷程度,盡早促進病情好轉,更能說明循證護理的有效性。
孫建蘭等[14]詳細分析了對ICU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其以98 例ICU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為觀察對象,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循證護理干預,通過研究其發現,在機械通氣時間、ICU 治療時間與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通過研究其認為,對ICU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行循證護理干預具有較好的效果,不僅有助于縮短臨床治療時間,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院內感染。同時,楊禮蓮[15]亦詳細分析了循證護理干預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效果,通過研究其發現,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0.0%)較對照組(常規護理53.3%)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住ICU 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于對照組,通過研究其認為,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十分可行,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得,對ICU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具有較佳的效果,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ICU 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值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