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宇 黎彩紅 謝嬋英
1.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手術室,廣東深圳 518103;2.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人事科,廣東深圳 518103
后路腰椎椎間融合術(PLIF)是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方式,由于患者術后需長時間臥床休息,下肢血流不暢,因而術后早期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DVT)[1]。另外,術中體溫低于36℃稱為術中低體溫,易導致靜脈血流流速降低,進一步促使DVT 形成。目前,臨床常使用間歇壓力泵和足底靜脈泵預防DVT,但其噪聲大,易對醫護人員的操作產生影響,且易導致患者的核心溫度降低[2-3]。加溫彈力襪通過在腳部建立支撐,順著腿部向上逐漸遞減,促進靜脈血液流動,同時在足底粘附有可加溫片狀貼劑,有效預防低體溫的發生,進而降低DVT 發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討加溫彈力襪在行PLIF 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運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 擇2016 年6 月~2018 年6 月 于 我 院 行PLIF 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96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 例。觀察 組 中 男28 例,女20 例;年 齡50 ~74 歲,平均(60.4±2.7)歲;腰椎管狹窄癥22 例,腰椎間盤突出26 例。對照組中男27 例,女21 例;年齡50 ~75 歲,平均(60.7±3.0)歲;腰椎管狹窄癥23例,腰椎間盤突出2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性PLIF 手術指征的初次手術患者;(2)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室溫沖洗液和DVT基礎預防措施;(3)患者術前肝腎功能正常;(4)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障礙,無法溝通者;(2)存在嚴重動脈疾病或易出血疾病史;(3)足部或腿部出現潰瘍、出血、感覺遲鈍者;(4)腿足部畸形,無法正常穿戴彈力襪者。
對照組給予普通彈力襪,在術前1h 給予普通彈力襪穿著,術后繼續穿著。觀察組給予加溫彈力襪穿著,具體內容如下:(1)材料:加溫彈力襪由醫用彈力襪和足底可加溫片狀貼劑(包含原料層、明膠層以及無紡布袋)組成,原料層是活性炭、石、鐵、無機鹽等合成的聚合物,足底可加溫片狀貼劑通過明膠層粘于襪底。彈力襪足背襪頭部分與襪體縫接處分離,借助黏帶扣連接。以便術中隨時觀察足背皮溫和肢端末梢血液循環。(2)結構:醫用彈力襪通過在腳踝部建立最高支撐壓力,自下而上的壓力梯度系統作用對下肢不斷產生擠壓力,促進淺靜脈血流流入深靜脈,從而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有效降低下肢靜脈淤血,進而預防DVT 的發生。原料層內物質環保無污染,在打開加溫彈力襪真空包裝后開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放熱反應,其放熱效應可在12h 內以40 ~45℃穩定維持,平均42.5℃的溫度均衡適中,在人體適應的安全范圍內。(3)穿著:在進入麻醉室后,于術前1h 由責任護士拆開加溫彈力襪的真空包裝,并按照說明書,協助患者進行正確穿著,術后回到病房繼續穿著。
(1)下肢靜脈血流流速:測量并記錄術畢俯臥位及平臥位腘窩靜脈、股總靜脈以及股淺靜脈的血流速度,采用彩色多普勒測試儀檢測雙下肢血管,探頭頻率為5 ~12MHz,聲束與血管夾角60°。(2)核心體溫情況:測量并記錄患者術前、術中各個時間節點以及術畢核心體溫。(3)DVT 發生情況:分別于術畢、術后24h,觀察并記錄患者DVT 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腘窩靜脈血流速度、股淺靜脈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股總靜脈血流速度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觀察組術中及術后核心體溫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觀察組DVT 發生率以及低體溫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等可引起血管內壁病理性變化的慢性疾病,而這些慢性病往往會增大內源性凝血的可能性,同時由于PLIF 采用全身麻醉和俯臥體位,術中易出現下肢血流減少、血液黏滯性增高、靜脈回流受阻的情況,因此DVT 的發生概率較大,嚴重威脅患者的預后[4-6]。目前術中體表保溫方式有很多,但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中最大問題就是不能保證保暖措施的連續性實施。
表1 兩組下肢靜脈流速情況比較(cm/s)

表1 兩組下肢靜脈流速情況比較(cm/s)
?
表2 兩組核心體溫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核心體溫情況比較
?

表3 兩組DVT及術中低體溫發生情況比較[n(%)]
加溫彈力襪是在傳統醫用彈力襪的基礎上安裝足底加溫裝置,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流循環與維持手術需要正常體溫[7-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腘窩靜脈血流速度、股淺靜脈血流速度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及術后核心體溫情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DVT 發生率以及低體溫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加溫彈力襪可有效預防行PLIF 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時形成的DVT。通過促進下肢靜脈血流流速、保持術中核心體溫的方式,可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從而降低DVT 的發生率[10-12]。首先,穿著加溫彈力襪可通過自下而上的壓力梯度系統加快下肢血液流速,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從而有效促進靜脈血流流速與循環水平;其次進行術前預保溫,不僅能夠有效防止術中熱量的散發,減少術中核心體溫的下降,同時能夠將體表部分熱量轉移至體內,以預防低體溫的發生,從而有效阻止麻醉引起的低體溫調節障礙;此外,加溫彈力襪足底部片狀貼劑的放熱效應可協同GCS 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肢體遠端微循環,使患者體溫在較短時間內使其皮膚溫度回升[12-15]。
綜上所述,行PLIF 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穿著加溫彈力襪可有效改善下肢靜脈流速,維持患者術中體溫,預防術中低體溫出現的同時有效降低DVT 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