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珍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學校,江蘇 常熟 21550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陶冶學生的思想與情操,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之中去感受各國的特色、文化與風情,這不僅對于學生現階段語文學習有所幫助,對學生日后發展來說也是極具作用。所以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善于探析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切實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期實現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本文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分析為出發點,而后探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語文閱讀能力也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具體來說指的是文字處理和接收信息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之中,若想要獲知自身所需的各種信息,就需通過交流或是閱讀加以獲知,如閱讀報紙或雜志時,都需利用良好的閱讀能力,可見閱讀能力和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若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更便于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所以,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務必要重視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在以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在實踐操作中,通常采取“誦讀課文、認識字詞、熟悉文章、概括內容、分析理解內容、提煉表達方法” 這一方式,這種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制約了學生思維的自由發展,與學生的思想興趣形成較大反差,因而很難提起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因此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要做到以學生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肯定其個體的獨特見解,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誦讀吟詠探知文本大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感受作家行文中流露的情感喜好,再進一步認知和探究具有深層含義的詞語句子,最后體味全文的主旨和文本所蘊含的哲理之思,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之中的閱讀熱情與主動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以教學《曹劌論戰》為例,在課文的注釋部分已經將文中出現的難以理解的字詞句進行了詳盡的解釋,教師只需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通過注釋疏通課文大意,從而將更多的課堂時間投入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并選取適當的閱讀切入點進行學習。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緊緊圍繞一個 “論”字展開教學:曹劌為什么要去論?怎樣論?論的結果是怎樣的?這樣,教師一方面將課堂的話語權真正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讀出自己的內心感悟,另一方面始終堅守自己作為課堂主導者的責任,圍繞課文主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討,學會針對細節問題大膽聯想,在這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能夠用心去聆聽作品,感悟作品,品味主人公卓越的軍事見識和高超的作戰指揮能力,感悟曹劌在國家危亡時刻,挺身而出,為國效勞,為國捐軀的獻身精神。
又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于文章的題目進行猜測和聯想,思考一下文章內容講的是什么?阿長與山海經之間是怎樣的一種聯系?這些問題可以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帶著上述問題主動閱讀文章后,能夠深入了解“阿長”代表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的情緒,而“山海經”是敬重長媽媽的代表性事件,進而引導學生用心靈與作者文本進行對話,體味出獨樹一幟的個體審美感悟。
在傳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加快教學節奏,讓學生吸收與學習更多的閱讀知識,所以很少會注重課堂互動,通常強調直接灌輸,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但難以促進初中生進行有效閱讀,還會導致初中生失去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所以,在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要重視課堂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僅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指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
一方面教師應根據閱讀內容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中可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小組之中一同去探討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學生探討與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多加觀察每個小組學生的探討情況,對于學生所遇到的疑惑,也可進行適當的點撥與引導,從而使整個課堂都能夠縈繞著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讓每名學生在此氛圍之中均積極地探索語文知識,從而切實增強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同時,通過此方式,還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技能。因此說,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要重視課堂互動,以此來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教師提前布置學生自學,按照所學方法做好筆記,然后根據筆記寫文章,闡明對智取生辰綱的看法,最后交流發言,同學之間相互點評,教師加以引導。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意義,可以在教室中進行辯論,學生自行進行分組,并提出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楊志失生辰綱的原因是什么,了解楊志的人物形象。假如你是楊志,將如何走出丟失生辰綱的困境?討論智體現在何處,了解吳用等好漢的性格特征。允許每個小組有不同的觀點,但要說明理由,從而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楊志是一個典型的愚忠和一心想要光宗耀祖的小吏,但他是比較有能力而且正直的人,卻受人誣陷,陷于牢獄,為后文上梁山埋下伏筆;而吳用等人敢于去搶國家官員的物品,體現了梁山好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有才之人寧愿上山落草,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豪情,從而理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社會矛盾。)
伴隨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也愈發普遍,通過運用現代新型技術,有利于刺激學生的聽覺與視覺,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能夠對語文閱讀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如此則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閱讀知識,同時也能夠獲得較好的閱讀經驗。在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現代技術,來輔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讓學生感知到更為活潑與生動的閱讀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與熱情。
例如,在教學《水調歌頭》一課時,教師針對本課內容,借助現代技術,展示學生提前上網搜集的作者簡介、作品寫作背景等PPT圖片,并播放范讀的錄音和王菲的歌曲《明月幾時有》,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知識時,能夠更為深入地地了解本文,促使學生明晰本文主旨,同時也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此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特征,有所針對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名著導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分組組織學生排演課本劇,如編名著劇有《大鬧天宮》《武松打虎》等。通過“表演”這一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展示平臺,立體化再現學生對文學內涵的理解。這種形式使名著與讀者、教師與學生在閱讀體驗時能夠雙向激活,有利于學生進入角色,真正地感受到角色的內涵與魅力。
另外,教師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展開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以沖關般的狀態去深入解讀文章內容。同時教師還應加以總結,并注重把控游戲的節奏,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進行及時轉變,不斷探尋良好的教學策略,來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對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務必要對此加以重視,明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之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互動,善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適當開展課堂游戲,從而以上述方式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對于初中生的良好培養。