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暉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廣東廣州 511483
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在37 周之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一般不超過2500g,頭圍不超過33cm,器官調節功能及免疫力相對于正常嬰兒都偏低,現代環境污染、生活節奏、生活習慣等改變造成我國早產兒的出生概率逐年上升[1]。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是近年各個醫院著重發展的項目,良好的環境、優質的護理,不僅為了保證早產兒的存活,也為了早產兒進一步地監看發育[2]。舒適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本的理念性護理,本研究主要探究舒適護理在NICU 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17 年2 月~2018 年4 月 廣 州 市 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早產兒86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早產兒需符合胎齡<37 周;(2)早產兒無先天畸形,新生兒醫學指數(NMI)達到Ⅰ級或Ⅱ級;(3)產婦符合初產、單胎;(4)產婦年齡>23 歲且無妊娠合并癥;(5)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遺傳代謝性疾病早產兒;(2)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早產兒;(3)患有先天性畸形早產兒;(4)因各種原因未達到出院標準即出院早產兒;(5)產婦患有糖尿病。研究取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1 例;胎齡28 ~34 周,平均(31.28±1.42)周;出生體重2.06 ~3.38kg,平均(2.68±0.43)kg;新生兒評分6 ~9 分,平均(7.21±0.56)分。觀察組:男21 例,女22 例;胎齡27 ~34 周,平均(30.87±1.56)周;出生體重1.98 ~3.46kg,平均(2.59±0.52)kg;新生兒評分6 ~9 分,平均(7.18±0.49)分。兩組性別、胎齡、出生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NICU 早產兒常規護理,包括保溫箱保暖、維持體溫穩定、保證有效呼吸、進行合理的母乳喂養或營養支持、預防感染等[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環境舒適:①病房環境:整個病房保持干凈整潔安靜,定時開關窗戶,保證空氣流通及室內空氣清新,控制室內溫度25℃左右,濕度50%左右[4];②聲音環境:進入病房說話音量減小,靠近新生兒時盡量不要說話,走動時步伐放慢放輕,監護儀、電話等發聲設備調至最小音量,開關各類門需輕關或輕放,及時消除儀器的警報聲及呼吸機回路冷凝水[5];③光線環境:床旁使用柔和的燈光配合觀察即可,日常開燈照明避免光線直射新生兒的眼睛,必要時可遮蓋,需要強光時用深色布料遮蓋保暖箱[6]。(2)體位舒適:將患兒擺放為四肢中線屈曲位,每2 小時更換1 次。(3)皮膚舒適:①每天上午沐浴或擦拭1 次,更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還需保持臍部干燥直至臍帶殘留脫落[7];②減少早產兒皮膚遭受的外力及摩擦,為新生兒穿上全棉衣服,減少壓力及捆綁的出現,注意指甲,及時剪短[8];③保證需要氣管或各種導管的患兒的置管穩定,可使用最小面積的膠布等,去除時先用溫水浸濕,再向毛發方向撕掉[9]。(4)心理舒適:新生兒疲憊時需要不被打擾的睡眠環境,需要治療時輕輕喚醒新生兒,使其有所準備,給予新生兒安慰奶嘴,喂奶間隙產生吸吮動作10min,每天7 ~8 次,煩躁哭鬧時也可給予安慰奶嘴[10]。(5)撫觸舒適:在沐浴后或者喂奶間隙對新生兒進行撫觸療法,每次15min,每天2 次[11]。
(1)進奶量:記錄護理1、5、10d 時兩組的進奶量。(2)體質量:9 點喂奶之前對兩組早產兒進行稱重,記錄出生后、護理5、10d 時的體質量。(3)神經發育評分:對早產兒手握能力、上肢彈回能力、反應安慰能力等神經行為進行評分,每個條目0 ~2分,手握能力:0 分為無手握能力,1 分為基本手握能力,2 分為容易抓握;上肢彈回能力:0 分為無彈回,1 分為彈回速度較慢,2 分為彈回速度正常;反應安慰能力:0 分為經安慰無法停止哭鬧,1 分為經安慰停止哭鬧較困難,2 分為經安慰停止哭鬧容易。(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喂奶不耐受、呼吸障礙、皮膚潰爛、腹脹硬腫。
護理1d 時兩組進奶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5、10d 時觀察組進奶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進奶量比較(,mL)

表1 兩組進奶量比較(,mL)
?
出生時兩組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5、10d 時觀察組體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質量比較(,g)

表2 兩組體質量比較(,g)
?
觀察組手握能力、上肢彈回能力、反應安慰能力等神經發育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發育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神經發育評分比較(,分)
?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8.60%低于對照組41.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早產兒發育狀況相對于正常嬰兒較為不成熟,生理方面存在不同的缺陷問題,如受到嚴重的外界刺激,譬如燈光、噪音、觸摸等,會影響到早產兒的生存率[12]。早產兒的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吸吮功能等身體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全,造成呼吸障礙、喂養不耐受等情況容易出現,且早產兒的體溫調節、免疫調節也較差,感染、硬腫也容易發作[13]。
舒適護理是指給予患者一個整體個性化、環境舒適化、模式創造化的護理模式,從不同的護理方面如環境舒適護理、心理舒適護理等對患者進行護理,體現了舒適護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表現于護理的舒適程度[1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5、10d 時觀察組早產兒的進奶量、體質量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手握能力、上肢彈回能力、反應安慰能力等神經發育評分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少于對照組,與任香娣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舒適護理通過模仿母親子宮內光線的昏暗、聲音的低分貝增加早產兒的環境舒適;通過調整體位、營養支持增加其生長舒適;通過清潔皮膚、撫觸療法等增加其心理舒適,最后多方面的護理作用,能更好地呵護早產兒[16]。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NICU 早產兒護理中,提高了早產兒進奶量及體質量的增加速度,保證了其神經發育水平,減少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