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昌灼 吳光任 陳貴彬 周春元 賴嘉敏
1.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院放射科,廣東東莞 523900;2.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院骨科,廣東東莞 523900;3.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醫院護理部,廣東東莞 523900
隨著核磁共振成像術的不斷進展及核磁共振檢查的摸索,我院將核磁共振檢查應用于鑒別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病理學類型獲得顯著成效,并摸索出了一系列核磁共振檢查鑒別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病理學類型的經驗[1-5]。本文回顧性分析89 例疑似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體檢者的的診斷學資料與臨床資料,旨在探討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治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提供理論依據。

表1 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與關節鏡檢查結果對照
本研究經過東莞市虎門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選取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在東莞市虎門醫院行核磁共振檢查并獲得關節鏡檢查結果的疑似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體檢者共89 例。其中,男56 例,女33 例;年齡18 ~56 歲,平均(46.6±5.6)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僵硬、彈響,行動受限。排除膝關節畸形、膝關節外科手術史、化膿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深圳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Magnetom NOVUS 1.5T),取患者仰臥位,膝關節線圈,場強:0.20T,層間距:1.00mm,層厚:4.00mm,自旋回波SE 序列或梯度場FE 序列掃描下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
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的判定采用雙盲法,先由一名放射科醫生對診斷學資料的性質進行判定,再由一名放射科醫生對診斷學資料的性質進行判定,二者判定結果一致則通過,若二者判定結果不一致則交由高一級別醫生進行判定并以此產生的結果為準。
所有數據均經 SPSS 20.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kappa 系數檢驗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結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對資料χ2檢驗比較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水平;檢驗水準α=0.05。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9 例疑似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體檢者中,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脛骨平臺骨挫傷21.34%(19/89)例、脛骨髁骨挫傷20.22%(18/89)例、半月板損傷31.46%(28/89)例、軟骨損傷15.73%(14/89)例、正常11.23%(10/89)例;關節鏡檢查證實為脛骨平臺骨挫傷21.34%(19/89)例、脛骨髁骨挫傷20.22%(18/89)例、半月板損傷34.83%(31/89)例、軟骨損傷13.48%(12/89)例、正常10.11%(9/89)例,見表1。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結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797,P <0.05)。
以關節鏡檢查結果為診斷“金標準”,將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與關節鏡檢查結果對照,計算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效能;與之相符,并判定為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即是真陽性,判定為正常即是真陰性;與之不符,并判定為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即是假陽性,判定為正常即是假陰性。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敏感度為96.25%(77/80)例、特異度為77.77%(7/9)例、陽性預測值為97.46%(77/79)例、陰性預測值為70.00%(7/10)例、準確度為94.38%(84/89)例。見表2。

表2 二維列聯表
核磁共振檢查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其充分利用了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利用探測器捕捉信電號并將信號轉換呈核磁共振圖像,使人們在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及各種斜面下觀察到膝關節的形態、層次結構、組織類型。同時,核磁共振檢查具有無創、無電離輻射、無不良影響等特點。因此,核磁共振檢查的特性決定了其有望應用于鑒別診斷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
不同病理學類型的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有不同的核磁共振像圖特征:脛骨平臺骨挫傷的核磁共振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T1W1-FS脛骨平臺矢狀面呈線形、細條狀、不規則低信號,T2W1-FS 脛骨平臺矢狀面呈線形、細條狀、不規則高信號,T1W1-FS 脛骨平臺矢狀面呈夾雜斑點狀的高低混雜信號,T2W1-FS 脛骨平臺矢狀面呈夾雜斑點狀的高低混雜信號[6-7]。脛骨髁骨挫傷的核磁共振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T1W1-FS 股骨外髁矢狀面呈線形、細條狀、不規則低信號,T2W1-FS 股骨外髁矢狀面呈線形、細條狀、不規則高信號,T1W1-FS 股骨外髁矢狀面呈夾雜斑點狀的高低混雜信號,T2W1-FS 股骨外髁矢狀面呈夾雜斑點狀的高低混雜信號[8]。半月板損傷的核磁共振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T1W1-FS 半月板冠狀面呈線形、三角形、多條線形低信號,T2W1-FS 半月板冠狀面呈線形、三角形、多條線形高信號[9]。軟骨損傷的核磁共振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mFFE 軟骨呈團狀高信號,T1W1-FS脛骨平臺后外側呈地圖樣低信號,T2W1-FS 脛骨平臺后外側呈地圖樣高信號,T1W1-FS 軟骨矢狀面厚薄不勻低信號,T1W1-FS 軟骨下骨質呈低信號,T2W1-FS 軟骨矢狀面呈毛糙、小囊樣高信號[10]。上述核磁共振像圖特征能夠成為鑒別診斷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證據,有助于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進行分類。
為了驗證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價值,采用kappa 系數檢驗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結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對資料卡方檢驗比較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水平。結果顯示,核磁共振檢查與關節鏡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結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96.25%、77.77%、97.46%、70.00%、94.38%。提示,核磁共振檢查可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進行分類,核磁共振檢查鑒別診斷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具有較高敏感度、陽性預測值、準確度,而特異度、陰性預測值稍遜[11-15]。因此,核磁共振檢查有望成為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初步篩查工具,為進一步行關節鏡檢查或外科手術治療提供指征。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了核磁共振檢查對脛骨平臺或股骨髁中骨挫傷、軟骨損傷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